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关羽为何被称为“关夫子”

581 0
发表于 2022-5-25 10:38: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关羽为何被称为“关夫子”
关羽夜读《春秋》 (资料图)

17世纪中期,士人群体开始给关公冠上一个新的称呼——关夫子。很显然,这个称呼是比照口语中的孔夫子一词来的。“孔夫子”这个词至少在12世纪就已广泛出现在口语中,比孔子本来的称呼更加广为人知。“关夫子”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一部1657年出版的佛教论集中,同一时代出现的还有一个新的关公形象。这一形象有一张不同寻常的红色面孔,三缕长须,身着绿袍,膝盖上还摊着一部书,代表关公所读的《春秋》,这一形象从此流行开来,其流行程度仅次于一手举偃月刀、一手抚摩长髯的传统坐像或站像。

但“关夫子”这个新称呼似乎只在士人群体中流传,大多数人依然继续使用地方习俗中的称呼,特别是关公、关帝或者关圣帝君。

我们很难确定关公作为文士的新形象从何而来,但这一形象很可能为他在大众中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助力。这也说明士人群体并不想把关公视为一尊仅供愚俗平民崇拜的神灵。

对于生活在晚明和清代的士人来说,北京正阳门旁的关帝庙尽管并没有多么宏伟壮丽,但在众多崇祀关帝的庙宇中却最为出名。这座城门今天仍旧独自兀立在天安门广场一端,但在那个时代,它无疑是北京最重要的一座城门。无论是供职于内城,还是受诏从外地来紫禁城觐见皇帝,各路官员都要从这座城门穿过,连皇帝自己从外城南端的天坛祭天回銮也要穿过这里。在皇城的九座瓮城中,七座的门楼上都建有小型的关帝庙,瓮城里还有两座真武大帝庙,里面供奉的是另一位重要的宿卫驱邪之神。因此,这座关帝庙中的神祇一开始首先是皇城的宿卫之神,与他在明代军队中的角色几乎一模一样。

关羽的神祇圣迹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他对《春秋》这部儒家经典的研读能力明显在不断增强,最终被大众视为解读《春秋》的大师。

《三国志》中有关关羽的传记只记载了他曾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当然无论这封信是亲笔所书还是由人代笔,其内容都早已散佚。从今天可见的传记材料看,关羽和他义兄之间完全是用口语来交流的。

《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大量引用了《江表传》注释相关史事,后者撰于3世纪晚期或4世纪早期,今已散佚。

《江表传》中提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这句话对后世关羽形象的建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这段文字并没有说明历史上的关羽经史水平到底如何,但后世文人却都将其作为关羽精通文学的证据。

无论关羽最初的玉泉山神迹,还是解州盐池神迹,这些故事关注的都是关羽的武力。从宋、金、元至明初,关羽显圣的故事都是以这一要点为中心展开的。不过在1204年的一块庙碑中,作者已经明确将关羽的历史形象描述为一个可以阅读《春秋左氏传》的人。

16世纪晚期十分流行的一则故事中有了对关羽“读春秋”更为明确的描述。故事提到,关羽陪同两位义嫂时,夜读《左传》以免扰乱心神。但无论是16世纪早期的《三国演义》版本,还是后世对这个故事的引述都没有说明关羽夜读的是《左传》,可见这点并不是关羽故事传统中的固定要素。尽管“读春秋”早已包含在神祇形象的意蕴之内,但关公崇拜真正系统性地吸纳这一要素并将其纳入文学叙事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其背后的驱动力正在于当时士人读者渴望一个更加文雅、更加士大夫化的关羽形象。

(田海/文 《文摘报》)
16380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