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卓异知县”李景椿

436 0
发表于 2022-11-24 11:54: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卓异知县”李景椿
稷王庙

李景椿是稷山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知县,他是清代晚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1835年,李景椿考中进士。1840年至1848年,李景椿担任稷山知县。

据同治四年版《稷山县志》记载,这位李知县“遇事公断,略不徇私,所需薪米,绝不苦累民间。”所以得到上下的一致好评,被称为“卓异”,意思为特别优秀。这是封建时代对地方官考评中的最高评语。

赞曰:

主政公断恤民苦官考卓异,

修庙率先捐廉银史颂清正。

主持修复稷山稷王庙

稷山稷王庙,于清道光年间失火被毁,一直无力修复。官民咸称憾事。李景椿任稷山知县后,立即把修复稷山稷王庙摆上议事日程。当时测算修建费用大约要花费白银一万两,而稷山全年所征收的赋税,折合成白银不过四万二千多两,实在是没有财力用于修庙。朝廷由于疲于应付第一次鸦片战争军费,也不可能给稷山拨付款项。就在这种情况下,李景椿知难而上,召集当地乡绅、商贾、父老商议集资来修庙,他自己率先掏出个人养廉银五百两,从而带动全县官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稷山稷王庙修复工程顺利完工。

在修庙过程中,李景椿坚持公开招标,聘请能工巧匠,在工地上,采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全部用了琉璃瓦,大殿四周全用青石雕刻而成,琉璃屋背上镶嵌了铁艺避雷,特别是水、火两根蟠龙柱的工艺超过了北京故宫,为全国古建之仅存。整个稷山稷王庙建筑牢固,气势宏伟,精益求精,流光溢彩。此后,稷山稷王庙连续使用一百多年,屋顶不漏雨,地基不下沉,石刻不脱落,铁艺不锈、不坏、不倾斜。

李景椿为稷山稷王庙撰写了《重建碑记》《七古》等,高度概括了后稷发展农业、培育五谷的不朽功绩,明确提出了“为问稼穑何自起,立我烝民始稷邑”。

稷山稷王庙凝结了李景椿的全部心血,该庙的石雕、木雕和琉璃堪称三绝。2005年,稷山稷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现在维修得焕然一新,但稷山稷王庙主体部分还是李景椿当年主持修建的风貌,应验了他在诗中所写的“此庙直与天地相终始”的断言。

政绩卓异民挽留

李景椿在稷山任职期间,体恤民情,为官清正,遇事公断,毫不徇私,而且从来不肯加重百姓负担,因而赢得官民上下一致好评。三年任满后,稷山百姓一再向上峰恳请,让他又留任了三年;连任期满后,按当时清朝吏治规矩,必须调任,但稷山民众又苦苦挽留他续任知县,直到道光二十八年才奉调担任泽州凤台县知县,后来又很快升为正五品的保德州知州。他在稷山连任知县九年,为稷山人民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政绩卓著,英名长存。

李景椿多才多艺,退休回到家乡后又发明了过桥米线,成为云南名吃,传承至今。李景椿一生立德、立言、立功,既丰功伟绩,又两袖清风,是古代清官中的代表性人物。

“过桥”的由来

清朝时,建水县城东门坡锁龙桥头小餐馆老板刘家庆,早堂售小碗米线,晚堂卖饭菜。一天,有个从四川归来的“大新爷”从肉市买来脊肉,到小餐馆叫厨师帮他把肉削成薄片,又专门买了一大碗滚烫的肉汤,将薄肉片放进汤里烫熟,拌进葱花、韭菜、辣椒等调料,又用小碗装米线,将长长的米线从小碗挑进大汤碗里拌着汤料吃。店主人觉得这种吃法很特别,问李景椿原委,他回答是仿北方的涮羊肉吃法,肉味鲜香。以后他天天如是,带了脊肉到这个餐馆买碗肉汤吃米线,有人问他这叫什么米线?他说:“我从桥东到桥西吃米线,人过桥来米线也过桥,就叫‘过桥米线’吧!”从此许多人都仿照他的做法。刘家庆采用李景椿介绍的方法烹制肉汤配米线卖,并以李景椿说的“过桥”来命名,“过桥米线”之名由此而来。刘氏经营“过桥米线”传至刘世清,沿袭了四代人,一直使用“过桥”之名。

古人言:立德、立言、立功,是为三不朽。李景椿的功绩永远载入了稷山史册,他的英名永远镌刻在稷山人民心中。他是古代**中立德、立言、立功的代表性人物,一生如此,夫复何求?
18301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