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吴殿贞:难忘的一次应聘

452 0
发表于 2022-11-22 10:1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晚辈中有数人或高考应试或就业应聘,请我辅导并讲讲作文。离开学校多年,教法在创新,作文形式在创新,而我之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三十多年前,说辅导还实不敢担当,但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作为高考和应聘的过来人,作为曾经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作为长辈,我自然没有回绝的道理。讲什么呢?左思右想,思绪便回到三十二年前我的难忘的一次应聘……

专心致志备考

    1983年初冬,在樊村高中的语文教研组,几位同事围着火炉,你一言我一语商讨教材教法。活动完毕,我随手翻看一张新来的《山西日报》,一则“山西省广播电视厅招聘编采的启事”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到报名条件有点动心,思考再三决定报考。同事们主动提出替我代课,开明的校长慨然答应,已调到县组织部的杨永印老师鼓励我应聘并给正在省广播电台实习的一位朋友老张写信介绍,同学赵建刚送我到车站并递上他新买的时尚羽绒服,这些就像穿上羽绒服一样,让我倍感温暖,信心满满。

    到太原报名时得知,一个月后在省广播电视学校考试,考语文、政治、新闻专业三门;报名者中,省内各地区和县报社、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居然还不少!这时我心里有些发怵:新闻专业有
什么内容?在我一无所知。竞争对手多为行家里手,同他们竞考岂不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我的脑海开始翻腾:考,不一定有希望;但不考,就一定没有希望!再说,临阵脱逃,怎么回去见河东父老?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出发,不达终点决不刹闸!于是我打了长途电话,
给学校请了假,便开始了一个月的突击备考。

    投奔亲戚彦昌兄,他将我安排在临近山西大学的63军招待所。次日,我到山大附中找到同学王淑敏,请她帮忙从山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借了《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和评论》、《新
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四本书。看到这厚厚四本专业课本,我反倒冷静了:语文是我的专业,不需挂虑;写作还算拿得出手,到时兵来将挡;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学
科刚放下书本不久,该没问题。这四本专业书就是我的主攻方向,就是我要战胜的对手,攻克了它、消化了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变劣势为优势。

    我发了狠心:不就是四本书吗?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背也要把你背过!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必须重视。我首先把这四本书的目录通览了一遍,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快阅读快笔记,把每本书都读完,重点、要点都摘抄完,之后放弃课本强记笔记。二、《新闻
学概论》和《中外新闻史》,涉及专业术语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多,均须从重从详,各用10天时间;其它两本接近中文系的写作课,似曾熟悉,从略从简,各用4天时间,剩余两天时间为总复
习时间。三、《新闻学概论》重在记名词解释,重在熟知理论;《中外新闻史》以中国新闻史为重点,外国的次之;现代史为重点,次为近代史、古代史;中共新闻史为重点,其它次之;重
大影响的人和事件为重点,一般的次之。四、四门课交替速读,以便复习、巩固。五、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16小时。

    制定好计划后,我抄录了恩格斯、毛泽东、叶剑英三位伟人的语录和诗句放在桌上,以时时激励自己,分别是:“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攻城莫畏坚,
攻书莫畏难”。

    在那一个月里,我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不知疲倦,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早晨六时起床,晚上十一二时休息,整天翻看着书,凭着个人的理解和判断,非重点的一目十行、
囫囵吞枣地略看一遍,重点的就看、念、抄,课本是借的,还不能在书上圈写涂画。吃饭,专挑大米浇菜,专挑汤面、炒面,吃这些简单,可以节省点时间。喝米汤同时拿两个碗,各盛半
碗,这样凉得快、喝得快。一顿饭,从宿舍到餐厅,来回加吃饭,一般二十分钟搞定。一个房里有两张床铺。如果还有旁人,就只看只记;如果没有旁人,就边看边记边读。有时为了不影响
客人休息,晚上十一二时,或者早晨六七时,在楼道昏暗的灯光下吃力地阅读。白天在看在记,晚上在看在记,饭前在看在记,饭后在看在记;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依然如此。时间一
天天过去,这四门课本一天天在变薄,笔记在一天天加厚,而我对新闻专业的知识也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地在积累,考赢的信心也在与日俱增。

    1983年12月18日下午,天气格外好,和煦的阳光为龙城披上了金装,距离21日的考试只有两天了,我按计划看完记完了这四门专业课,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正读完了,至于考不考这
些,或者考其它,都无所谓了。这时候我才有时间去省电台拜访杨老师介绍的那位张姓朋友,他也在准备应聘考试,手头有省电台编写的一本培训小册子,我看见便爱不释手地拿到手里翻了
起来,临走时请求看一晚上,他爽快答应。当回到招待所时,已是华灯初上。我顾不得吃饭,捧着这本如获至宝的小册子,一页一页地看,未曾见过、认为重要的就火速抄写,不知不觉看到
天亮,也终于看完。草草地洗把脸、似乎洗去了一夜的疲惫,赶紧搭着公交车去省电台,如期归还这宝贝小册子。

    考新闻专业时,我先快速浏览了全部试题,看完有着无法形容的激动,天哪,基础知识占60分,几乎所有的题都接触过,有两道小题竟然在省电台编写的小册上,兴奋使我来了精神,兴奋
使我自信,兴奋使我沉稳,兴奋使我答题的笔似乎都感到顺手流畅,兴奋使我写占40分的评论时视野开阔,下笔如有神助。

    评论的材料梗概是,一对农村父子,改变传统的种棉种粮习惯,冬季种起了大棚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此,我在评论中主要写了三点:一是做新型农民,向转变观念要效益;二是
做新型农民,向适应市场要效益;三是做新型农民,向科学种田要效益。

    答完新闻专业的试卷,检查两遍之后,准备交卷,环顾所在的第二考场,座无虚席,估计自己是第一个交卷的。



精心构思作文



    语文考试基础知识占40分,我很快答完,估计基本正确。作文占60分,题目是《我和广播》。

    广播是个大事业,广播是个大题目,把握不好,文章极易“大而空”,面对同堂考试的众高手,要想脱颖而出,获得高分,必须审题正确立意高,逻辑严密结构好,选材生动有故事,语言精
当有特色,这是我当时的思考。

    审题之后,写什么?写我,写广播,写我和广播的关系。那么,我热爱广播事业,执着追求广播编采这一神圣的职业,就是主题,就是灵魂。

    文章架子怎么搭?以个人成长的阶段来构架,按童年、少年、青年、现在的顺序写,写出热爱广播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选什么材料?童年时对广播好奇,少年时尝试投稿,青年对记者向往,现在要圆梦。

    想好这些,拟好提纲,在草稿上写了第一段之后,似乎文思泉涌,干脆直接在试卷上一气呵成写出了近800字的《我和广播》,全文如下:

    还是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从幼稚班放学回家,忽然听到“嘀嘀嗒,嘀嘀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清脆童声,循声望去,家里的客厅新挂了个有线广播匣子,
孙敬修爷爷正给全国的小朋友讲故事哩。这神奇的匣子和孙爷爷的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每天放学我都准时收听“小喇叭”广播。奶奶常常亲昵地拍着我的脑袋说:“真是个广播迷!”

    的确,我迷上了广播。我爱听孙爷爷的小喇叭故事,我把这些故事又绘声绘色讲给小朋友,我成了他们心中的“故事王”。上小学五年级时,我试着把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投给公社广
播站,很快被采用了,广播了!那一天,和我一样高兴的伙伴们在井台上每人舀一碗清冷的井水,频频地向我祝酒干杯呢!

    真是一发而不可收。从此,我经常给广播站投稿,反映我们学校的好人好事,报道社员们学大寨的先进事迹。

    高考报志愿时,我首选“北京广播学院”,希望能够专业学习广播传媒知识和技巧,毕业后从事人民的广播事业。当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广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你诞生半个世
纪,为世界人民快捷地传播着信息;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你播放政策发号召,引导人民向前进;广播,是联系群众的桥梁,你撒播文明遍神州,红色电波威力大……”。

    但是命运偏偏捉弄人,高考录取时却把我录取到师专,一时间,失望的阴影笼罩在心头,但理想的光芒很快便驱散阴云,记者梦使我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吸取
文学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功底,准备着从事人民的广播事业。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樊村高中。教学之余,我敏锐地观察社会,用心思考,勤奋写稿,不少稿件在省、地、县报纸、电台发表。我在不停地练笔,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正式加入广播队伍。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看到省广播电视厅招聘编采的启事后,我毫不犹豫地登上北上的列车,千里迢迢赴并应聘,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从事人民广播事业的夙愿一定会实现!

    一个月后,省广播电视厅人事处李副处长和一位王姓垣曲老乡到河津政审考察,高兴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三门课都考80分以上的有3个人,你是其中之一!”听到这话,我的泪水夺眶而
出,是喜极而泣的泪,是苦尽甘来的泪,是幸福的泪,是释放孤寂的泪!万没想到,新闻专业临阵磨枪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我深知,这是侥幸的成功,这是命运之神的眷顾!



最终从事文秘



    1984年元月的一天,在应聘考试一个月后,省广播电视厅派员到河津对我进行政审考察,不久发来了商调函,虽然时序三冬,但心里热乎乎的,我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到县教育局办手续,
但人事股坚决不放,找到分管副局长,他也不答应,见到局长,他说也不行。

    这就怪了,多所学校的多个人都能调动,我就不行?无论怎么据理力争,还就是不行。好心人将我的情况给时任县委副书记安德天、副县长姚有亮讲后,他们认为河津向上级输送新闻人才
是好事,便分别写了批示,教育局这才同意调档,但有条件:还得运城地区教育局同意。总算进了一步,便直奔运城教育局,其人事科和河津教育局人事股的答复异口同声,又是一个不行,
又找到温局长,这才调走了档案。一阵子忙碌,总算有了初步结果,用现在的话讲,距离调走就剩最后一公里了。省广电厅人事处告诉我:在家等着,很快就办调动手续。我高兴得边工作边
等调令,等了一个月没有动静,等到第二个月,其他几个应聘的同志上班了。我急了,又到省广电厅,人事处说:你的调动还得省教育厅同意,正在沟通!心累了,不想再看眉高眼低,无奈
了,顺其自然,这一沟通就是近一年,这一等就是近一年,直到1985年元旦,省广电厅人事处长不无遗憾地告诉我:“教育厅不答应放行,档案你拿回去吧,好好干,你会有机会的!”

    考试是在冬天,调动磕磕绊绊历时一年,拿回档案也是在冬天,我是在人事初步放开的冬天办理调动手续啊,怎么能够不遇冰霜雨雪?

    常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话于我还是应验了。当县政府熟悉我的一些老师和领导知情后,便力荐我到政府办秘书科。1987年的5月,杨柳婀娜,月季盛开,我兴高采
烈地来到新建的县政府大楼,开始了我喜爱的文秘工作……
18252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