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上王村《蔺氏族规碑》浅析

387 0
发表于 2022-6-16 18:09: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蔺氏族规碑》原立于盐湖区上王乡上王村蔺家祠堂。碑呈横式,高70厘米,宽100厘米。碑以草书篆刻,字径2厘米—3厘米,共25行,每行14至18字不等,四周雕云纹图案。

族规碑是家族制定的法规,是自我约束的戒律。《蔺氏族规碑》刻于清代,表现了浓厚的宗法观念,展现了以古代家庭为范围的道德规范方式,就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通过自我约束,实现家族兴旺之目的。

关于蔺姓的起源,《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康,食采于蔺地,遂以邑命氏,称蔺氏。”盐湖区蔺姓居于上王村,其先未考。该碑文如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士庶惟以祖宗为尊。幸不缺丁,能承先人之香烟。敬谨为首议定,每岁元日,无论劳素,饭桌一张,理宜日夕,谁备谁彻,无得轻举胡为,肆行不规议为不孝罪治。若犯规条者,从公处治,不得恃强。永垂千载,不朽云尔。再者,尝读孔孟之书有云:家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又云: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惟我蔺氏门中,自先祖以来,伶仃小户,支持门户,不居人上者也,皆因各自守理,凡有事体,于众谪议之故耳。近日以来,人心不齐,自称其能,并不于众谪议,每作辱祖败宗之事。自今而后,合族公议,不问谁家,于别个凡有事端,于众说知,同到祖庙谪议,方行可止,不得任意胡行,要从众人议论;再者,户内子辈,若有奸盗之事被人拿获,别个责罚不算,族人若知,拿入祖庙,贫者罚棍五十,富者罚银十两,入庙公用;再者,不拘谁家于张王李赵有事相争,别人无故欺凌,合族照地亩起钱,不得退缩不随,若有不遵者以不孝论,永远不许入庙,各宜凛遵。

莫入州衙与县衙,劝君勤俭作生涯。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勤耕足养家。教子教孙并教艺,栽桑栽柘少栽花。是非闲事都休管,饥只加餐渴饮茶。

大清嘉庆二十年志 合族公立

百事孝为先,碑文首先告诫族人要认祖尊宗,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封建宗法观念的核心。族规将“肆行不规议为不孝罪治”,就是把“行孝”作为族人遵守的首要戒律,此乃中华文化的精髓。古人认为,天大地大父母为大,故人当念及自身来自祖宗父母的血脉,不可数典忘祖。当“承先人之香烟,敬谨为首”,故“士庶惟以祖宗为尊”。孝既为先,治罪颇重。而族规把“肆行不规”当作“不孝罪治”,就是告诫族人,行为必须检点,不可以违规,做人就要守规矩,遵纪守法。一旦违规,就当不孝罪来惩罚。同时,对于孝,指出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等先辈,而且包括家族的长辈祖宗等先辈。族人不可做出“辱祖败宗之事”,若做出此类事,便“合族公议,不问谁家……同到祖庙谪议”,是将“辱祖败宗之事”当作最大的事情,来“合族公议”。如此严格处置,必会引起族人的高度重视,以严谨的态度,时刻警惕,提醒自己不可犯不孝之罪。

其次,族人要精诚团结。团结是家族兴旺的基石,故以“家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警示众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蔺氏家族多年来平安无事,因“伶仃小户,支持门户,不居人上者也,皆因各自守理”,从而说明团结是建立在族人“不居人上者”,不竞争,不强出头,“各自守理”,互相谦让,做到团结一致。如家人互不尊敬,侮辱攻击,必然造成家族破裂,而被他人欺凌侮辱。正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说明不团结会陷于寡弱的地位。所以团结才显得格外重要,家族团结一致,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严格族规,对各种违背族规行为严惩不贷。家族之所以“近日以来,人心不齐”,是因族人中有人“自称其能”,遇事却“并不于众谪议”。鉴于此,规定了“族议”制度。家族发现“人心不齐”,于是寻找原因,发现是有族人“并不于众谪议”,遇事擅自做主,不与大家商量,私自处置事情,却做得并不合理,有失偏颇,不能服人,大伙有意见。于是,经过商议,决定制定族规,约束族人行为。对于族内出现的各种事情,规定不论谁做了辱祖败宗之事,或与别人起有事端,都要“同到祖庙谪议”。而对那些奸盗不法之事,对当事人予以罚款杖责。如有外侮,“不得退缩不随,若有不遵者以不孝论”,当合族共御之。

碑文表现了较为浓厚的农民自我规范思想,要求合族之人,都要严格自己行为,规矩守法,少惹是非,勤俭守业,精诚团结,本分做人。不遵者以不孝论,永远不许入祖庙,体现了宗法特色。

《蔺氏族规碑》从教育劝诫的角度,告诉族人,无论出现怎样严重的问题,且“莫入州衙与县衙”。族人都要遵守族规,个个成为遵纪守法之人。如出现纠纷,矛盾不能上升,去州衙县衙打官司,俱应在家庙里解决。“劝君勤俭作生涯”,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族人要勤俭持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只有勤劳节俭,才能使一个家族兴旺。

“池塘积水须防旱”,池塘积满水,是用来预防天旱的,要有防微杜渐的思想意识。不可在水源充足之时浪费珍贵的水资源,提前做好预防天旱的准备。凡事预则立,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田地勤耕足养家”,田地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务必好好种田。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只要勤劳,种好庄稼,足以养家糊口,不要生邪念。

“教子教孙并教艺”,族人要做好教育子孙的事情,培养子孙以德为主,德才兼备。这是关系到子孙前途命运及家族的兴旺发达。读孔孟之书,读各种经典。读书可医愚,可启发智力,可学会各种本领。要求各个家庭教育好子女,教给子孙知识、手艺。子孙学到知识,就会提高人品素养,增强道德水准。艺,不仅是一门技术,又可以是才能、技能、准则等。学会一门技艺,会给自己带来财富和收获。“栽桑栽柘少栽花”,号召族人栽桑栽柘,从事实业经济。我国植桑养蚕,大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桑树浑身是宝,根可做药材,皮可造纸入药,木可做弓箭,桑叶养蚕缫丝,蚕桑使原始先民最早解决了穿衣问题。《孟子·梁惠王上》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封建时代,历代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栽桑养蚕,蚕桑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柘木是珍贵的树种,古有“南檀北柘”的称谓。族规让族人栽桑栽柘少栽花,要求族人,不要贪图享受,而要努力奋斗,通过栽桑栽柘,发展经济,发家致富。

“是非闲事都休管,饥只加餐渴饮茶”,生活中,常因多管闲事而招祸,引来不必要麻烦。族人应当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勿招惹是非,饿了吃饭,渴了喝茶。

蔺氏族规对族人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族规从教育入手,要求族人学习技艺,精通学业;要求族人遵纪守法,孝敬长辈;勤俭持家,勤劳致富;防微杜渐,预防灾荒。此碑文可谓值得借鉴的个人行为规范教材。

蔺氏族规碑文集中体现了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其蕴含的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培莲/文

16559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