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明月皎皎 诗韵袅袅_赵战生

645 0
发表于 2022-9-13 08:5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为壬寅中秋节而作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

时值盛世壬寅中秋节,行走于异域他乡的游子,除了切身感受到祖国万马奔腾的虎虎生气,亦更加思念故乡的一轮明月,且能从古圣先贤的诗词吟咏中,获得丝丝温暖的乡愁慰藉。

“床前明月光,似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见月思故乡,故乡月最亮。如若从天体光学考量,也许这并不科学,但诗人李白却在《静夜思》中,奇思妙想,匠心独运,把明月与故乡缀连一体,天衣无缝,自然灵动,产生了拨动人们心弦的艺术魅力,成为咏月思乡古诗的经典。

宋代文豪苏轼游赤壁时,面对“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的寂寞境遇,感到索然无味,不由喟然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然而,这却难不倒“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善于在孤独困顿之中,自我排遣,寻找快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有评者说,这是诗人的“酒后呓语”,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诗人的“酒后真言”,是对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与企盼。与月为友,快乐神游,折射了诗人与生俱来的故乡情愫。

古人对月球知之甚少,充满了神秘与好奇,因而产生了种种猜想,演绎成了耐人寻味的神话故事。《淮南子·览冥训》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羿即后羿,姮娥即嫦娥。后羿乃善射之神,曾一连射落了天上九个多余的太阳,拯救了不堪忍受毒阳炙烤的天下万物。他与嫦娥本为夫妻,嫦娥却为了自己长生不死,窃药弃夫而去。

傅咸在《拟天问》里,自问自答:“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李群玉《中秋维舟君山看月》描述:“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方干《中秋月》则看见:“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由此,月亮有了“玉兔”“玉盘”“玉蟾”的美称。

所有这些,我们亦可从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尽情领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这真是一幅扑朔迷离、奇幻瑰丽的月宫图。

看那金乌西垂,玉兔初升,像仙人垂下的两足,从天际冉冉升起;淡淡的阴影中,桂树葳蕤,桂花飘香。树下,玉兔捣药,玉蟾歌唱,实乃天上人间。

月宫中的仙人,除了嫦娥,还有吴刚。传说吴刚为汉朝西河人,因学仙意志不专,犯下过失,被罚往月宫斫桂。那桂树高五百尺,随斫即合,不见痕迹,吴刚无奈,只好永无休止地斫下去。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里,为嫦娥与吴刚赋予了新的灵魂与形象,说他们听到“人间曾伏虎”的特大新闻,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寂寞嫦娥轻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而吴刚则如释重负,放下斧头,为烈士捧出了珍藏的桂花酒。

月亮代表我的心。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描写最多最精彩最传神的,莫过于月亮。在他的笔下,月亮像一位魅力十足的女神,总与他相随相伴。“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最懂人心,最解人意,似乎无论诗人走到哪里,行至何方,明月都像一位知心朋友,如影随形,静静地听他倾诉,把他送到漫游的打卡地。

然而在皎皎月光之下,李白也看到了人世间的许多坎坷与苦难,尤其是戍边征人的悲辛与守望在家乡的思妇的哀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在《子夜吴歌·秋歌》里,他更对留守在后方的军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替她们发出了心中的呐喊。“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玉阶怨》里,他以细致的笔触,直观的白描,表现了思妇深藏不露的幽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在这里,月之美好,人之苦闷、无奈,似乎并不协调地融合在一起,却产生了深沉有力的艺术效果。

李白一生漫游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大约于天宝十二载(753年),他游历到了秋浦,这里是唐代著名的银、铜冶炼地。当他看到冶炼工人不畏酷热、奋力劳作的火热场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古诗中唯一赞美工人劳动的诗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幅何等壮丽的画卷,即使穿越千年时空,与现代冶炼工业邂逅,也毫不逊色。它不只是一首诗,而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望月吟咏,是古代诗人的文化共鸣,堪称中华风雅。许多诗人笔下的明月,光洁明亮,温柔甜美,象征着自由幸福与无限希望。但和而不同,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清冷的月光,容易使人产生离乡愁绪和别样的复杂心情。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这是白居易别具心思,为一位独守空房的妇人,所写的《燕子楼》。同样的“床前明月”,不一样的“秋霜”,“她”与李白的所思所想,却大不一样。李白眷恋的是故乡深情,而此妇人所怀的,却是离别愁绪。

白居易是一位极重友情的性情之人,他在《江楼月》中的思友深情,无不使人动容。“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读诗如见人,其殷殷之言,绵绵之意,尽在笔端,滋润心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传世名句。在唐代,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枝独秀,最受推崇,被誉为“孤篇横绝”。即使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至今我们仍可从钱塘江大潮上,看到诗人当年叹为观止的磅礴海景。

在中秋吟月的古诗词中,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横空出世,独占鳌头,无人能及。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道出了不可更替的自然规律,及难以回避的人际交往遗憾。那么,如何才能沟通心灵、隔空倾诉呢?诗人自有妙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让我们对着中秋明月,表明心迹,互诉衷肠,回味乡土、乡音、乡愁,共祝盛世复兴,明天更加美好。
17389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