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文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 盐法》摘要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 盐法》摘要
57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9-16 10:0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老照片中的池神庙 (资料图)
□晋法文
历史上山西的民用食盐,来源有三:
一是土盐,出于霍山以北各府、州;
二是口盐,走西口进来,流行于黄河沿边的地方;
三是河东池盐。土盐和口盐,任凭民间自煎自贩,无关于国家经济。
唯有河东池盐,风水结成,是天然的宝藏,供给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人民食用,历代设有官吏管理,权利由上面掌握,随着运行日益广泛,有关的法律也越来越严密。关于池堰修治,盐池也叫盐泽,在安邑、解州之间,河东道所治运城之南,东西五十五里,南北七里。旧分两池,以近安邑者为东池,近解州者为西池,
后又以近运城者为中池。
《周礼》《左传》《汉书·货殖传》《水经注》,都有解州盐池的记载。周穆王、汉章帝曾经临幸安邑,专来观看盐池。古时官府设有盐都尉,领兵千余人守卫。后来撤销盐都尉,设置了猗氏、安邑两县来负责守护。
旧志书称:河东大盐池,名分为二,实是一池
。
池中之水,其味咸,鱼鳖不生,其性温,隆冬不冰,有称为“海眼”,窍于山川,生此奥区,以供食于人民。此池之盐,出于种沃水于池,种盐于畦,日以暄之,雨以润之,风以结之,而盐遂成。南有风洞,风自洞出,为南风。夏月工人种盐得南风,收成倍加。
盐池外,环绕有土墙,名为禁垣,同盐池一样广袤,规定墙高一丈六尺,基厚六尺,顶厚二尺,有马道,有堑壕。墙垣内外各设房舍三十六处,供兵卒居住。开有三道大门,东为育宝门,距安邑五里;西为成宝门,距解州十里;中为佑宝门,近临运城。
修筑渠堰,是为防止别的流水进入盐池。盐池北面的涑水河、姚暹渠的堤坝,与盐池的禁垣都需要每年加修。
清朝雍正六年,经盐政硕色提出,池墙最关紧要,请求拨银三千两,作为年修之费。这项年拨款,到雍正十三年停止。之后改为责令管理部门巡查,池墙如有塌却,报明兴修,所需银两从每年额定的修渠堰五千两内动支。
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地震,禁墙坍塌八千四百余丈及其他损坏,由河东道觉罗承先详明,刻日兴修,于次年六月一律修整完工。道光二年八月初六日大雨,山洪陡发,马道尽行坍塌,九月初三日又大雨三昼夜,有堰渠决口,经河东道张大镛委员堵筑,动用商捐银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余两。咸丰六年又修,并补葺禁墙,挑挖引河,先后共用生息银五万九千八百余两、商捐银二万七千余两。同治十一年巡抚鲍源深亲勘盐池,禁墙历久倾圮,设法修整,议令商捐商办,两年后开工,用银三万二千余两,整体重修工竣。
关于场畦管理。禁垣之内,区池分为三场。东
场地
气本厚,上多黑泥,下坐盐根,纠缠附土,磊块相连,称为产盐之母。西场地气独薄,但有黑泥,而无盐根。中场介于东西之间,近东者似东,近西者似西。清朝初年设三场大使,管理盐务,但大使没有级品。到雍正年间,部议认为大使职分卑微,不足以弹压商户,酌加为正八品。三场各自修治盐畦,为浇晒盐的场地,盐畦长宽不一,以埂为界。凡一畦,为一个号,注明商户名,每号纳税课银六锭。三场共有畦四百六十五号,额外还有余畦一百二十一号。
关于盐引制度。河东盐法,历来由商运商销。盐商编制有额引、余引两种。额引,行销有固定地区,按其地区人口定量发盐。余引,行销没有定点,可根据销售情况,酌量增减。原规定,每一引支给盐二百斤。雍正三年,以盐运途中盘山渡水,折耗甚多,加重为二百四十斤为一引。
盐引的制度,开创自宋朝,继及于明朝,历来有所增减。清乾隆年间,定额达到六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引。到乾隆后期,产盐缺额,商力积疲,乾隆五十七年,经山西巡抚冯光熊奏准,将盐税摊归地丁,所有行销河东盐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需供盐给一百七十三个州、县,定额为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四十八引。除额引外,以余引弥补额引之不足,实销实报,余引累增至二十四万。嗣后,嘉庆十二年复归商运,酌定额引、余引共计六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九引。
关于法定税课。盐法按引纳税。河东盐商有两种:一是坐商,二是运商。守场洒盐者为坐商,领引行销者为运商。盐工捞盐,每日得一引,积四个月得盐一百二十引,故习惯以一百二十引为一名。每引征银三钱九分八厘,每名税银四十八两,加以赈济等款,正税五十两,故习惯以一名之税为一锭。乾隆时额引六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引,正杂课银共五十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余两。
盐法禁绝了民间的土贩,专设商运,无实力的商贩告退,有实力的投认。原定五年一更换,重新招商。乾隆四十七年,巡抚兼盐政农起,为运盐业稳定起见,疏请停止年年招商,改变为长商。日久之后,弊端渐多,时有所穷,利有自竭。官长不无应酬,款项繁兴,浮费日多。咸丰二年,户部侍郎王庆云查办河东盐务,指出:运商疲累,一在盐本之巨,二在浮费之多,三在运脚之重。销盐本有定价,因运商亏本,不得不增价。盐贵之故,实际不是缺产,而是因为走私,坐商贪卖走私,抬价居奇。因此确定:白盐一名,最贵不得超过银六十两;青盐一名,最贵不得超过银四十两。
(《山西法制报》)
盐法
,
摘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翻阅河东盐法古籍真迹 追寻盐文化辐射踪迹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祁爱斌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黎继德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王笑林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高扬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裴福林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姜志涛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吴乾浩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谭志湘发言摘要
•
蒲剧传承发展专家研讨会周育德发言摘要
•
裴氏家风文化研讨会发言摘要
•
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9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告示
图说运城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