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革命先驱李亮工

349 0
发表于 2022-11-3 09:31: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寒门学子     

  李亮工(农历1882.3.19—1947.10.10),名镜蓉,以字行,因而知其名者反而不多,河津老县城人,早年住南街,后来住东街,终年66岁。

     年幼时,其父文炜公开草药铺兼治小病。启蒙阶段在米家湾外祖父——米炳光先生私塾中接受教育。米炳光老先生熟读经史,兼涉百家,为一代著名学者。在外祖父的影响和精心引导
下,幼年的李镜蓉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奠定了扎实的国学基础。从10岁左右开始,回到县城进入官办文清书院继续读书,与后来的文化名人乔鹤仙同为一代名师周自道的得意门生。

     14岁那年,即1895年,其父文炜公去世,家里生活十分困苦,少年李亮工一面坚持夜晚在家苦学,一面担担挑挑利用街面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白天,在做小生意的闲暇时间,仍在街面
摊位上看书习文。1903年,李亮工和本县龙门村柴南别女儿柴芝英结为百年之好。二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患难与共,先后生育5男3女。柴芝英一生相夫教子,处事得体,富贵不奢,穷困
不移,直至1962年过世,终年77岁。

    1900年,河津以张守忠、范居江为代表的义和团志士,在“扶清灭洋”“保国灭教”口号的激励下,杀死了英国传教士泌学诚(译名)夫妇等8名“洋人”,这便是当时震惊清廷轰动全省的河津“教
案”。1901年,清王朝向穷凶极恶的八国联军屈膝献媚,下谕剿灭义和团。清政府在残酷地杀害张守忠、范居江等人后,又将河津人士赴绛州(新绛县)考擢秀才的科场停办,以示惩戒。当
年,李亮工拿上其母米老夫人亲手做的三双布鞋,背上干粮,偕米家湾的舅舅米子美——米庭翰之父,结伴数人,步行到太原参加考试,以单个一人雄踞特等榜的优异成绩录入太原令德学堂
学习。

     李亮工在太原学习期间,家里的经济状况异常紧迫,吃饭无粮,日用品匮乏,家人常到邻居家借粮。没有醋了,把醋坛子用水洗一洗倒出来当醋用……看到日子过得这么可怜,其妻柴芝
英下决心向娘家求助,第一次就从娘家拉回一马车的麺、碳、柴、布、醋、油、盐等。自那以后,柴芝英娘家弟弟过些时候就送来些吃的穿的和其他生活用品给姐姐家,帮助姐姐家解决了生
活上的困难。

    李亮工深知家人供自己上学忍受着艰难困苦,心中常感愧疚。为了生活,也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他常常白天学习,晚上给人抄写小字文书到深夜,以换取一部分生活费用。他比别人更加
珍惜时间,刻苦钻研,在学业上大为长进,志趣上更加不凡,常常为老师和同学们所赞许。

  民国元老  

     1904年,李亮工由清政府公费选送日本帝国大学北海道农学院攻读农艺学。

     留日同学中,除了同去的比他小一岁的舅舅米子美外,还有姚以价、鲁迅、景梅九、刘绵训、王用宾、温寿泉、钱玄同、邵修文、刘禺生、阎锡山等。

     留日期间,中国留学生因为反对日本歧视,同时也反对满清政府取消留学生官费津贴等而组织过罢课活动,每次遇到此类活动,李亮工都积极参与,从未退缩过。

     留日第一年,即1904年,李亮工在日本参加了由蔡元培担任会长的光复会,曾负责会务工作。1905年,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在日本联合组织成立了同盟会,
李亮工成为第一批同盟会成员。期间,他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蔡元培、汪精卫、张溥泉等,其中与黄兴、蔡元培、张溥泉的来往比较密切。

     1906年10月13日,大同市阳高县留日学生李培仁为反对清廷腐败无能,声援山西争矿斗争,在日本蹈海而死,以明心志,在广大留学生中间激起了强烈的反清怒潮。18日,有数千人参
加了统一组织的李培仁烈士追悼会。李亮工积极参与了这次追悼会的组织活动,并和很多文人志士一样为李培仁烈士撰写了挽联:“历代慷慨悲歌之士燕赵特多,乃见数千年风韵犹存,侠怀独
壮,莫奈群魔,聊捐斯身寻往哲;全晋生命财产之资平盂为重,忽传五十里河山又割力抵不能,宁以魂守,坚持此意励同胞。”

     1908年,李亮工从日本毕业回国,主要跟随黄兴等人参加革命运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3
日,蔡元培受命担任临时政府教育部第一任总长,接着任命李亮工担任南洋教育司司长。

     1912年2月,遵照中华民国教育部部令,“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为校长”,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任命李镜蓉(李亮工)为山西大学校第一任校
长。刘允丞、张溥泉、胡笠僧、温寿泉、刘绵训等挚友力推先生前往任职,为改进山西大学堂贡献力量。

     李亮工接到教育部委任后即开始视事。之前,山西大学堂西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主管,所提意见每每与校方相违。

     李亮工担任校长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办学原则,坚决贯彻民国教育部部令,实施必要的改革。他延聘教师,招揽学生,进行复课准备工作。又根据教育部令,裁撤原山西大学堂中斋与西
斋建制,筹设本科和预科学制;取消旧课程中诸如《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皇朝掌故》、《国朝事实》及其他有碍新国民精神养成的所有科目。

     同时,继续传承山西大学堂时期选拔优秀学生赴英国等国留学的传统,开展留学生选派工作,为高校未来师资和国家各方面建设人才的培养拓展道路。这些工作均为山西大学校的建设与
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李亮工任职从当年的2月至5月。虽然只有短短3个月的时间,但他属于学校改制时期的一位过渡性校长。他在3个月任期内,积极从事复校和筹建新学制教育体系等事宜,对山西大学校复
校复课以及大学校初期之改制工作贡献良多,在山西大学堂向山西大学校转型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时,李亮工尽管有着良好的学术经历和工作素养,但是对于阎锡山当局的做法甚为不满,同时也因为此时的孙中山已经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由袁世凯在北京接任总统,临时政府亦由
南京迁往北京,开始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政治形势的逆转和当初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美好愿望大相径庭,于是他愤然辞去山大校长之职,此后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讲
学工作。

国学大师

     1906年,李亮工在留日期间,以20个龙洋为贽,先后与黄侃等人拜余杭章太炎为师,为入室弟子,专事小学(语言文字学)研究,当时有“北李南黄”之称。此外,曾准备再去德国学习,因
而学了德文,同时学了英文(用韦氏音标发音)。1912年,他辞去山大校长之职后,回归河津故里。期间,潜心读书,研究国学,特别是工于音韵训诂,历时数年,术业日趋深邃。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死去,袁氏帝制摧毁。他应北京图书馆馆长刘翼若之请,前往讲学约有一年。此后,应旧友王猷辰先生等反复敦请,从北京重返山大文科任教,先后任国文学
系主任、教授等职,专事教学,主讲《说文》、《尔雅》、音韵学、训诂学及其他国学内容,同时兼任山西农业专门学校教授,讲授农艺学及德文等课程,达二十年之久。

     他博闻强记,治学严谨,接章氏亲传,坚持“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朴学”原则,说解文字,形义声韵并重,使学生顿开茅塞。“其所读书校点批注,铅黄皆遍,笔记笺札,积累盈
箧”①。他每每讲授国学,都能做到由浅入深,旁征博引,既能严细如丝,又不失幽默风趣。他通晓拉丁文、德文、英文和日文,在教授语言学时左右逢源,互相参考印证,生动活泼,兴味盎
然。经史之外,杂及诸子。释典,一一写黑板上,学生如亲读原书。广韵二百零六韵部属字,某字在某韵部又见某韵部均能凭记忆说出,对检原韵部,屡试不爽,诸生无不为之惊服。

     1930年一段时间,在阎锡山亲信势力的操纵下,太原乃至山大校园内的政治气氛对李亮工十分不利。湖北大学的黄侃听说后规劝道:“何必受闲气” ,敦请到湖北去任职,就在李亮工拟应
湖北大学之聘,摒挡南行之前,师生惶然,文科学长张贯三劝阻说:“先生,宁有慈母忍自绝其待哺之婴儿者?”先生为之动,未能成行。

     先生在山大任教20年,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好多学生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力量或领军人物。例如,跟随李亮工学习时间较长的宋为霖先生,晚年曾在他任职
的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应邀给学界人士讲过课②,得到极高的赞誉,不少业内人士听讲后说:“讲得太好了!这么多年从未听过这么好的讲解。”据说,他讲课前只是事先稍做准备并未写出讲
稿,可见宋先生的国学功底非同一般。作为李亮工的一位得意门生,宋为霖先生当年用毛笔书写著述的《古书通假字例略简明提要》和《古书通假字例略》上、下篇的原稿,现在仍保存在山
西大学百年校庆的展览馆里面。

    古今教书文人荣华富贵者少,穷困潦倒者多,李亮工的情形正是如此。他家庭经济状况常显窘迫。尽管如此,他仍然嗜书藏书达到至高境界。一次有人听说先生是山西省有名的藏书家,
拿着自己珍藏的一套线装的宋版书,专门找到先生家里,先生看后知道该书当时存世的只剩下两套了,很珍贵,顾不得家人的反对,坚持用三百块现洋买下来。以后日寇犯晋,先生南行避难
时,仅书籍就装有156箱之多,被人誉为山西著名藏书家。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亮工被迫携全家人避难,先回老家河津,再到万荣阎景,后来流落西安。期间,从没有间断过对国学的研究和著述。曾应邀为各种培训班,为华山华麓学
社和陕西师范专科学校讲授国学,重点讲授文字学。由于先生学识渊博,底功深厚,讲课左右逢源,相互印证,本来枯燥乏味的音韵训诂内容,能讲得娓娓动听,让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常
常赢来大家的齐声喝彩,阵阵掌声。

     先生治学待人,态度诚恳,诲人不倦,关中学子,敬重备至。

     注:

     ①见《姚奠中讲习文集》1490页。

     ②宋为霖先生,晚年曾在晋中师范专科学校管理过食堂,同时也兼部分讲课任务。

                              (上)

薛千山供稿/文
17920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