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初冰窖分成官窖和府窖,官窖由皇家御用,府窖由清朝王府设立并管理,府内贵族用冰自给自足。据《清史稿》,清代皇帝对冰窖修建、管理与藏冰块数都有明确记录。清代时北京的冰窖最多时有21座,藏冰计215700块。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139条载:“紫禁城内设五窖,藏京河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六窖,藏京河冰五万四千块……徳胜门外开设大小二窖,正阳门外开设二土窖。”
21座冰窖分布为:内城共有官窖11座,其中紫禁城5座,北海陟山门内6座;外城有4座土窖和6座府窖,主要分布在正阳门外和德胜门外及各王府所在地。其中礼王府窖在阜成门外、护城河西,肃王府窖在前门外打磨厂深沟北、护城河南面,豫王府窖在崇文门外、护城河南岸,睿王府窖在东直门外、护城河东边,庆王府窖在宣武门外、护城河南边,恭王府窖在地安门外、什刹海旁。
查清代北京地图,北京的冰窖选址有两个原则,一是靠近京城的水域,包括护城河、御河、什刹海、太液池等;二是交通运输方便。府窖分布在内城的城外,这六座王府都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取冰方便。清代已经出现民窖,与官窑和府窖一样,也多开在护城河边和什刹海沿岸,如永合冰窖在永定河边,宝泉冰窖在什刹后海边,聚源冰窖在中南海附近等。
因清末国库空虚,官窖经费不足,统治者允许各冰窖自筹资金,冰窖当差者将冰窖窖址和房屋一并出租,出现了“官窖民营”的现象,还出现了民间自筹资金搭建的土窖。民营冰窖的出现,弥补了清末官窖经费的不足,为统治者所默许。
(沙敏《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