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拉萨的4月,云朵稀稀落落地飘在空中,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是33岁的数学教师李鹏援藏的第9个月,他来自北京市东铁营一中。1米7个头的他穿着一件蓝色冲锋衣,头发稍有些凌乱,脸庞也泛出高原特有的黝黑色。 在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多位校领导的介绍中,李鹏的名字,已成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符号。 在这个连走路和呼吸都要放慢节奏的城市,藏族少年的数学成绩也比北京慢出一大截。 2015年8月,从北京赶来后,李鹏开展了一场数学教学试验,推着这些少年将高中数学的成绩不断提高。 课前一支歌让学生不再犯困 4月27日下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穿着黑白混色校服的藏族少年站在操场上,汗水从黑红色的脸颊流过,他们正为第二天的运动会做着最后的准备。 下午4时20分左右,学生陆续回到教室。这时,李鹏已将电脑和投影仪打开,站在教室里等候。 由他担任数学老师的两个班级,可以享受“课前一支歌”的特殊待遇。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教育城,这样的形式非常少见。 和学生寒暄几句后,李鹏打开一支MV,歌曲的名字是“逆风飞翔”。这是他们的唱K时间。 跟着MV和李鹏的歌声,学生们用略带西藏口音的声调,一起唱起这首歌。“亲爱的宝贝,有我陪着你,鼓起勇气,抛开伤心。因为青春,就该好好闯一闯……” 李鹏对新京报记者说,经常在课堂上唱的歌曲还有筷子兄弟的《父亲》、安琥的《天使的翅膀》。 “他们最爱唱《天亮了》,谁过生日的话还可以点歌。” 这也成为李鹏开创的第一个教学方法。 提起李鹏的课,藏族学生德庆加措一连说了好几个喜欢。“上课的时候我们容易犯困,老师就让我们在每节课课前都要唱一支歌。” 曲罢。40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里,李鹏在课堂上先后出了5道题。 每道题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李鹏在教室内走动并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道题的正确解答过程、学生把原题修改得到另一道题并解答。 坐在课堂上的新京报记者发现,在这节排在体育课后的数学课上,没一个学生睡觉。每个题目抛出后,都有学生主动起身答题。 这在李鹏来之前不可想象。 多位老师介绍,在西藏,数学是最难教的课程之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李鹏也记得,刚到西藏时,有的高中生连一元一次方程都解不了,还有的甚至连负一减一都还不会算。 藏族学生贡觉贡嘎回忆说,以前的数学课就是讲课,没人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学得迷迷糊糊的。 教龄4年的李鹏坦言,来藏后明显感到落差,这里的孩子基础知识太薄弱,而且很多已对数学麻木,根本就不想学了。 在北京体会不到的幸福感 4月27日下午,坐在李鹏的课堂上,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一道数学题的讲解过程中,最后一排的男生因小动作引发李鹏不满。 “你别抠手,伤我心。”李鹏拧着脸站在教室的走道中说道。 随后5分钟里,这个身穿蓝灰色套头衫的男孩,连续两次主动起身回答问题。 这是李鹏打出的感情牌。 多位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李鹏总是喜欢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他们去请教问题或是聊天。尽管他并不是班主任。 在李鹏的认知里,老师不能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而是要站在学生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 李鹏的一句口头禅是,“哎,对了”。每次说起这句话,他都会把音调拖得又高又长。这样的鼓励,让他的学生愿意继续和他互动,并主动回答问题。 而在学生眼中,李鹏有时又像个大小孩。 聊起李鹏,藏族学生德庆加措小声总结说,他很容易生气,但也很容易消气。“他生气的时候不骂我们,会说自己教不好。” “你一发脾气,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让你的心平复下来,给你倒水、掸粉笔末、揉肩……”李鹏发现,藏族的孩子似乎更能体会他的感受,并且会想尽办法让他高兴。 坐在办公室里,李鹏拿出两个写满了字的本子,这来自于他教过的两个班级的学生。 翻开本子,其中一页写道,“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去,我会让我自己伤心,决不会让您伤心了。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心中最想和您说的话。老师,您是我心中的活菩萨。” 李鹏不知道是谁悄悄把本子放到他的办公桌上。但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在他一次生气后写给他的话。 孩子们的关心,不止是用文字表达。有一次,李鹏周末在办公室加班。一个藏族学生看到他,马上抓了把糌粑,用酥油茶和成球,直接拿给李鹏吃。 “其实小手挺脏的”,但李鹏很开心地吃掉了。 聊起这些,这个北京汉子流露出柔软一面。“这是我在北京体会不到的幸福感。” 数学平均分提高了20分 援藏半年多,李鹏的名声已在学校传播开来。 提及李鹏,高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潘虹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从北京来的年轻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而且没人睡觉。 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是,李鹏的课从来不留作业。 去年10月,一次课堂测验让李鹏备受打击。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鹏脸上满是苦笑,“当时班上交来50份作业,竟然只有3个答案。” 这意味着,许多学生的作业都是抄的。 自那之后,李鹏再也不留作业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把问题全部解决。 潘虹记得,去年期末时李鹏曾在学校报告厅做了一场经验分享会。会上,全校200多个教师都参加了,李鹏用PPT讲述了学帮理练四步教学法。 他向在场老师介绍,这是自己从青岛一位老师处学来的。 不过,这个学来的方法得到许多老师,包括校长的认可。 潘虹说,她从中吸取了一些技巧,并运用到教学中。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张大力则表示,李鹏带来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西藏学生。我们也在考察,后期准备把这个方法在整个学校范围内重点推广。 这场由援藏教师在拉萨发起的数学教学试验,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李鹏介绍,进藏半年多来,他的学生数学平均分比以前提升了20分。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也都比学校的平均成绩高上十多分或更多。 “不敢想”的告别 和许多援藏人员相同,李鹏的生活分为AB两面。一面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甚至“父亲”,另一面则承载了家人无尽的牵挂。 去年7月底,李鹏接到援藏通知。稍微特殊的是,他刚结婚3年,还未生育小孩,而其他援藏干部或技术人才多已生儿育女。 除了李鹏的母亲,几乎所有家人都反对他去西藏。尤其是他的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老人的左眼近乎失明。 去年8月初,他随队赶到拉萨,开始援藏生活。 每天的课大概三节左右,两节数学课和一节自习。 而每天晚上,李鹏都要骑着自行车穿过一个村子回到住处。尽管只有5分钟路程,但村里常有流浪狗出没,他的自行车也多次成为流浪狗追逐的目标。 和记者聊天时,李鹏多次强调,既然来了,就想踏踏实实干点儿事。他也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中午陪学生打球聊天,晚上则坐在办公室等学生过来请教问题。 这让他感到充实,但也大大挤压了他和家人联络的时间。尽管他几乎每天都要给家中打电话,但他仍错过了父亲去年的一次手术。 去年11月,李鹏的父亲因病住院20天。母亲和妻子一直瞒着他,直到父亲痊愈出院。而在今年回京过完春节,他的妻子哭着跑到东铁营一中找到校长,希望能让李鹏留在北京。 李鹏也开始纠结,他说,按规定,这批援藏教师的时间为两年。但由于当初决定让他援藏时,家人强烈反对,他的援藏时间可能是一年。 说到这个,原本脸上满是笑意的李鹏眼神黯淡下来。他说,其实我可以再呆一年的,生孩子的事也可以再往后推一推,但父亲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将李鹏视为父亲的德庆加措、格桑和斯达措姆等藏族学生,则时刻担心着李鹏的离开。 “如果李鹏老师走了,你会如何同他道别?”记者问。 个性腼腆的德庆加措猛地把头埋进了胳膊,然后是数十秒的沉默。 过了会儿,这个梦想考到北京读大学的女孩抬起头,哭着迸出三个字,“不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