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薛嵩墓——夏县名将的荣耀和归宿

827 0
发表于 2022-6-11 09:34: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薛嵩墓——夏县名将的荣耀和归宿
薛嵩墓,位于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大张村北300米,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有唐大历八年(773)神道碑一通。现仅存石羊两尊。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弥足珍贵。1965年被山西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嵩墓——夏县名将的荣耀和归宿
薛仁贵之孙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关薛仁贵一族的文学作品中,除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外,还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薛刚反唐》。小说讲述的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满门遇害,遂起兵反唐、辅佐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的故事。这虽然是小说之言,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薛刚这个人物的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名将薛嵩,也就是薛仁贵的孙子。

历史上真实的薛嵩是怎样的呢?查阅有关史料得知,薛嵩(712~772),名尹,字嵩,唐河东万泉(今运城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父亲薛楚玉曾经担任范阳节度使。算得上是将门虎子,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昭义军节度使,封平阳郡王。

《旧唐书》《新唐书》中均载有《薛嵩传》。

《旧唐书·薛嵩传》:“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诏遣弟崿知留后,累加崿太子少师。”

《新唐书·薛嵩传》:“嵩生燕、蓟间,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豫安禄山乱,晚为史朝义守相州。仆固怀恩破朝义,长驱河朔,嵩震惧,迎拜军门,怀恩释之,奏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方大乱后,人亦厌祸,嵩谨奉职,颇有治名。大历初,封高平郡王,实封二百户,号其军为昭义。迁检校尚书右仆射,更封平阳。七年卒,赠太保。

嵩子平,字坦途,年十二,为磁州刺史。父丧,军吏以故事胁知留务,伪许之,已而让昽,夕以丧归。累授右卫将军,宿卫三十年。宰相杜黄掌擢为汝州刺史,治有风绩。王师讨蔡,繇左龙武大将军授郑滑节度使,数战有功。进检校司徒,更封韩召拜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傅。

平子从,字顺之,以荫授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累迁汾州刺史,堤文谷、滤河二水,引溉公私田,汾人利之。徙濮州,储粟二万斛以备凶灾。于是山东大水,诏右司郎中赵杰为赈恤使,杰表其才,擢将作监。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

官爵超父祖

那么历史上薛嵩投靠安禄山而反唐又是怎么回事呢?话说薛嵩的父亲薛楚玉是薛仁贵的第五子。薛楚玉曾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后因其兄薛讷被朝中保守派排挤,薛楚玉也被人告发渎职,因而被免官。薛楚玉离职后,张守珪接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张守珪后来收养了一个养子,名为安禄山。

再说这薛嵩,他出身将门,凭借门荫为官,不肯从事生产。史书记载他“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此时李唐王朝的皇帝唐玄宗也走向暮年,朝政被杨国忠掌控。薛嵩本来就不善于逢迎,自然升迁无路,此时他看到了一个“机会”。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挤,自身被压抑,早就对李唐王朝深为不满的薛嵩参与其中。由于薛嵩作战勇敢,后来被安史叛军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但情况急转直下,安史叛军屡屡失利,史朝义被唐军击溃。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怀恩率军收复河朔地区。薛嵩闻讯大惊失色,为了保全家族,薛嵩选择向李唐王朝投降。

平定河朔后,仆固怀恩上奏朝廷要求封赏归降的安史叛将,朝廷遂下诏封薛嵩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薛嵩从安史叛将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地方节度使。薛嵩虽然不读书,但感念朝廷恩义,奉职谨慎,颇有治名。大历初年,朝廷加封薛嵩为高平郡王、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薛嵩的官爵远远超过了他的父祖。

公元772年,薛嵩病死任上。薛嵩死后,其子薛平历任平卢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出将入相,深受百姓爱戴,也为李唐王朝对抗地方藩镇立下赫赫功勋,年届八十时病死。薛平之子薛从,也官任右领军卫上将军,统领李唐王朝的禁军。

总体而言薛氏一族并未因参加安史之乱而遭到灭门,反而隆兴一时。这是薛氏一族的荣耀与荣幸,但却是李唐王朝的悲剧。由于对安史叛将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诸多藩镇,成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问题。藩镇经过几轮洗牌,最终在唐末农民战争中,新兴的藩镇朱温灭掉唐朝,建立后梁,进入了大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从《新唐书·薛仁贵传》可以得知有关薛嵩的族谱谱系:薛嵩祖父薛仁贵,育五子:薛讷(字慎言)、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薛嵩父亲薛楚玉,育二子:长子薛嵩,次子薛崿。薛嵩子:薛平(字坦途)。薛嵩之孙、薛平之子:薛从(字顺之)。

功名归于尘

薛嵩,大历七年(772)冬薨于磁州,次年十月归葬于夏县先将军之茔中。

薛嵩墓地新建碑亭里立有唐大历8年(773)《薛嵩神道碑铭》一通,通高604厘米,稳固雄浑,气势恢宏,历经千余年而依旧挺拔。《薛嵩神道碑铭》为唐代宗时隶书巨制,碑文记载了薛嵩生平及薛氏兴代,由尚书礼部郎中程浩撰文,“唐隶四家”之一韩择木之子韩秀实书丹。唐时隶书复兴,以“唐隶四家”为代表,其中韩择木系韩愈叔父,其书法极为代宗看重,韩择木致仕后,代宗有“墨妙难继”之叹,诏令其举荐善书者,韩择木举其长子韩秀实以自代,韩秀实因此入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韩秀实隶书秉承家风,典雅清劲,卓有古意。《薛公神道碑铭》作为山西碑碣精华之一,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薛嵩墓冢,距神道碑有2里左右,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神道和墓地规模。而今静静地归隐于黄土,功名与荣耀,反唐的曲折与是非,在岁月沧桑沉淀下化为云烟。

胡春良/文
16515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