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人类使用制陶文化历史悠久,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淘器的发明使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又经过数千年的岁月,人们将手工制陶从仰韶文化发展到庙底沟文化经历了大约2000年的历史。到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中国出现了龙山文化。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这里所讲的“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是指在寿丘所制的陶器,就是龙山文化陶器。这种龙山文化陶器在制陶史上是一个历史转折时期。
舜在垣邑寿丘发明的龙山文化陶器不苦窳,并且发明轮制陶器改革了以前2000多年的手工制陶。从此,龙山文化轮制陶器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有发展到成熟期,经过舜的教化陶工,不能出次品,要精工细作,提高质量,后来又改变烧火技术,把氧化改为还原烧成技术并且在饰纹上增加了方格纹和柳叶纹。
这些技术的改革,是陶器精美实用,做工考究,美观大方,货真价实,不出次品。
从此,开创了轮制作业之先河,曾一度成为上贡宫廷的御用产品,从此彰显出龙山文化轮制作业的辉煌史,舜帝在故里寿丘进行龙山文化轮制作业的改革成为中国陶业史上一个里程碑。
吕步震/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