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桑蚕专家陆锡芳扎根河南28年 为养蚕曾拒副县长职位

614 0
发表于 2016-10-24 09:43: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春蚕到死丝方尽。用这句话形容百姓心目中的桑蚕专家陆锡芳,最为恰切不过。为了一方百姓的福祉,他不远千里,一头扎进丹江河畔,一干就是28年,直到2015年8月12日,倒在了淅川县桑蚕基地里。
  身穿白布衫,脚蹬“踢拉板”,永远的“泥腿子”,成了当地百姓心中永远的影像。
  又是一年桑葱茏,又是一岁蚕吐丝。可是乡亲们却再也看不到老陆的身影,听不到他亲切的声音。昨日,记者沿着陆锡芳生前的足迹,走进了淅川县荆紫关镇,倾听陆锡芳的故事,寻觅他28年来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记忆 讲种桑养蚕,把理论知识变成顺口溜
  “粗养猪,细养蚕,二十八天见现钱”,“消毒,防病,良桑,勤提,保湿,稀放”,63岁的蚕农聂桂江至今还记得陆锡芳讲课的内容。
  淅川县荆紫关镇张巷村村头,有一个石碑煞是醒目,上书“精神万古,流芳千秋”,这是陆锡芳的功德碑。村支书魏振国说,这座功德碑,并不是陆锡芳病故之后竖立。而是1993年他从村里搬进了紫荆关镇政府时,村民们以为他以后不再回来,就自发为陆锡芳建立的功德碑。谁料,他的铺盖搬到了镇里,人却一刻也没有离开他钟爱的桑蚕和这里的养蚕人。
  说起陆锡芳第一次进村指导百姓发展桑蚕,魏振国说他可是见证人。
  1987年,陆锡芳来到了张巷村,开始发展桑蚕。种惯了庄稼的老百姓一开始并不领情,没有一个人愿意种植,甚至有些抵触情绪。陆锡芳并不气馁,也没有怨言。他一边讲丹江河畔有利的气候和湿地优势,一边讲种桑养蚕的致富秘诀。陆锡芳让被说服的杨贺福、程明显、魏建林、魏来根、魏国义几户农民先行先试。谁料,开始便取得了成功。不仅如此,陆锡芳还能让一年养4茬蚕,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农民的收入一下翻了数倍。
  “这家伙,其貌不扬,还怪不简单哩!”村民们开始关注他。一打听,村民们吓了一跳。陆锡芳,生于1940年11月,江苏太仓人。1964年8月毕业于苏州桑蚕专科学校,1970年被选调至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1987年到淅川县荆紫关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荆紫关镇调整种植结构种桑养蚕的局面一下子被打开。
  “粗养猪,细养蚕,二十八天见现钱”,“消毒,防病,良桑,勤提,保湿,稀放”,63岁的蚕农聂桂江至今还记得陆锡芳讲课的内容。为便于蚕农掌握和记忆,陆锡芳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易懂好记的顺口溜或口诀,并结合实际来讲授,深受蚕农们的喜欢。
  1988年,魏振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发展了3亩桑园,养了1张蚕。年底一算账,获利600元。魏振国说:“可别小看这600元,那可是一个国家干部1年的工资啊!”这一年,张巷村桑园发展到2000亩。如今,淅川县湖桑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占全省桑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3万多农民走上了依靠养蚕“生金吐银”的致富道路。
  离别 75岁的他,倒在了桑蚕基地里
  至今,陆锡芳办公室里还摆着他生前的几件东西:两把剪桑枝用的剪子,一支温度计,一台显微镜,一包蚕茧,还有一张显得陈旧的方格蔟。
  2015年8月12日上午,陆锡芳来到桑园里查看桑园管理情况。上午11时许,他来到28号大棚前,同正在干活的蚕农亲切交谈,嘱咐要及时除草。12时8分,他突然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一下子倒在了桑蚕基地里,璀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走完了他75岁的人生旅程。
  张巷村蚕农聂付彦说,为帮助大家种桑养蚕,陆锡芳真是豁出去了。收麦时节,村民顾不上给桑树剪枝,为不影响桑树生长,陆锡芳就一个人钻到桑园里,拿着剪刀去剪那些比大拇指还粗的桑枝。头上的太阳火辣辣的,园子里更是热浪滚滚,干了三天后,他晕倒了,两手磨得满是血泡。
  陆锡芳生前的同事们说,28年来,蚕农在生产中一遇到问题,就会打电话给陆锡芳,他总是随叫随到,并且准能把问题解决好。2006年的一天,正下着大雨,一蚕农发现家里出现了病死蚕后急得团团转,急忙打电话给陆锡芳。陆锡芳没有犹豫,冒着大雨,趟着河水赶到蚕农家。
  赶来参加追悼会的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袁晴超回忆说,1987年底,淅川县请陆锡芳出任科技副县长,当时县里主要负责同志相继找他谈了话,文件也印发了,但他最终没有答应。他的理由是群众养蚕的积极性刚调动起来,如果走了这儿就没人管了。1995年,唐河县邀请他担任科技副县长。组织上的安排,加上淅川县的桑蚕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陆锡芳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淅川。当时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兼顾淅川,每年要回淅川指导桑蚕生产10次以上。干了不到三年,他还是放心不下桑蚕产业,再次辞去科技副县长的职务回到了淅川。
  来淅川的第二年,他接连收到4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在村民的反复劝说下,他才匆匆返回老家。在家待了4天,他放心不下桑蚕就含泪告别了母亲。谁知,这一走就成了永别。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妻子陶宛良带着家人从太仓赶到淅川。“他工作认真,事业心强,安排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干好。劝他退休后回家歇一歇,可他总是说这儿离不开他,再帮带几年。”陶宛良悲伤中带着一丝责备。
  陆锡芳逝世后他的办公室还一直留着。至今办公室里还摆着他生前的几件东西:两把剪桑枝用的剪子,一支温度计,一台显微镜,一包蚕茧,还有一张显得陈旧的方格蔟。其中的剪子已锈迹斑斑,上面还有泥土的痕迹。
1683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