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月亮神话与中秋祭月

744 0
发表于 2022-9-9 09:2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人们对月亮的认知越来越多。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妙神话,且随着光阴流逝愈来愈深入人心,以至于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就已有帝俊的妻子“常羲生月”的记载。汉代,又有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长生不老药被嫦娥偷吃后奔向月宫的说法。“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诗句说明,在晋代,和月亮有关的神话中又增加了白兔捣药的内容。唐代,月亮的神话不仅增加了吴刚伐桂,还出现了唐明皇与申天师等人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的情节,从此八月十五遂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如今人们过中秋,基本是团圆赏月,但在百年以前,从国家到民间,人们过中秋节都是要有仪式的,那就是祭月。

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祭月从周朝就已存在,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定。明代在北京建月坛,专为祭月场所。清代定制祭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低一等,但也要由皇帝亲祭或遣王公大臣代祭。但祭月并不在中秋节,而是在每年秋分日酉时,即月上之刻,地点亦在月坛。仪注甚为复杂,此不赘述。

中秋佳节还要在乾清宫设宴摆供祭月,设供桌,悬挂月宫符象,供直径55厘米、10斤重大月饼和左右各3斤重的月饼,以及数盘小月饼、酒茶、应时鲜花果品。最独特的当属“供月例用九节藕”(《燕京岁时记》,富察敦崇写的一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此藕只出于西苑中、南、北三海莲花池内,九节生于一根,寓“九九至尊之意”,为皇家专用。

另外必供的是莲瓣形西瓜,即整瓜雕成数瓣,互相绽开,瓣底与瓜蒂连而不断,状似莲花,寓意团圆。摆毕供品要燃香,皇帝和皇后等依序向“太阴星”(民间称“月光马儿”“月光神马”)象行礼如仪。待香尽,焚像,撒供。大月饼则贮存至除夕阖家分食,其他月饼、西瓜、仙果等赐予妃嫔及太监宫女等。其祭月所需供器物品等各类甚为繁杂,以上只是约略而述。

民间也有祭月习俗,但只在中秋节这天。明人刘侗等著《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链花。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普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

祭月供品必有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供桌上摆放香炉、蜡扦、花瓶之类,压下敬祭的黄纸等。鸡冠花寓意广寒宫桂树,毛豆枝是献给玉兔的祭品,祭品必有藕,大约是以洁白寓嫦娥吧。

据有关资料显示,王府祭月,都是由辈分最长的女性先拜祭,之后大家依次拜过。《燕京岁时记》所说:“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与皇帝家拜月略有不同,皇家是皇帝先拜,其后才是女性。女子过去另有拜月习俗,《礼记·礼器》载:“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也许“男不拜月”是循此说。

过去贫苦人家一般是不会举行祭月仪式的,一无场所(大庭院);二无置办供品的费用。普通民众过中秋节,无非买张月光马儿、兔爷、几块月饼(或自己做的)寓团圆应景。

祭月习俗流传了那么多年,民间的祭月仪式逐渐向赏月、团圆欢聚过渡,仪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后来,只剩下兔爷点缀和团圆宴分食月饼了。

而今过中秋节,经济繁荣,生活幸福,举家团圆,月饼、果品的种类极其丰富,祭月这种习俗早已成为历史。

屈吉平/文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