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古人对葡萄可谓情有独钟,因葡萄果实累累且多子,在多子多福传统意识影响下,葡萄被赋予“子孙繁盛”“万代绵长”之意,所以为四合院里常见的植物。葡萄更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将其入诗入画,极富文雅之趣。
历史上吟咏葡萄的诗词甚多。元末明初诗人、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丁鹤年有《题画葡萄》诗:“西域葡萄事已非,故人挥洒出天机。碧云凉冷骊龙睡,拾得遗珠月下归。”明代诗人王廷相《葡萄》诗:“独立山上桐,高风日摧委。不及缠绵枝,年年结成子。”清代陈维崧在《青玉案·夏日怀燕市葡萄》中将葡萄描述得更为真切:“风窗冰碗谁消暑。记百颗、堆盘处。掬罢盈盈娇欲语。轻明晶透,芳鲜圆绽,小摘西山雨。”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以画葡萄闻名,而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爱画虾,也爱画葡萄。他所画藤条、墨叶之间的葡萄晶莹而剔透,犹如一串串紫色的明珠,尽显繁盛之景象,营造了明朗乐观的基调。其所绘《松鼠葡萄》更为知名,将两只松鼠置于令人垂涎的葡萄下,墨笔画出的巨大葡萄叶,或浓或淡,笔致写意却又晶莹如生。松鼠、葡萄加上长寿的松树,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名篇《葡萄月令》,以“编月体”形式记述了一年之中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的全过程,从果农劳作的角度或工笔细绘或写意勾勒,展现了不同月令葡萄园里繁忙的劳动场景,字里行间渗透着情趣与情调,由此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户力平/文 (《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