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936年,红军为了进一步挺进抗日前线,由陕北东渡黄河到山西。当时一部分红军从襄汾出发,分两路途经稷山到河津,一路顺吕梁山麓行进并驻扎南午芹、西磑、固镇等村,一路沿汾河行进并驻扎西王、黄村、北里等村。在北里村短暂停留的几天,发生了一个民拥军、军爱民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北里村人民至今口口相传,记忆犹新。
1935年冬,红军一个姓李的连长,以走街串户的货郎身份为掩护进了北里村,落脚到贫苦农民李喜才家中。经过十多天的接触,李喜才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初步了解到红军是咱老百姓的队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拯救劳苦大众的队伍。到第二年三月,也就是1936年,一支红军驻扎在西王村准备北上到北里村。李喜才得知后,连夜到北辛兴村将儿子李学子叫回家迎接红军进村。第二天,李连长带红军到北里村后,老百姓大为惊慌,纷纷藏匿在村里三个堡子上。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散布谣言,说什么“红军是红头发,蓝眼睛,见人就杀,杀人如麻”。就在这个时候,为了让群众了解真相,李喜才跑到堡子前喊话,让老百姓不要害怕,说红军不杀人,是咱老百姓的队伍。经过反复喊话宣传,村民们觉得李喜才是本村人,不会骗大家,陆陆续续从堡子上出来,回到村里。红军进村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主动为老百姓担水扫院,并且在李喜才的带领下,打开了财主家的粮仓,发放给贫困村民,就连西王、史惠庄等邻村的贫困农民也到北里村来领“红军粮”了。红军在北里村的一举一动,大大感动了村民,在李喜才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地将财主家的猪杀了慰劳红军。
当时战事严峻,国民党中央军四处组织围剿红军,准备包围北里村。李喜才父子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给红军带路,红军很快从北里沟北上吕梁山安全转移,使国民党的部队扑了空。
红军走后,国民党在各村实行“扫红运动”,凡是给红军服务过的,“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掉一个”。1936年4月26日,国民党县政府以“私通共产党”的罪名,将李喜才、李学子父子二人杀害于河津县城,李喜才时年40岁,李学子时年24岁。在刑场上父子二人怒目相视,李学子告慰父亲,“不要伤心,再过二十年还是一条好汉。”
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李喜才父子二人共同为“拥军模范”“革命先烈”,并树碑立传,载入史册。
李忠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