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蒲剧的流播与衍生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蒲剧的流播与衍生
672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7-6 09:55: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作为经久不衰的地方戏,蒲剧的剧种特色概括起来有5点:
一是唱腔慷慨激昂,腔高板急,激越火爆,有着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伴奏音乐以枣木梆子击节,节奏强烈,适于渲染气氛。
二是表演底蕴深厚、丰富而精彩。蒲剧“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科学、合理、规范、讲究。翅子、翎子、稍子、胡子、鞭子、靴子、帕子、袖子、杆子等皆有绝活,具有较高观赏性。
三是舞台行当齐全,生、旦、净、丑配置完善。多数演出团体都配有A、B双角,大戏、小戏都能演,文戏、武戏不挡手。
四是演出剧目丰富,一般剧种无法相比。
五是阵容强大、人才济济。蒲剧以名演员为中心,人才直接决定着剧种的兴衰。清代名伶魏长生、薛四儿在京声誉远播;同治年间,侯俊山、张世喜、“盖天红”、“水上飘”等享誉京华;特别是郭宝臣演技出众,名震京城,曾任清宫升平署教习,被慈禧太后赐五品军功,赏四品衔,赐黄马褂一件。宣统三年评选“京城戏剧八杰”,梆子戏郭宝臣、侯俊山名列其中。民国时期,杨登云、原筱亭、孙广胜、王存才、毕业生、筱兰香、贾悦法等一大批名家驰骋蒲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五大名演”名扬全国;第二代王天明、裴青莲、杨翠花、张保、梁慧芳、田迎春承前启后;第三代蒲剧梅花奖演员武俊英、王艺华、景雪变、吉有芳、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成就突出,加
上新
梅花奖孔向东、贾菊兰,另外有一大批“小梅花”源源涌现,为再铸蒲剧辉煌提供了人才保证。
蒲剧流播
蒲剧主要流行区是晋南、晋东南;陕西渭南、合阳、大荔、韩城、潼关;河南陕州、灵宝、卢氏一带。早年,蒲剧成型后,在享誉京华的同时,通过“军路”和商路四处流播,产生了广泛影响。
所谓“军路”,即借助军队行进路线传播,或在军队长期驻扎地演出。明朝在辽东部署大量军队,军需品通过蒲州、太原、张家口至辽宁朝阳商路运送。政府“借褒
关羽
,以张汉治”,联合晋商,大量修造关帝庙和戏楼,上演晋商带去的山陕梆子,使蒲剧随“军路”远播。
所谓“商路”,即晋商尊关公为武财神,在晋商会馆建关帝庙、演家乡戏,将山陕梆子带到各地,衍生新的剧种。史载,蒲剧在辽宁、内蒙古、浙江、甘肃、青海、贵州、宁夏等地均有演出记录,有的地方还有蒲剧班社。在陕西、新疆、江苏、河南、湖北等地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为久远。民国时期,陕西有西安“晋风社”“唐风社”“虞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有延安县、延长县、志丹县、宜川县、甘泉县等县级蒲剧团。甘肃兰州、平凉、定西等地以前有“晋声社”“晋华剧社”“全义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兰州市窑街蒲剧团、定西蒲剧团等。河南陕县、灵宝、卢氐等地均有蒲剧团。
抗战期间,傅作义将军在绥远成立蒲剧戏班唐声社,编演抗日现代戏《百灵庙》《卢沟桥》。1939年,延安组建民众蒲剧团,名须生许民智曾在枣园为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出《出棠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剧艺人大回归,山西省成立蒲剧学社,地、县级蒲剧团实力增强。1959年成立晋南蒲剧院,荟萃了蒲剧精英,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黄金时期。
蒲剧衍生
蒲剧流播各地,与其他艺术融合,衍生新的剧种。清朝鼎盛时期,山陕梆子在北京、天津与昆、弋两腔争雄中处于上风,对京剧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其他剧种艺人兼演山陕梆子。后来,艺人们结合当地民间艺术,进行改革,使北京出现了京梆子,天津产生了卫梆子,河北出现了直隶梆子,后统一为河北梆子。
明代移民,大批晋南人定居晋北,将梆子戏带到晋北、张家口,吸收当地艺人、融合当地艺术,形成北路梆子,流行于晋北、晋中。后因各种原因,大批蒲剧艺人北上,至祁县、平遥、太谷一带落脚,结合当地民间小调,将蒲剧高亢的声调改为平缓、低回的唱腔,经几代艺人传唱,形成中路梆子,移师太原并成为主要剧种。中、北路梆子演员经常串剧种演唱。当时流传“学在蒲州、火在忻州、驰名宣(化)、大(同)、京(北京)、口(张家口)。回头踏了宁武,跨了朔州。老来离北路、望南路、老在中路”的口歌,说的是永济藉蒲剧艺人王来来的艺术生涯,也反映了不少蒲剧艺人的流向。流行于晋东南的上党梆子,也与蒲州梆子有着密切的渊源。
清乾隆年间,梆子腔流入河南,与当地戏曲交汇,形成河南梆子。清末,梆子腔经河南传入山东,受本土方言和民间艺术影响,衍变成山东梆子,主要流行于菏泽、济宁、泰安一带。
明代,山西迁往江苏徐州大量移民,将梆子戏传入当地。晋商会馆则为梆子戏演出提供了
场所
,对当地梆子戏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贵州、湖北和西北各省的梆子戏,都与蒲剧有着血缘关系。西安、兰州许多蒲剧班社,与当地剧种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山陕梆子艺人魏长生乾隆九年进京,在京演出42年,对京剧的形成、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徽班进京纪念文章中说“京剧的形成源于昆曲、徽调、汉剧和梆子戏”,论证了这一渊源。
蒲剧
,
流播
,
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运城蒲剧持续火热
•
走出舒适区,拥抱艺术青春——记蒲剧名家吉有芳
•
听蒲剧 赏书画 聊文化 古运新城辞旧迎新
•
永济市被确定为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起源地
•
市民在盬街戏台前观看蒲剧《七斤三两》
•
西姚村人听蒲剧,唱蒲剧,甭提多痛快!
•
郑文胜:奋力以运城蒲剧之光为中华戏曲添彩
•
蒲剧名宿张盛义
•
稷山县阳平小学蒲剧艺术浸童年
•
蒲剧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观后 薛颖哲
•
“哼一曲蒲剧,那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
生态环境主题蒲剧《桃花峪的春天》精彩首演
•
蒲剧《李家大院》 感人至深的大善之歌
•
新创蒲剧现代戏《桃花峪的春天》观感
•
蒲剧冯派艺术演唱会举行
•
蒲剧冯派艺术 铿锵悲壮 慷慨激昂 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
•
蒲剧名角郭安存 戏不离技
•
河东蒲剧里的“青稞酒”_景斌
•
第三届蒲剧艺术周开启预热演出
•
经典蒲剧《三滴血》 在鼎鑫华府小区精彩开唱
•
第三届蒲剧艺术周系列演出活动综述
•
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观后_文评_谭志湘
•
蒲剧人物塑造的点滴感悟
•
追忆著名蒲剧须生阎景平先生
•
蒲剧名伶“北臣南彦”(郭宝臣和祁彦子)及其创建学文庙事
•
永济人为何这样喜欢蒲剧呢?
•
蒲剧《打金枝》演员以老带新,你方唱罢我登台
•
青春版蒲剧《西厢记》浅评_文胜
•
蒲剧《长坂坡》演员们的一系列动作戏非常震撼
•
蒲剧《河阳知府》: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0160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