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从《西厢记珍品亮相风帆之都》看雷·西厢工作室的人文情怀

479 0
发表于 2022-11-24 11:52: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卢丰/文

如果名著深处真有隐秘的灵魂,那么只有长久凝视的人追问中跳动着现实生命,才有可能升华闪亮。



继11月17日《新西兰先驱报》和中文先驱网重点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西厢记珍品亮相“风帆之都”》后,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城市报、中国侨网、中国经济新闻网、华人头条、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青年报、科技导报、今日头条、腾讯网、网易、搜狐网、新浪网、华夏经纬网、荊楚网等多家媒体也先后对其予以报道……

其中,中国文化新闻信息关注排位第一,中国侨联热点关注排位第四,中国新闻网不到两天阅读人次达33万。

雷·西厢工作室这次造访奥克兰,是为庆祝中新建交50周年、彰显中新国际文化交流互鉴魅力而开展的展览,是以全球化语境扩大古典名著《西厢记》共鸣的写照和缩影。

《西厢记》问世700多年,凭借巨大艺术魅力,受到全球千千万万读者的钟爱。这次《西厢记》珍品出海异邦,是以非文学的方式去谈论文学,是以文学、艺术、历史和科技平台线上线下串联起的种种闪光。

主办方花了很大心血,通过中国元宇宙数字纪念馆和报刊网站等平台,让人们以多种方式看到这些灿若云霞的展品。其中,既有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系列画选《风月秋声——西厢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仇英款西厢记图”、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西厢记》画册珍品、大英博物馆藏的清康熙青花《西厢记》场景棒槌瓶等,也有元代《西厢记》书法残片图片、明李日华《南西厢记》插图、明钱谷画《西厢记》、金代普救寺莺莺故居出土诗碑等展品。此外,有关《西厢记》的石雕、木雕、砖雕、动漫、水彩技法画、油画、折扇、名人书法、摄影等作品也在展出之列。



当一个理念收获了好的成效,就应该把它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受益。雷·西厢工作室的领军人物雷建德,是深耕西厢48年最为活跃的重要研究学者和作家。他不可承受“西厢”之轻,与这部名著形成了镜像关系、隽永关系,笔墨酣畅得如一条不断拓宽的写作河流,既创作了史诗鸿篇巨制特色的《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等十二部曲(48册),也搭建了打通时空阻隔“互联网+西厢”的云视角“西厢记网络展览馆”“雷·西厢数字纪念馆”及“雷·西厢珍品展览馆”。故乡永济授予其“新乡贤”“优秀新乡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为其颁发“中国艺术名家”荣誉。

雷建德除研究西厢本体外,还注重挖掘《西厢记》的永恒价值,在传播链条上放眼全球输出西厢的主题内涵。其所推荐的珍品,在法国以邮票《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的形式发行,其更在马来西亚国际儒商论坛上充满意蕴地对世界言说“西厢记逸闻趣事”。他的足迹遍布59个国家,考察《西厢记》的译本和《大百科全书评价<西厢记>》,体味着中西文化的异质。他总以蓬勃的活力和非凡视角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一轮又一轮崭新的爱情文化气象。



被誉为“上帝偏爱的城市”——奥克兰,有澄澈的苍穹、壮丽的跨海大桥、桅杆林立的帆船,也有城市风气和文化的善意包容。中新文化交流足以生辉的有汉服,国粹之美尽情呈现元宵灯会、京剧等。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曾言:“文化就是借口。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借口,最终成为不同的人,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翻译家魏洁祝贺展览成功,并赠诗一首:“西厢珍品亮西方,异域风情熠闪光。情贯古今明大道,中华文化倩君扬。”

观展的奥克兰市民说,文学经典就像恒星一样始终照耀在人类文明史中,东方古典热恋中的少女莺莺,与西方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主体性和互为主体性的矛盾相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却晚于《西厢记》400年。触及了人类情爱世界的本质问题,女人与男人的情感不会因时代和地域的迁移,是最为自然的表达。《西厢记》最后以喜剧告终,是美满的爱情结局。

还有观者讲:近距离感受新奇多元的西厢艺术品,视觉不光“夺目”,而且“夺心”,是夺人心魄,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有新西兰籍华裔在观赏后表示,《西厢记》珍品登上奥克兰的视觉舞台,散发出本真、纯粹的生命气息。虽然《西厢记》立足于中国文化思想传统,却世界知名,其文学精神具有人类性的普世价值,为在新西兰的华人树起了阅读标杆,透过不可言传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归属感。主办方研究传播《西厢记》成果并非枝枝叶叶,更是西厢文化大树主干的一部分。珍品展揭开一座文化高峰的面纱,最大限度减少了海外观者接受、理解《西厢记》的难度。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也许很大很大。雷·西厢工作室一直在跨越山海中创作、探索、思考,延伸自己的脚步,寻找着中国古典戏剧最高峰《西厢记》新的活力和新的未知数。其俯拾希望,如《红楼梦》里的一副联额: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18301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