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回忆陈申恭老师_毕星星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忆陈申恭老师_毕星星
449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10-29 17:13: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我升入初三时,陈申恭老师是班主任,他也带我们语文。那时的班主任,一般都是语文老师兼任。
陈老师讲语文课,那是一流的讲课。六十年代的初三课本,鲁迅的作品入选还多。记得他给我们讲《孔乙己》《药》《故乡》,《祝福》。《孔乙己》的最后一句,陈老师带着我们反复品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为什么“大约”?为什么“的确”?陈老师拆解开来,诉说一个落魄文人被世人漠视嘲弄的一生。他说祥林嫂,叫“寡妇再寡”。讲《药》,烈士为民而死,愚民蘸着他的脑浆当药吃。陈老师说,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其实,像寡妇不吉,我们那时都是似懂非懂。“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更是成人之后才渐渐明白所指的是什么。应该说,对于鲁迅作品的接受理解,一个稚气未脱的嫩芽子,是从陈老师的讲解开始的。多年以后我深读鲁迅,研究鲁迅,经常回头想起陈老师讲课,后来的顿悟,往往追溯到初中棵。人生的有些事情,有时有一个完全无意识的开头,陈老师这个头开得很好。
陈老师个头不高,眼睛细眯着,在校园里碰上,他看起来蔫蔫的不起眼。一上讲台,他的自信,精气神就来了。他的目光掠过课堂,像一束光在聚扫。他不爱笑,偶尔嘴角会浮起一丝冷笑,微微摇头,像是得意,又像是鄙视什么。我想陈老师有些自负,那是他面对这个小天地的态度。果然,多年以后说起鲁迅那几篇名作,他说,我那时已经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那那几课,都在在省上做过公开教学示范。放到现在,陈老师应该能得一个中学
教育
的“金钥匙奖”。
除了讲课,初三这一年,陈老师教学的一个大变革,就是加大了作文的比重。我们每周有作文课,两个课时,每周的两节作文课不说,平时的小考,期中期末考试,经常就是一道作文题。只有一道作文题,不做任何要求,任你去写。偏偏我在作文有优势,初一初二就突出。到了初三,陈老师放开让我们写,我一下子仿佛放开了所有拘束,从此天马行空任我翱翔。每一堂作文课,一般都是,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他就静默了,伫守在讲台上等待我们交卷。而我呢,一般会思考
一刻钟
打好腹稿,然后开写一挥而就,两个小时不停顿,写上三四千字,常常一字不易交卷。我喜欢作文,陈老师对我的作文也评价很高。贴堂是常事,有那么几次,贴堂的作文,陈老师竟然也提不出什么缺点,只批一句:真是一篇好文章!我那个得意那叫飘飘然不知置身于何地。陈老师还经常在语文老师中间赞美我的写作天分,学校语文圈里都知道初三有个少年早慧,落笔早已超越了一般习作。
初三的下学期期中考试吧,又是一场作文会战。陈老师照例在黑板上出题,然后静坐。那个作文题叫做《丰收之前》,乡下中学作文,往往和农时节令有关。看那时节,是要我们写一篇夏收之前的感受吧。我先思考打腹稿。我不能和大家一样了,要有点新眼光。我要写农村农民的丰收,更要写国家全方位的大丰收,大胜利,大喜庆。结构,则是以一次外出,从临猗到运城,我的目光所到,临猗起点,运城收结。起首便是“车出猗氏”,看到田野青黄,战胜旱涝,小麦麦浪起伏翻滚。向前,再看到乡镇小工厂马达轰鸣,那是工业。最后在运城,看一个
图片
展,展示我们在国际反帝反修,战果辉煌。这时,那是阳光明媚,惠风和畅,高天和田野,洒下满世界的金光,鹤鸣九皋,有凤来仪。盛世仙乐在天地之间响起。我用了极其华丽的风景描述祖国颂歌,混合着吞吐天地的豪情。此时突然刹住,结尾是单独一行,四个字——
丰收在望。
这个作文,直写的我热血沸腾,那叫灵感突袭,现场发挥,目送飞鸿心翱万仞,意兴飞驰而来,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一时的得心应手的高峰体验。
这篇作文显然惊动了全校。陈老师高调赞扬不说,他把我的作文推荐到学校的高中班,让高中的大哥大姐学习一个小弟弟的课堂现场作文。他看着我,那眼神里像是看一个转世灵童。没几天,全校都在热议这场语文考试,夜晚下了自习,我路过41班教室,——那时我们一个年级四个班,教室挨着。我听到41班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正在评奖我的作文。他竟然讲说了半个小时,他说我虽小,已经是成熟的写作。最后他斩钉截铁地断言:这样的作文,咱们班没有,咱们年级也没有!全校只有一个,那就是毕星星!设想一下,一个背后偷听的少年,听到旁人这样夸赞,那是怎样的狂喜和得意?
陈老师如此教授语文,和他的个人素养当然有关。他在运城师范毕业,那时也是一个文学青年。教学之外,青年人私下也在悄悄地创作文学作品。我去过他的宿舍,一张办公桌上,一块玻璃板,下边压着几张照片,右下角有几句小诗,那是他写作自励的座右铭——
愧无七步成诗才,
拙作只能慢慢来。
有话即长无话短,
但求俚句不成灾。
陈老师的创作,当然有成果。那时我们的另一个语文老师赵向前,在省文联的文艺刊物《火花》,发表过一首短诗。全校立刻传遍了。看到赵老师同学们就指指点点,那是追星族的仰慕。几十年以后,翻检旧的《火花》杂志,我还看到陈老师和赵老师合作的一首民歌体诗歌,那是歌颂大跃进的——
东风吹来百花放,万紫千红扑鼻香。
人民公社显威力,男女社员乐洋洋。
五位一体力量强,好似旭日照东方。
锦绣山河添新彩,满园春色新气象。
千年贫苦变了样,万代垃圾一扫光。
公社领导大生产,降龙伏虎撼山岗。
铁牛翻起滚滚浪,水车车尽江河洋。
阵阵歌声绕山转,汗珠滚滚庄稼长。
片片棉花闪银光,车车粮食装满仓。
塘塘都有鱼虾舞,山山坡坡放牛羊。
幼儿园里闹嚷嚷,敬老院里乐安康。
食堂飘出喷喷香,社员生活在天堂。
公社是条通天道,党引我们直登上。
克服右倾鼓干劲,共产主义放光芒。
这首诗歌署名“向前,身恭”,当然是赵向前和陈申恭老师。1960年代,在《火花》发表一篇作品多么难。一个县城中学老师能上了省文学刊物,应该成为当地的文化名人。在学校,赵老师和陈老师,当然是老师学生仰望的对象。陈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创作,教学相长,文学创作水平也在水涨船高。改开以后,陈老师到一家报刊担任社长主编,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赵向前老师文采出众见嫉遭谤,终于在文革前***。陈老师和赵老师的友谊,在当时无疑很是耐人寻味的。
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在文革前夕的1964/1965年,突出政治的口号已经喊得震天响。学校有许多教师,已经纷纷开始向左转向,抓学习,抓业务,已经开始有些危险。在这种越来越浓烈的政治空气里,陈老师这样抓语文教学,抓学生作文,他的站队,很有点暧昧。学校领导会欣赏他吗?他和赵向前老师的亲近,无疑是一个明显的把柄。我想陈老师的志向,那时大约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我是一辈子感谢陈老师的恩德。没有他的启蒙,就没有我后来的写作之路。我甚至认为,至今大半生,我最好的写作状态还是中学生那一阵。如果能够持续,我在青少年写作成名未必不可能。我分明觉得,一直到现在,我写作的某些构思习惯在陈老师手里已经形成。很多地方能够感到中学时代的影响。比如语言推进流畅到峻急,比如喜欢双音节的构词。有时写着写着便会暗自发笑,这路数,不还是陈老师那时的样子么。一个人中学时代遇上一个好语文老师,对一生的写作影响太大了。而就在我们学校,后来被称为“白糖包子”的平庸颟顸的老师多得是。
眼看中学毕业,要考高中,同学们开始填报志愿。在当时的运城,康杰中学就是学生娃娃向往的“高考预备学校”,谁要能上了康中,那是一脚踏进了大学门槛。那一年我们考生可以填报5个学校。就在这时,陈老师找到我,鼓励我第一志愿填报太原五中。我知道太原五中比康中更高远也更难考,陈老师推动,我也就心血来潮,跃跃欲试。我依次填报了三个志愿,太原五中,康杰中学,猗氏中学。我能想到,陈老想让我拼力一跳,也是为学校争光。那年中考我发挥不错,晋南地区(今天的临汾运城两市)29个县,按成绩我排名第二。但最后我没有进了太原五中,也没有进康中,听人说,我们学校把我拦下了。
我继续在猗氏中学读高中,只是,陈老师不再带我了。
左倾的意味越来越浓,学校的“白糖包子”老师越来越多。想起陈老师的课,我不禁怏怏的失神。
陈老师对我,恩同再造。只是以后许多年,我们关系并不亲密。
陈老师对我好吗?我多次想过过这个事儿。
在陈老师手里,他曾经狠狠地整过我。
1964年,国家已经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可毕竟刚刚病缓,放眼看,依然是普遍的贫穷。在乡村,农家还在挨饿,吃不饱,这样的家,供养一个中学生读书当然很吃力。我家有大哥工资接济,还不至于受制。别的同学,这一关难过。我们班上有好些同学,交不起伙食费。勉强交了灶费的,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长个子,正能吃,经常要到家里带一点干馍片,菜包子什么的。在校也是抓住什么吃什么,好歹要填饱肚子。
上灶要交一斤油,我带了。许多同学家里根本吃不上油,哪里还能交出油来。我的好同学樊文林,眼看着要断伙。一天我们路过学校大礼堂,看到地上有一堆蓖麻壳子,就是那样没有剥开,刺刺蓬蓬的外壳。混合着浮尘黄土,看来废弃了一般。我们两个突然想到,学校有收购蓖麻籽的,能换油。两个好朋友就把那个土堆翻腾了一遍,扒出了带刺壳的蓖麻,上交给食堂,樊文林于是接上了伙食费。还留下一把蓖麻,我在宿舍有一个小木箱,放一些日常用品,于是塞进我这个小箱子,就搁在宿舍脚底下。
两个小伙伴自以为这个小秘密没人知道,岂不知那时的政治空气已经很浓烈。互相监控和告密使得你已经毫无隐私。我不知那个同学发现了我们的秘密,又积极地告到陈老师那里。肯定是陈老师啊,他命令班干部私下撬开了我的小箱子,算是掌握了证据,又照旧封存好,这是保护现场等待人脏互证吧。可怜的我,可怜的樊文林,两个小家伙依然不知道已经掉进了围猎的陷阱,还在懵懵懂懂上课下课领饭睡觉。
一切准备就绪,陈老师和我们俩谈话,揭开案底,当然,这是先要我们自证有事。
接着,陈老师主持,召开了全班的批判大会。
天哪,我以前之写过批判会,从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成了批判对象。批判的火力也确实够猛烈。自私自利已经不足以概括这个事情严重性,伙偷集体财产,隐瞒欺骗组织,这些词儿用起来才解气。群情激奋,人人争着抢着发言。胳膊举起树林一般,愤怒的呼号声盖过屋顶。好容易发现了身边的隐藏的私密,偷偷摸摸,没人知道,大家很惊讶,也很兴奋。于是格外亢奋格外来神。我尤其不好接受的是,有那么几个平时学习不占弦,早就看不惯我这个“骄傲自满”的家伙,这会儿当然找到了报仇的时机,他们有一种报复的愉快。于是肯定我们“检查不深刻”,严肃要求校方从重从快给予处分。我的倒霉,无疑是他们盛大的节日。
实话说,我和樊文林当时吓坏了。我们完全不知道这是多大罪错,只知道大祸临头。我们战战兢兢等待着,只盼能够尽快逃脱。
这个时候我们的班主席阴阴怪怪地发言了,关于蓖麻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现在我想提醒一下,星星同学还有没有别的错误?
看来他们在开会之前早已经串联好了,接着有的同学揭露,说我在没人的时候,曾经偷吃别的同学晒在宿舍窗格子上的干馍片。
天哪,我会想起这是谁说的。那时我们都挨饿,家在农村的,有时家里会捎一些晒干的馍片,我们晾在窗台上,你晾他也晾,有时就免不了拿错。大约有一次我拿错了,有同学说那是别人的,我说下一次他吃我的。以前我晒的馍片,还不是也叫别人吃了?
在这个同学眼里,我又成了偷吃别人馍片的家伙。
以后的岁月里,我就越来越明白,所谓批判,就是泼各种脏水,把你抹黑。反正你也不能申辩。
陈老师总结发言了,记得他很是鄙夷,“别人吃了你的馍片,你就有理 由再吃另一个人的,这是什么逻辑?”
我那时还不懂“逻辑”是个什么玩意儿,只是能感到陈老眼里射出的两束光,格外冷,格外狠,格外刺痛。
我得承认,此事以后,陈老师曾经多次鼓励过我,要我放下包袱,要我向前看。但是,他实在不了解一个遭到大批判的少年,心里多么冷。青春少年人之初,遭受到一场生活的毒打,哪里能很快复元。很久很久,我在人前抬不起头,觉得自己就是最丑陋的那个人。我整天茫然绝望,从颓唐的绝境里走不出来。
多年以来我经常回想这一段经历。我不认为我的作为是对的。但是陈老师的打击,无疑出拳不够准确。我已经交过了我的油。蓖麻事件,纯粹是给同学扶危济困,这里边无疑有一种侠义精神。我们去找遗落下的蓖麻捡了换油,当然不对。人生路上的错误应对多得很,青春少年,批评教育可以了,有那么必要大动杀伐吗?发动全班来批判声讨,有这个必要吗?多一些温情是否好一些?人生路上,尤其是青少年时代,难免走歪了几个脚印,有必要把阶级斗争的火药味搞得那么浓烈吗?搬到一个班级演习一下互斗围斗,很是丑陋。它的后果呢,一个“偷”字如同梦魇,笼罩在我心头数十年。一直到成年,一直到老年,我才渐渐化解了心头的伤。陈老师,一个少年成长的路上,你这一个钝击,着实打蒙了我很多年。陈老师,你放大了我成长路上的磕绊。
我老了,偶尔翻开1964年的初中毕业证,还能看到陈老师当年给我写下的“操行评语”:
政治上能不断要求进步,关心集体,工作负责,劳动中较能吃苦,对自己错误和缺点,在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能认真对待,逐步改正。学习上刻苦努力,能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成绩一贯优秀,有时也能帮助同学。今后要在政治上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群众学习,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关系,克服忽冷忽热的毛病,做到思想开朗。
陈老师曾经给我们详细地解读过操行评语的写法,操行评语是不明着写优点缺点的,坚持什么,那是优点,表扬的。能够什么,那是偏弱的肯定。有时怎么,那就是批评。按照陈老师的公文笔法来解读,来看我的评语,就知道,陈老师对我这个学校公认的好学生,其实评价不高。
陈老师,一个在全班遭受激烈围攻的青少年,一道精神创伤留在心头,怎么能做到“思想开朗”?
我的天空是灰色的。我的心被羞愧咬啮了数年,一个少年的自尊,就这样一举无情摧毁。
我住所对面就是五一路小学,二楼的大凉台处,制作了一排大标语,那是这家名校的校训:欣—赏—每—一—个—孩—子。红色毛笔字,每个字一米见方大小。我经常望着那一排鲜红的笔画,凝目神思。
1980年代,我从部队转业,安排到老家运城文联。不久又调到山西省作家协会。
陈老师那时已经在运城的《小学生拼音报》主持工作,担任社长总编。
按照陈老师六十年代的抱负,这个岗位,可谓人尽其才,陈老师的才能得以施展。这一家小报,他经办得不错。一家地区报,打出山西,影响遍全国,一度发行到84万,他们谋划了向100万进军的辉煌蓝图,全力把它打造成为国内一家语文教育名报。这一时期,无疑是陈老师人生的华彩时代。
在运城短暂的两三年,以后调到太原,我和陈老师很少见面,几乎没有敞开心扉回忆过往事。几十年的岁月,难道就这样云淡风轻过去了?
没有。我们都结记着青少年时代的那一场遭遇。有人曾经问过陈老师,星星这些年,怎么没有和你见过面啊?
陈老师长叹一声,嗨,你不知道,星星和我之间,有过这么一件事情——
哪件事情?是那件事情吗?是我们都不愿意提起的那件事情吗?
几十年的光阴,足以化解人生路上的许多纠葛。就说我和陈老师这一段师生交集,多年以后,对陈老师,我更多的是理解。那个年月,他那样办不妥当,换一个人又怎样?未必不会下手。我时常强调自己的小小少年,陈老师呢,他比我大11岁,那时也不过二十六七岁。毛头小伙,青皮后生一个。学生要成长,老师何尝不要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双方难免冲撞。这些冲撞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就止不住会造成伤害。老师和学生都在成长,只是我们恰恰遇上了一个不太助力成长的年月。如果我们的中学老师都有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如果他们都研修过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如果他们都能像现在这样提倡赞美教育,如果全社会的整体认知倾向偏于博爱,如果关爱和温情是社会人文环境的主流,哪里还会轻易地打压学生,哪里还有六十年代的学生斗争哲学和老师的特务手段,那么,历史的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会更加有利。这是谁的责任?如果这一切都让陈老师承担,我是不是也也太过分了。
这一切,我都来不及说给陈老师。
我和樊文林同学商量了一下,说要去看看陈老师。
我在运城有个写作项目,无奈每次来去,都是急急匆匆。
头年回去,想去看看陈老师,没有去成。
再回去,听说陈老师病了,想着一定要去看看,还是没去成。
隔年回去,那是怎么着也要去了。
我给陈老师家拨去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他上个月去世了。
我胳膊一软,无力地放下电话。我想给陈老师说的话,永远说不成了。
陈老师,你是我的光,也是我的劫。我既然接受了你,就要接受你的全部。人生的路上,总会有许多相逢相遇,从此岸到彼岸,你是摆渡人,坐上你的船,你的宠爱,你的苛待,都是我们的缘分。师生一场,我会珍惜。
毕星星,山西作家,山西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散文集,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文化散文10余种。作品连续入选国内多种文学年选,文学创作排行榜。近年来创作有《乡村纪事》系列,《乡村档案》系列,《乡村风景》系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分别结集为《坚锐的往事》《河槽人家》出版。有作品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现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来源:毕星星乡村笔记微信公众号
回忆
,
老师
,
陈申恭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热心的胡秉胜老师(散文)_刘锁爱 郑淑萍
•
妈妈如老师_齐雪霞
•
书法老师王旭升
•
杏林幼儿园幼儿跟着老师指认蔬菜和水果
•
老师安排的网络舞蹈作业盐湖区一名高三学生完成了
•
临猗县城中学的俄语老师
•
1100万人想做老师,所以谁又不是“民工”呢?
•
老师的口头语_张信心
•
回忆母亲_王淑敏
•
七十年的回忆_李忠厚
•
久违了,老师_史效武
•
思念老师_王海君
•
农业社学习文化的高潮已经到来,孙子当了老师
•
温振南老师二三事_刘存社
•
咨询教育系统老师对调政策
•
谈到眼袋的时候总是回忆起小的时候
•
苗圃幼儿园老师直接不给孩子打菜了?
•
新绛县小朋友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
义夫老师印象
•
万老师 _杨国兴
•
寇老师 _雷中伟 文
•
难忘当年管老师饭 王守忠 文
•
致敬最美丽的老师 张丽红 诗
•
书法培训班中要选一个好的老师
•
【干货】书法培训班老师讲宣纸的分类
•
书法班老师介绍毛笔的种类
•
回忆儿时闹元宵 散文 垣曲 席腾华
•
定格的回忆 随笔 张李文
•
书法班老师提醒:书写时切勿过分用力握笔
•
我的老师和母校_散文_楚明亮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