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为共同富裕服务才是中国经济学奋斗的目标

436 0
发表于 2022-10-24 10:43: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最近,看到某专家的文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学”的说法,产生出一些疑问。

  由于年龄的原因,让我们这一代的人完完整整看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一切,确切讲就是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那些经济学的专家们所翻弄出的一切,无论披上什么外衣,似乎都是西方各类经济学的翻版,看看我们那些专家们在谈经济时用的是什么词,什么理论,什么说法,有不是西方的吗

  可能有人还记得,那些年不只是专家们讲西方经济学,我国各级一些领导干部还到新加坡去学习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说。

  人们不禁要问,当今的中国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翻版过来的吗?

  可能有人会说,那过去的中国经济学不是也从西方马克思那里或者是从苏联翻版过来的?

  问题在于翻版的不同,翻版也是有讲究的,所谓洋为中用,问题是用得如何?

  想问的是,中国经济学究竟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的?

  一般都说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通常也就说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在下以为,过去总是把公有制这种制度说成是经济基础,现在来看,似乎值得商榷。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制度,在此之下是需要基础的。也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而这一制度需要公有制的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可以发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实体是不断变化的,从公有制经济实体为主,民营经济实体为补充到民营经济实体占据大半江山,这个公有制的经济实体发生了范围性的大变化,也就是公有制经济实体大幅缩水,这意味着作为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的大幅缩水。

  如今,我们不再提公有制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为补充,主要指的就是不再以公有制经济实体为主,不再把民营经济实体视为补充。

  从经济实体角度来看,如今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实体主要存在形式是央企和部分省属国企和极少数存在的市属地方国企。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国企存在“两个绝大部分”的现象。即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绝大部分地方国企消失了。确切讲,公有制经济实体已成为少数的经济实体,公有制经济实体大部分不存在了。

  这是不是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基础何在?换个说法,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

  很多专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这么解释的,有那么解释的,但绝大部分解释这种公有制经济实体不断消失的现象、公有制经济实体成为一种少数存在的现象,都回避了经济基础发生的范围性的大变化。

  但回避问题并不是解决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对公有制经济实体范围性的大幅缩水是如何解释的?

  解释不清这种公有制经济实体大幅缩水的现象,其它的说法还能站住脚吗?在下重复一遍,没有了公有制的经济实体,是不是没有了基础?

  问题还在于,中国的经济学是建立在这种民营经济实体基础之上的、还是建立在少数的公有制经济实体之上的?

  还想问的是,中国经济学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社会基础之上?

  由于这种公有制的经济实体出现的范围性大变化,如今我国多数人实际的工作岗位都离开了这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实体,当人们脱离了公有制经济实体后,必然在微观上也就与公有制经济实体脱离了直接的关系,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

  过去,人们总是用“改革的红利”来说事,在下以为用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似乎比较好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

  近些年国家注意到了多数人得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红利的现象,开始不断地进行各种调整,并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政策来改变这一现象。

  但从原因上讲,多数人得不到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是因为他们与公有制经济脱离了直接的关系,这被很多人形容为或定性为体制外的人员,现实来看体制外的人员和体制内的人员所获红利确实不同。

  只是这种体制外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个层次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一个层次是民营企业的职工,这两个层次还是有差别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国企职工也算是体制内人员,但客观讲他们不是。在宏观上他们虽是国企,但微观上他们不会直接得到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他们的收益受企业效益制约

  多数人在与公有制经济脱离了直接的关系后,就难以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是不争的事实。

  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职工是全国职工总数的大头。

  当然,体制内的人员可以享受到的一定红利还是有限的。在两极分化的现实中,在与那些极少数富翁面前,差距仍然巨大,这种体制内的人享受到的红利与这种占有巨额社会财富的富翁们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实际上被极少数富翁占有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没有问题,问题既在多数人都已脱离了公有制经济实体,问题也出在宏观、微观两种分配形式上。

  由于公有制经济实体发生的范围性大变化,我国的经济学不仅经济基础发生了范围性的较大变化,其社会基础实际上也发生了范围性的较大变化,对这种变化我们没有看到经济学界让人信服的解释。

  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范围性的大变化产生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经济学无法解释两极分化再现的现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怎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极少数的亿万富翁面对的是十几亿人收入的不高,其中有6亿人收入不到1000元。

  用代价说、用暂时说、用过渡说、用过程说或许能说通某一部分,却无法说通整体。

  大家都知道,公有制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共同富裕,若不能共同富裕,按照总设计师的说法,那就是走到邪路上去了。

  重要的是,不是能不能说通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服众的问题,能不能让广大的普通人民群体得到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红利。

  也就是如何根本改变两极分化的现象,让中国走向共同富裕。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党的政策,看到了各级政府的努力,唯独没有看到经济学方面令人信服的陈述和实际、有效的设想。

  最后想问的是,中国的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中国经济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成果是什么?我们各种专家向社会讲的中国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普通人的感觉,我国现在这些专家们讲的经济学实际上还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笼罩下的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学界全面抛弃了曾经被视为正统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引申过来的中国经济学。

  最初搞出一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说法,围绕着这一说法拿出了一些东西;后来又搞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也拿出了一些东西。

  不管人们怎么给这些说法穿外衣,其内涵的东西却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说里引进的,而证明这一点的不是各种说教和解释,而是社会出现的客观事实。

  亿万富翁的出现,极少数人占有巨额社会财富的现象得益于什么?难道不是引进西方经济学的功劳?

  之所以说这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学说中引进的,是因在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更远的企图,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设想,那就是经济学界有人在鼓吹全面私有化。

  人们自然要问我国的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说法,那就是与西方“接轨”。就普通人来看,就从普通人的经济生活状况来看,真正接轨的似乎还是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们奉行的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

  即使如此,很多人仍对经济学的接轨非常不满,认为远远不够。其主要理由就是我国的国企还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他们希望这些领域也应放手给民营经济,其实他们就是打着接轨的旗号,推行全面私有化。

  可见,我国的经济学如何,不仅仅是要看它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是什么了,还要看它如何解释当前两极分化的现象,要看它是如何提出消除极少数人过度占有社会财富的现象,要看它有没有推动共同富裕?

  在下以为,中国的经济学最迫切的事是摆脱西方经济学的束缚,否则是不是中国的经济学都有疑问。

  几十年来,我们都承认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但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比,真的还是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依靠人民的思想是不是能让经济学界体会到为共同富裕服务才是中国经济学奋斗的目标?

清江游/文    来源:乌有之乡

17789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