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王创民在家乡建起了永济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

371 0
发表于 2022-5-27 10:41: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王创民在家乡建起了永济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
王创民近照

在尘封的历史中打捞先烈事迹

首阳山下常旺村是王创民先生出生的地方。他的家庭有些与众不同,其祖父王彦萍先生毕业于燕京大学,曾是国军中的一名上尉军官。然而他又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创建了中条山南抗日自卫游击队,曾经多次成功打击日本侵略者,其当时的名号王侠臣在首阳赫赫有名。他曾三次被捕,在监狱中英勇不屈,写下了“宁可血洒中华地,不做走狗遭人欺”的诗句。

在被亲戚保释出狱后,因为他带领游击队员转战山中,继续抗日,日本鬼子明令日伪警备队派汉奸将其暗杀。与他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妻子、女儿、刚满月的儿子及警卫。年仅38岁的王彦萍遇难后,家中老母将王彦萍此前送于芮城的女儿王九龄要回家中,成家立业,生养了四子三女,重新延续了王家的血脉。王创民便是王九龄的长子。

1949年后,因为王家只剩下了老人与孩子,其遇难真相一直未公开。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杀害英雄的汉奸也逍遥法外。所以,王创民成长的这个家庭是一个有着伤痛的家庭,也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家庭。从小,老奶奶就告诉他,祖父是为了抗日被汉奸暗杀的,可惜没有证据,“你有朝一日长大了,一定要为你的祖父正名,国仇家恨不能忘呀”。

1973年,17岁的王创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就读保定陆军学院。在部队中,他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一直担任宣传部门的领导。部队转业后,他供职于河北省委政法委,从事宣传工作。多年中,他一边工作,一边默默地查阅各种资料,走访百余位老人,力图还原祖父王彦萍当年英勇抗日和不幸遇难的历史真相。

经过近40年的走访、查找,王创民终于集齐了证明祖父身份与贡献的证据链。一位曾供职于国军某部的老人张德福,于1969年在一个信封上写下这样一段证言:王彦萍年轻有为,他是中共军运策动者,军统发现后要逮捕他,是我告知了他,让他得以躲避到安全地方。

王彦萍当年在太原的同学杨毓秀证明:当年在王彦萍处发现了一箱共产党书籍,为了防止国民党搜查,杨毓秀与同学将书籍烧掉了。

其后,王彦萍在首阳成立的条南抗日自卫游击队抗日期间,三次被捕,又由亲戚与家人卖掉房子保出监狱的证人、证言也一并集齐。

当年日本鬼子得知王彦萍还在抗日时,威逼当时的保人薛道轩将王彦萍带回。王彦萍断然向薛道轩手书了绝不与日本鬼子同流合污的诗句。自此,日本鬼子陡起杀心,安排日伪警备队的汉奸,在曾当过王彦萍警卫员的汉奸苏永福带领下,摸到王彦萍藏身的山沟,将其杀害。

事实明确,证据确凿。烈士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民政厅向运城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同意追认王彦萍同志为革命烈士的文件。而这一切的到来,王创民用了近40年时间。他当年走访过的老人,有一多半已经过世。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英雄抗日的历史不会被忘记。

在文化梳理中张扬先贤精神

一个人活着,总要有些精神追求。当年,祖父为了抗日,为了新中国成立,献出了自己的家产和生命,作为烈士的后人,王创民想,应该继承遗志,奉献家国。

在搜集祖父王彦萍的相关史料中,王创民发现了家乡原有的二贤祠、首阳书院等文化遗址及照片。他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思想所感动,也为家乡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而震撼,决定成立首阳文化研究会,传承文明薪火,赓续先贤精神。

“一个民族,要有文化的自信,而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来处的清晰。位于华夏之中的首阳山,与史籍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是一起出现的。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依中条而竖其国,谓之中国。”这是永济市首阳文化研究会推出的书籍《首阳文化探源》封面上的一段话。这段话也是王创民和研究会一班人的思考和追求。

经过数年努力,研究会的同志撰写、搜集了一百余篇文章与诗联作品,还有不少古圣先贤关于首阳的诗文,汇集成册,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了《首阳文化探源》一书。《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山》《<禹贡>记载的雷首山》《舜渔雷泽在首阳》《首山文化的浓重一笔——栖岩寺》《孔孟数度赞二贤》,百余篇文章,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的历史文化信息,令人惊喜。作为首阳所在地的永济,在首阳研究上有了作为与成就。黄河岸边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首阳,从此不再默默无闻。

在红色文物展览中牢记初心使命

首阳文化研究会工作步入正轨后,王创民又萌发了新的想法。他想把数十年中收藏的红色文物展出来,不仅展出来,而且还要长久展出来,让曾经感动过他的历史影像、片断,感动更多的人。

经过反复考虑,他选择的天平还是倾向了故乡。他要在家乡永济建一座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收藏品是现成的,但要找房子、陈列专家、管理员。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将馆址选在了运永一级旅游路旁的汇蒲醋厂内。

汇蒲醋厂是专门生产永济历史特产柿子醋的企业,厂长是王创民的朋友,同样热爱红色文化,为支持朋友的想法,他慷慨地将院中一座高大宽敞的房子辟为博物馆。

王创民请来了运城市政协、党史办、方志办等的领导帮他策展,让博物馆虽地处永济,却品位不俗。馆内有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资料、报纸、图书、钱币、信笺、通告、烟标、枪刀等,还有现代书法名家和二十几位将军手书的作品。

“慎终追远”“崇尚英雄、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弘扬传统”“后寨坡上耸高崖,自古险道旧蒲关。日军北来下马地,首山健儿弹如丸。乡音同呼卫国志,枪炮齐射灭凶顽。奋臂振我华夏气,民间抗日第一战。”这是由王创民撰文、永济市委老书记潘和平书写的诗作。

展厅中有卫老凹、赵玉汉、仇官有、张廷耀等书法名家的作品,一壁翰墨、满馆情怀,令人感动。书作中还有李来柱、刘精松、李乾元、裴怀亮等将军的墨宝,为博物馆增色不少。

博物馆中有1949年9月的《山西日报》创刊号,有最早的《大众日报》,有70年前报道永济的《人民日报》,有当年解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生产的“无敌”牌、“369”牌香烟烟标,有新中国成立前人们去往白区的路条,有我党早期基层组织通知广大群众开展大扫除、扫蝗、生产自救等活动的通知。还有村级组织为未足额缴公粮的情况说明等。

“那时候我们党的县一级政权人数很少,但效率很高,定好工作目标后,派交通员送往乡里,再送到村中,各项工作就轰轰烈烈开展了。那时候,新生的红色政权充满生机与活力,像红色的火苗一样温暖,而且给人们希望。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初心、使命。”王创民说。

在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深红色的金字牌匾,匾上书写着“福利一乡”。那是七十多年前,王创民的祖父王彦萍为首阳乡老乡长郑永清先生书写的牌匾,意为造福全乡人民,正是乡贤的基本含义。七十多年前的王彦萍先生年仅二十八岁,其书写的颜体书法,笔力遒劲,充满正大气象(如下图)。

王创民说,得知他在搜集祖父遗物时,同村的郑家后人将已经做了多年储粮柜板的牌匾捐献了出来,为人们还原了一段珍贵的历史。文字是无声的,却又是最富有能量的。睹物思人,作为后来者,我们看到了河东大地上后来者的风采,看到了河东大地上先贤的精神光芒。

博物馆中还有人民日报社老社长邵华泽先生为博物馆题写的馆名,引人注目。可以说,在王创民的努力下,小小的博物馆汇聚了四面八方的人,汇集了他们对红色历史的热爱。

离开博物馆前,永济市双语学校校长张关锁说,这里是他们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百上千的师生要从对博物馆的红色革命史学习开始,培养爱国精神、家园情怀,补好精神之钙。

在现场,从博物馆的签名簿看,已有四十多个单位的同志前来参观过。相信王创民的红色情怀,正在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路上,阔步向前。

在运城至永济一级旅游路五老峰景区入口处东不远处,有一座永济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因为位于一家企业内,尽管在大路边上,但一不留神极易错过。这座博物馆的创办者便是王创民。10月26日,记者前往参观,看到了新中国的红色政权成长的路径、故事,还有精神。

王创民,你在网上搜索会发现,他是一名军旅作家,成就颇高,曾采访过多位将军,出版过400余万字的著作。再搜索,你会发现,他是永济首阳人,退休之后,回到故乡,成立了首阳文化研究会。多年来,他钟情红色文物收藏,捐出许多藏品,在家乡建起了永济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

以世俗眼光看王创民先生所做的事情,似乎与名利无关。但更多的人却从他的付出中,看到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情怀与热爱。

张建群/文
16398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