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三门峡水库韩阳移民区追忆

799 0
发表于 2022-8-11 09:04: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然往事仍历历在目。说的是当年永济韩阳镇及六个村庄,当时被划入三门峡水库移民区那回事。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这些村庄整体迁移,全都在本县内安置。这六个村庄从北向南依次是韩阳村、张陈巷、祁家巷、中王村、辛店村、王店村。这六村加一镇,所处位置在同蒲铁路以西、黄河河道以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庄聚集,正处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内。现在的韩阳村内就地安置了部分居民,因此该村又称移民新村。那时韩阳村有个怪怪的名字“北头集”,是说它所处韩阳镇的街北头,密集着大小五个庄子,这就是东庄、寺里、王(家)后头、任家巷、牛家堡子。

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村镇西边,与这一片地面构成一道半月形的弯区。少时我们小伙伴,上到村子的城楼,踮高脚尖,爬在窗口上,目光掠过绿树掩映的村舍,西望那数里外的黄河。秋天的黄河,看上去是一道银亮银亮的带子,在广阔的原野上飘动。我们也偶到黄河岸边,或是朝阳映照的早晨,或是夕阳落照的傍晚,看河面波浪纷纭,万点碎金闪烁。这流光溢彩,常令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那时黄河西边的陕西朝邑县平民区开发滩涂,植树造林,成立林场,吸收两岸村民种田护林,我们家也在河西种了两三年庄稼。开始要往那边送粮送面,我这个在完小上学的孩子,坐船过河就成平常事了。假期里,还会多在那里住上十天半月。早上透过黄河河面的轻雾薄霭,看那河东南北横列的中条山,真像是净水洗涮过一样,青翠亮丽。记起了唐朝韩愈的一首短诗:“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岗。”河东风景竟然是这样诱人,看得人如痴如醉。那时看见火车自南而北,冒着浓浓的黑烟,发出雄壮的吼声飞驰而去,似乎带得整个原野都飞动起来,印象这就像是电影里的镜头,久久地留在了脑海里。至今回想起来,那透过河面水气薄雾东望的感觉,用水光山色即一语概全。

那时候,过河是坐东船、西船,这是山陕两省所属的永济市和朝邑县的船队。河东岸的渡口,贴近村庄,船靠老岸,岸高水深。而河西岸的渡口,傍着滩涂,一望无际,不见村落。那边人们乘船要走十几里滩路,胶轮马车随意碾成车辙直通渡口。黄河野渡,有着热闹景象,待渡之客聚在饭棚烟摊,谈天说地,反觉悠闲。渡船靠岸用大锚固定,船岸之间有数尺距离,轻摆的船体经受着水拍浪击,那哗哗的声响十分怡人。

黄河,绝不是一条温驯的河。我也曾站在黄河水湾,看那河水满涨,激流回旋;又见大浪淘沙,河岸崩缺,大块大块的地面,轰隆轰隆地被河水吞噬了下去。我也曾在那乍暖还寒的初春,站在河边看那凌汛。只见大如席片的冰凌浮在水面,结队而下。它们依然是井井有序,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偶尔也有一时的混乱,一阵簇拥错位相叠。这情景直看得人头晕目眩,似乎自己会踏上某一块冰,竟然吓出了一身冷汗。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黄河发起洪水,泛滥成灾,情景实在叫人触目惊心。黄河涨水,一般都在立秋之后,民间叫涨河,说是涨河不吼退河吼。

涨河之前的兆头,天气异常闷热,大河寂静无声,但有一种名叫地牛的水鸟,据说是嘴巴插入泥沙,发出牛吼样的声音,可传数里之外。还有一种迹象,这就是平时干涸了的嫩滩河漕,开始有水泡气泡冒出。

当年我们在林场滩涂种地,距部队靶场不远,住的棚庵搭建在靶场边界的土梁上。为了防洪,人们在坝上构筑木架,铺上木板。有一年农历七月涨大水,人们先已上架,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之间,白亮亮的水头已到跟前。那水头漂着黄色的泡沫,水蛇游动,大鱼穿梭,兔子挣扎,鼠类翻伏。此时环视四野,只见黄汤汤汪洋一片。待洪水退潮,已是夜幕降临,仰望满天星斗,月光下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彻夜喧嚣着黄河的吼声,如大风呼啸,又似沉雷滚过。月余之后,人们才能踏着松软的淤泥进田,眼见曾是绿油油的庄稼被黄泥覆盖得荡然无存,唯有高粱秆子一排排倾斜了身子,亦然高昂着头。

再后来黄河虽有秋汛,已经难见那往日的威猛,应该说这是全赖了护河大堤。说起黄河护堤,秦晋两岸各有高招,河东主要是在韩阳片区,筑建十里长堤。是从中条山下采石,用铁丝织成网笼装石投水,垒成堤坝,大浪淘沙,石笼下沉愈使大坝坚固;河西更为奇特,因远离采石场,就用草袋装土,一层泥土,一层柳条,柳条易发芽生根,根固堤坚,其实这是历史上早已有之的柳条坝。这样两岸你推我挡,迫使河水归入正流,黄河终于变得温驯起来。

自从这里的村民迁移他处,村庄也逐渐夷为平地,加之河水的浸漫,也变成了滩涂。说到这滩涂开发,今昔变化还得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说起,那时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又称黄河野滩。主要的野生植物是蔺草、红柳之类,还有一种红根草,它的叶子能降血压当茶饮,学名叫罗布麻叶,有人收购,一时采集成风。河滩浅池,周边长满了芦苇,农民收割编织苇箔,用作建筑材料,也算一笔不菲的收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享受着土地承包的实惠,做起了开发文章。初起还是传统种植,经营方式粗放。此后以鱼池为主的养殖业又遍地开花,池岸有垂柳,水面泛银光,还真有几分江南鱼米乡的风韵。鱼塘里养着草、鲢、鲫、鲤等鲜鱼远销外地,生意一时火爆。如今这里的土地,还都是农民承包,种植业扩展到大面积的山药莲藕和果木等经济作物。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也许在规划上还有更大的突破,合作经营,土地流转,会形成大面积的农场,农民变成农工或者股民。凭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强劲东风,依着黄河金三角区大拐弯的区位优势,宏图彩绘,这里正在书写着锦绣华章。

祁世坤/文
17059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