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相聚“黉庐”_景之光

560 0
发表于 2022-8-9 08:55: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何谓“黉庐”?黉,古代学校;庐,简陋房屋;黉庐,习文化人之所也。

此处所谓“黉庐”,说白了,就是孤峰山脚下一处简约、别致的乡村院落。它是吴国荣先生对其祖屋翻修后之爱称,亦广为乡士邻里、高朋厚友所知晓。

按照以往惯例,吴先生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前夕回到“黉庐”小住一段日子。可是,这个惯例今年被打破了。

前段时间,我读到《山西日报》副刊上关于吴先生《致敬岁月》书评文章后,短信致贺并询问回乡之事,他说日程还不能确定。上周末,突然接到吴先生短信,说他已经回到老家,可随时到村一聚。于是,我很快联系了好友李长锁先生。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清晨,我开车接上同城居住的李先生,径直驶上运稷公路,行至万荣县皇甫村,沿着西南方向的村级道路穿行约两公里,就来到西杜村,来到吴先生的“黉庐”。

我们到来之前,“黉庐”已是人气满满。院里修砌东围墙的几个工人在忙碌着。吴先生的四弟、堂兄等人已恭候许久。诸位相见,没有生分,不用客套,握手,寒暄,沏茶,递烟,辅以瓜果大盘,又说又笑,很是亲切。吴先生和夫人的欣喜与热情自不必说,一边招呼我们,一边聊说“黉庐”。

“黉庐”在村子东头,坐北朝南,门前数丈之远就是深壕沟。壕沟反衬下的“黉庐”,呈现出居高临下之势,看上去很是亮眼。吴先生自称修建老宅,只为满足终老田园之念想,抚慰思乡归隐之渴望,殊不知老宅因为地形及相邻建筑限制,难以修葺施工,几经反复,后来竟然硬着头皮折腾出一处“黉庐”。门楼上方嵌刻“兆瑞”二字,为吴先生亲书,苍劲而灵动,昭示着主人的坦荡与自信。院落正面建有北房五间,正门两侧挂着著名书法家赵望进书丹的木制楹联,上联是,“放开眼界原无碍”;下联是,“种好心田自有收”。正门前廊圆柱上挂有木制瓦当联,上联:“孤峰望月归鸟恋凤苑;”下联:“泮水流霞古槐庇黉庐。”环视院内,粉砖黛瓦,砖雕图文,灰白相间,妙然隽秀。青竹、月季、海棠、樱花,桂花树,银杏树,稀疏搭配,点植讲究。步入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三幅书法作品。正对面垂挂毛泽东《沁园春·雪》五条屏,左侧面框镶杜甫七律诗《客至》,右侧面框镶程颢《秋日偶成》。吴先生精巧布置,苦心打理,把“黉庐”装扮得简约而清雅,古朴又别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使房屋有眼睛,建筑有灵魂,院落有神韵。无论谁人,只要置身其中,让你感知到的定是书香扑面,文气四溢。由此,不难理解吴先生将其誉之为“黉庐”。在我看来,不妨将其誉之为“文墅”才更契合主人的身份、志趣与心境。不过,想必吴先生是决然不会同意的。

到了用餐时间。吴先生拿出上好的陈年汾酒,夫人捧上亲手制作的丰盛菜肴。诸位落座圆形餐桌周围,在吴先生爽朗而幽默的“致词”中举杯共饮,喜庆相逢。大家边吃边喝,畅叙幽情,感慨岁月,感叹人生。如今青丝变白发,豪饮改品尝,不再“酒逢知己千杯少”,唯有酒逢老友更醇香。李先生是位性情中人,不胜酒力,几杯下肚,豪情激荡,思绪飞扬,侃侃而谈早年求学之艰难,婚姻之浪漫,唤起我们情感共鸣,博得一阵阵笑声、一次次掌声。说实话,在上世纪那个年代里,像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能够读到高中很是不容易,哪个人没有一段心酸痛楚的求学故事?我们仨都是汉薛高中同学,李先生和我同班,吴先生高一年级;年龄上我和吴先生同龄,李先生年长一岁。后来,吴先生被推荐上了稷山师范学校,我被推荐上了省林业学校,李先生则去了新绛纺织厂子弟中学教书。再后来,吴、李同年考入山西师院中文系西山专科班学习。随后我也分配到西山矿务局工作。我们同住一幢楼,共用一餐厅,时常在一起。那时候,他们班上有同学请假空出座位,李先生告知后,我便混进教室去听课,一直混到《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两门课程都听完。毕业后,吴先生分配在西山矿务局办公室,后调到太原市委宣传部工作;李先生分配到太原选煤厂,后调回运城工作。虽不能常在一起了,但彼此间依然多有联系。我书橱里至今还存放着当年从吴先生那里索得的全四卷精装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经典著作呢!

诸位推杯碰盏,互敬互贺,忘于形骸。吴先生谈及李先生乘坐高铁专程往返太原只为看场好戏的故事,令人折服与钦佩。我们建议李先生以此为题材写篇文章。李先生功底厚实,感情丰富,又是为文好手,只有他写出来才生动感人。吴先生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和新闻宣传工作,曾任职太原市新闻办主任、文化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虽说已经退休,但仍是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还冠有多个其他国字号协会会员头衔。他曾主编社科理论书籍20余部,个人出版有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等著作专集多部。

老友相聚,感慨良多。回顾人生几十年,走到今日殊为不易,风雨兼程,坎坷前行,几多甘苦,几多欢乐,唯有自知。好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吃苦,懂得感恩,纯朴真诚,与人为善,工作勤勉,读书上进。尽管各自的人生高度不一,职级有别,但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儒学教化下的道德自律与人格定力,“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被世俗所惑,不为名利所缚。彼此都有一个安稳和谐的家,儿女们都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正道前行,大致可以让人省心、抑或感到些许欣慰。人生至此,虽有遗憾,但亦足矣。

我们带着浓浓酒香和微微醉意走进吴先生书房。书房宽阔,书台很大,书籍满橱。古砚台散发出沁人的墨香气,不同尺寸的宣纸堆放在侧,吴先生雅兴勃发,即可挥毫创作。李先生临帖习书多年,结字运笔很有味道,这次有备而来,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吴先生交流切磋,以得书法之真谛。

骄阳夕斜,行将辞别。吴先生将他特意准备的文化礼物分别赠予我和李先生。一个印刷精致的纸袋内装有一幅定制书法作品、两本亲笔签名新书《与岁月同行》和《致敬岁月》。

相聚“黉庐”,收获多多。不仅有书作,有墨宝,还有愉悦的心情,亘古不衰的友谊!

17037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