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我国古代的治黄水利工程

421 0
发表于 2022-11-18 11:15: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我国古代的治黄水利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场景 新华社 李安 摄


□李仲均 李卫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为了防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经验,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治黄专家。

先秦时期的治黄

在古代传说中,共工和鲧都曾治过水,大禹治水最为著名。相传共工是炎帝后裔。共工所居住的共地,大约是在今河南辉县一带,地处孟津以下的开阔河段上,极易受到洪水危害。共工当时治水的方法是“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国语·周语下》)传说共工氏对治水很有经验,“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左传·昭公十七年》)鲧治水沿用共工的老办法,“鲧障洪水。”(《国语·鲁语上》)由于治水多年没有成功,鲧为舜所杀。舜又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吸取了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方法。禹的治水方法可称为“疏导法”,即“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国语·周语下》)就是疏通主干河道,导引漫溢出河床的洪水入海。禹用这种方法,平治了水患。古代人民称颂禹,“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诗·商颂·长发》)禹可称远古时代治河英雄的代表。

春秋时代,黄河开始构筑堤防,而有连贯的堤防始于战国。治河技术从以疏导为主到以筑堤为主是一个进步。战国时筑堤专家白圭曾说:“丹(白圭亦名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告子下》)

宋元时期的治黄

北宋时,黄河的灾害大大超过前代,决、溢、徙频繁。由于北宋都城开封地处黄河下游,水患与统治者的利害关系密切,朝廷对治黄相当重视,河工技术也有很大发展,是我国治黄的重要发展时期。

北宋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改道北流,经内黄、大名、静海,至天津入海,称“北流”。嘉祐七年,黄河又在大名第五埽(今河南南乐县西)决口。分流向东,经冠县,至乐陵入海,称“东流”。直至北宋灭亡,黄河始终北、东两流互变。

在庆历年间黄河堵口工程中,出了一位普通河工出身的水利专家,名叫高超。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中记载了“高超三埽合龙门法”:

庆历中,河决北都(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南)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有水工高超者献议,以谓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方压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而河决愈甚,申锡坐谪。卒用超计,商胡方定。

自金代以来,黄河下游长期没有一条固定的河道,元初延续金代情况。元至正四年,黄河在白茅口决口,六月又北决金堤,泛滥达七年之久,为害甚大。元顺帝特命贾鲁为都水监。贾鲁,字友恒,高平人。贾鲁沿河道往返数千里,考察地形,并绘制沿河地形图。提出治河二策: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二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至正十一年四月,调集军民十七万,按贾鲁治河第二策开始治河。贾鲁采用“疏、浚、塞”三者并举的方法,首先疏浚了黄河正流河道,然后修复堤防。最后是下埽堵塞决口,挽河回故道。九月七日在决口处逆流排列装满石子的27艘大船,一声号令,同时凿沉,进行合龙,堵合了泛滥七年的决口,形成一条固定的黄河河道,史称“贾鲁河”。

明清时期的治黄

元、明、清三代,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为了南粮北运,元代开凿了由山东连接黄河、卫河的济州河和会通河,初步打通了南北大运河。明代再加修整,基本完成。清初又在江苏北部开凿新渠以避黄河之险。但由于大运河中途与黄河下游相交,因此黄河一泛滥,运道必然中断,而北京立刻就受缺粮的威胁。因此,元、明、清三朝治黄的目的,首先是保漕运。

明代出了很多治黄专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潘季驯。潘季驯,浙江乌程(今湖州吴兴区)人。他曾四次担任总理河道的职务,在治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著有《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潘季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根据河流底蚀的原理,在黄河下游两岸修筑坚固的堤防,不让河水分流,使水量集中,流速加快,把泥沙送入海里,减少泥沙沉积。根据这一原理,使河道刷深,在短期内取得很大成效。“束水攻沙”需要有坚固的堤防,潘季驯总结前人的主张,采用了多种堤防综合治河的方法,并建立了一整套堤防建设和养护方法。他把堤分做缕堤、月堤、遥堤、格堤四种。为了加强堤防的维护,潘季驯还制定了“四防”(昼防、夜防、风防、雨防)、“二守”(官守、民守)和栽柳、植苇、下埽等严格的护堤制度。

但限于历史条件,潘季驯的措施还仅局限于黄河下游,对于泥沙来源的中游地区还未加以治理。因此大量的泥沙只靠束水攻沙这一措施,不可能全部输送到海中,仍有一部分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中。所以潘季驯的治黄方法仍是一种治标的方法。

清代基本维持明末的河道。清代治黄专家陈潢继承和发展了潘季驯的理论。陈潢,字天一,号省斋,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一说钱塘(今杭州)人。康熙十六年以后,他协助当时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在治黄理论和技术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著有《河防述言》和以靳辅名义编著的《治河方略》。陈潢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他说:“拯河患于异涨之际,不可不杀其势,若平时虞其淤塞而致溃决之害,更不可不合其流。是合流为常策,而分势为偶事也。”在具体方法上,陈潢采用洪水来临时在河道窄浅的险要地段增建减水坝或开挖引河,把多余的水量分出去,然后在下游河道宽阔、流速较慢的地方引归正河,以保证充足的水量冲沙。陈潢还发明了“测水法”,就是“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的方法。其法是“先量闸口阔狭,计一秒流几何,积至一昼夜所流多寡,可以数计矣。”(《东华录》)这种方法相当于现在的测量流量流速的方法,在水利工程学上有重大实践意义。

陈潢观察到黄河的泥沙是从中游挟带而来,而治河的人往往把力量都用在下游即运河流经地区。虽可保运河一时安全,却不能治河患于永久。他提出在黄河和淮河上、中、下游进行全面规划、治理的设想,这是我国古代治河理论的重大进步。


(《文史知识》)


18177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