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绛县磨里镇迴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

499 0
发表于 2022-7-23 11:26: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初夏时节,革命老区绛县磨里镇迴马岭村漫山遍野尽披绿装,处处生机盎然。5月11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大山深处,探访红色遗迹,感受老区巨变。
绛县磨里镇迴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
沿着石板路往岭上走,依山而建的绛县党史教育长廊,引人驻足。枝繁叶茂的“忠诚树”、锈迹斑斑的“黑条子”……见证了当年革命先辈在这片热土留下的光辉足迹。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天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专程赶来,瞻仰学习。

“忠诚树”下见精神
绛县磨里镇迴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
迴马岭村位于绛县磨里镇的磨里峪峡谷中,纵深17.5公里、宽15公里,总面积131.25平方公里。迴马岭沟壑纵横,因岭间溪流迴还,形似奔马而得名。峡谷后端高山阻隔,险关重重,形成了天然的战略屏障。1932年9月,刚刚成立的绛县县委就把这里作为根据地的中心。

1938年11月20日,在绛县县委的指导下,中共迴马岭村支部建立,成为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1938年年底,绛县党员发展到430名,先后建立了4个区委和30个农村支部。

以曹金海、杨蔚屏等为书记的数任中共县委以迴马岭为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游击大队,秘密发展党员、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发展储备力量。苗绍龙,便是迴马岭村发展的第一位党员。

在当年县委机关所在的山坡上,几孔窑洞旁的一棵大槐树下,“忠诚树”3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据迴马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青明介绍,这里还有一段人们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

1936年,上级派杨蔚屏到绛县开展抗日工作,他发觉苗绍龙思想觉悟高,值得信任,便坦言了自己的身份。同年10月,趁调回上级工作之际,为了考验苗绍龙,杨蔚屏忽然叫来苗绍龙,郑重地将一个上了锁的一尺半见方的铁匣子交给他,说:“这里面有我们绛县地下党员的名单和机密文件,由于敌人活动猖狂,组织要将我调往别处,匣子带在身边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你把它藏好,还和以前一样种地、打猎,等待以后我派人来和你接头。记住,匣子里的东西关乎几十条人命,千万要保护好!”苗绍龙见杨蔚屏表情凝重,知道此匣子非同一般,就重重地点了点头,指着窑外崖上一株盘根错节、枝丫粗壮的千年古槐,坚定地说:“杨书记放心,我一定会保管好,完成任务。否则,神树作证,让我遭天打雷劈!”

当晚,苗绍龙便乘着月色将铁匣子藏在离自家窑洞五六里的深山中。苗绍龙担心被人发现,就时不时借到后山采药、挖野菜之时,悄悄扒开石块查看一番。直到上级派王学海来绛县工作,苗绍龙将铁匣子完整地交给了他,才知道是个空匣子。1938年,苗绍龙在杨蔚屏、王学海的推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棵大槐树也因此得名“忠诚树”。

穿越历史,如今“忠诚树”也见证了当年革命者忠诚不渝的精神。

“黑条子”让敌人闻风丧胆

“黑条子抗日游击队”是当地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革命队伍,由迴马岭周围几个村的20多名猎户组成。因为猎手们用的都是打猎的土枪,当地人俗称“黑条子”,故名为“黑条子抗日游击队”。游击队队长由苗绍龙担任,这支队伍不仅担负起保家卫村的任务,还积极驰援,参加了抗击日寇的牤牛蛋守卫战和紫金山守卫战,为阻滞日军打通山西、河南通道发挥了一定作用,后被编入绛县抗日游击支队第三大队。

在县委旧址内的“县大队兵器库”展馆内,一侧墙上整齐地悬挂着当年游击队员们使用过的“黑条子”土枪,展柜里还陈列有当年保存下来的大刀、石雷等,另一侧则陈列着敌人装备的迫击炮、炸弹等,从武器的鲜明对比上可见当年敌我装备的悬殊。展柜中还陈列着村民精心缝制的“支前”“抗日”字样的鞋垫等。展馆面积虽然不大,但一件件老物件,仍然能将参观者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心中留下万千感慨。

1942年夏秋之际,全国多地出现了罕见的旱灾、蝗灾和瘟疫等自然灾害,华北地区又是重灾区,绛县也未能幸免。日伪军趁机加强对迴马岭根据地及周边村的经济封锁,妄图把根据地军民困死在山谷中。根据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绛县县委和抗日政府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他们白天开荒,晚上学文化、学军事。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怀着乐观的革命精神,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收获的粮食和蔬菜除了供给根据地的军民外,其余都运到了沁水条东地委,支援前线。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迴马岭百姓腾出窑洞,拿出粮食;纺线织布,做军衣军鞋,支援前线;拿起土枪,抗战御敌。据统计,1949年以前,迴马岭村有4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47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30余人离家奔赴抗日和解放战争战场,先后有16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1942年,迴马岭村一次就有12名青年参军,被破格编为一个排。

从1943年到1949年,迴马岭村先后为大后方根据地和前线军民提供玉米7.5万余公斤、谷子1.5万余公斤、蔬菜4万余公斤,军衣军帽800余套、军鞋1000余双,制造土地雷600余枚,为根据地的粮食加工和前线运输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色教育“打卡地”

如今的迥马岭新村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水泥硬化的通村道路平坦干净,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划一,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沼气管道也接到了灶台上,墙壁上贴着洁白的瓷砖,抽水马桶、新式电器一应俱全。2008年,得益于国家移民搬迁的好政策,迴马岭整村搬至山下的东官庄村。

采访当日下午5时,太阳褪去燥热。新村村民宋翠莲老人正在房屋一侧种下一些糯玉米,旁边的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菜苗,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长势喜人。在迥马岭新村,村民将屋舍旁绿化带的土地利用起来,栽花种菜,打理得井井有条。

回望曾经的迴马岭老区,山高路远、沟壑纵横,通往外界仅有一条坡陡弯急的砂石路,村民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就无法出行,农副产品下不了山,村民就断了经济来源。

2007年7月,迴马岭村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强暴雨袭击,全村倒塌房屋28间、土窑洞11孔,道路被冲成滚石滩,电线杆倒了,就连通讯也完全中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0余万元。

2008年年初,在绛县县委、县政府及县老促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绛县财政出资30万元,在磨里镇东官庄村兴建了迴马岭新村,将村民全部迁入。每家分到4.2分土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住进了新房。

如今,村民生活起居上虽然告别了条件艰苦的大山,但在情感上依然是故土难离。近年来,一部分村民选择进山养牛、养羊、养蜂,还有部分村民进山挖菖蒲、五味子、连翘等野生药材,收入也很可观。侯春明是村里的养牛户,他在迴马岭养了50余头牛,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据了解,该村和侯春明一样搞养殖的还有12户。当下,他们正在筹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以前一年干到头,除去吃喝,一家能落四五百块钱就是好的。”王青明说,2020年迴马岭村年人均收入达6000余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余倍。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迴马岭红色教育基地成了我市党员干部的“打卡地”。据介绍,截至目前,来迴马岭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游客达1.5万余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40余万元的收入。“平均每天来五六拨人,已经预约到6月底。”每天带领党员干部上下五六趟参观、学习,王青明笑着说,近期他就瘦了六七斤。

“这里将依山建几排窑洞民宿,那边要打造观光水景和水上乐园,还有一处是农家乐,村民可以销售土特产。”王青明拿出一副设计图向记者介绍。

采访当日,在迴马岭红色教育基地旁,几台大型机械设备正隆隆作响,加紧作业。在王青明介绍的村“两委”发展规划里,将紧紧依托迴马岭红色革命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昔日的“绛县小延安”,正随“红”起舞,浓墨重彩地绘就新篇章。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宏伟蓝图会变成现实,迴马岭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杜磊 崔萌 廖旌汝/图文
16901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