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流经的主要区域为关中。
“关中”一名何来?
渭河平原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位置居险要四关之中,因而得名。东汉史学家班固在《西都赋》中这样描述渭河流域:“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关中平原的雄关漫道、山川富饶可见一斑。
而这“四关”之首,就是潼关。
“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这是《春秋传》对潼关的评价;
“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这是《山海关志》对潼关的赞誉。
潼关北临黄河、渭河、洛河交汇之处,南依秦岭,东西百余里,山峦重叠,谷深崖绝,“车不容方轨,马不得并骑”,雄踞晋、豫、秦三省,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曾感叹:“人间路止潼关险!”唐代诗人杜甫写道:“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潼关,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天然军事要塞,令渭河流域千古帝都长安稳如泰山。千百年来,潼关战火不熄,屡毁屡建,经历了无数劫难。从东汉建安年间兴建,至唐朝天授年间,曾两次迁址,共在三个地方设关。后又经历宋、金、元、明、清诸朝,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今潼关县地,在春秋时期属于桃林塞,是黄河和渭河水运的交通枢纽。
(穆骋/文《陕西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