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龙门——才子之故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龙门——才子之故乡
378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11-25 09:46: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河津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隅,黄河汾水的交汇处。
东与稷山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乡宁接壤。
清光绪五年《河津县志》对河津地域的形胜作出了这样的描述:“紫金北镇,峨岭南横。襟带河汾,控连雍冀。左姑射,右韩梁。丽秀雄深,可称胜概。”
旧《府志》云:“河流环绕,山势盘曲,险扼龙门,西河要地。”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河津地域“坐拥两河,雄居层峦,故得山水之气”是一个山水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是一片极具生命力的广袤热土。
山是一方水土的脊梁,水是一方水土的灵气,河津之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是因为它有北部大山的厚爱和西界与中部河汾之水的哺育。
河东著名的史学家王雪樵先生考证认为:“华夏”一词是由“华”“夏”部族组成。此乃最先在河东崛起,文明程度最高的那个或曰“夏族”,或称“华族”的部族。
古代的汾河下游有一支流名曰“华水”。聚居在华水流域的夏人以其所居地来命名自己的部族,故称华族、华人。
华水流域,既是华夏族最早的集居地,又是华夏族崛起的地方,华夏民族根源在哪里,正是河津。
河津古称龙门,万里黄河与汤汤汾水,滋养哺育着龙门大地,生生不息地孕育着河汾文明与龙门文化。
走进河津,可以领略龙门文化的悠远古韵,可以解读烽火硝烟的悲壮史诗,可以博览山川名胜的雄奇壮美,可以欣赏现代文明的磅礴气势。
河津历史悠久,山川壮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璀璨,才俊辈出,更显人文之美。
河津的每一方土地都散发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就是在这片厚土热壤上滋养培育出了一位位圣人先贤,河津的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灿若星辰。
西河设教 桃李芳菲
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卜子夏守孝三年后,应魏斯祖父魏桓之邀,于公元前475年来到晋属西河设教、时年32岁,一待就是55年,《弟子传》记载:“孔子既殁,子夏居西河设教,为魏文候师。”
子夏西河设教,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河津成了继孔子东鲁设教授徒后的全国第二个
教育
基地和文化传播中心。
子夏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的教学内容是经世之需,为人之道;教学目的是修德启智,保国安民。他倡导“有教无类”不论出身贫富,凡入室求学者,均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他不拘于一郡一域,四方游走,流动办学,广而教之。
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使子夏在西河教育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西河这块土地一时成为各国学子学习的儒家思想的中心。
子夏门下的弟子,贤能济济、人才辈出,李悝、吴起、段干木、田子方、禽滑厘、公羊高、谷梁赤等高足学子,安邦定国,功勋卓著。魏国君主魏斯,尊子夏为师,请教朝改,是子夏一生最高的成就,实现了他“不为王候骄,而反为王候师的”志向。
风追司马 史记龙门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言:“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即今山西河津。
司马迁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记》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957年联合国授予司马迁“世界历史之父”称号。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不仅以坚忍不拔之志,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忍辱负重为我国的史学和文学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而且他刚正不阿,幽而发奋的伟大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脊梁,这就是龙门人!这就是龙门魂!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
河汾门下 名冠隋唐
隋朝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继隋而立的唐朝,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良好条件。
这一时期是河津极为辉煌的时期,出现了富有开拓精神的思想家、教育家,出现了意气轩昂的诗人,出现了名扬天下的白袍将军……
王通,隋末大儒,龙门通化人。
隋文帝仁寿三年(603),王通西游长安,受隋文帝召见,奏《太平十二策》,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为作用,便离开京师,退归乡里,设教讲学,教化士民。
王通的教育思想是面对现实以明王道,志在研计兴国富民、天下太平之道,因而声名日隆,前来投师者络绎不绝,多达千人,呈现出了“河汾门下”出高贤的盛况。
王通倾注心力,聚徒授经,培养王佐人才,名声日隆,有志报国的四方学子前来求学者日盛,多达数千人,最著名的有魏征、薛收、陈叔达、杜淹、房玄齡、李靖等这些人中,不少后来成为唐初的开国重臣,其中有的直接参与了名传千古的“贞观之治”,使王通的学说理论得以传播和延续,使王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他的门下弟子们的手中得到了实施。
龙门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培养治国贤才的基地,这是河津历史上极为光彩照人的一页,也是河津发展史上值得研究的重要历史现象。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时的南昌,适逢阎伯屿都督在临江傍水的“滕王阁”上大摆筵席,款待全城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王通之孙王勃才高气傲,挥毫为文,当众写下了那篇为世人称颂的《滕王阁序》。这篇序文以高屋建瓴之势,气吞江河之概,吐宏纳论,写景抒情,语惊四座,获得满堂喝彩。
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选择美丽的词句;描写了当时中国的巨大潜力,预示了盛唐文化将是当时世界之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绝句,跨朝越代,至今不衰,《滕王阁序》中那些闪光的词语已经被收进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永远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河东学派 源远流长
薛瑄出身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由于元末战乱,不愿做官,终生在乡间从事教育工作,他的父亲做儒学教谕官40余年,尽职尽责,教绩卓著,受其祖父及父亲影响,薛瑄把投身教育作为自已终身的最高兴趣。
薛瑄56岁被削籍放归田里,他忍受着极大的屈辱,效法卜子夏、王通诸先贤,设教河汾、讲学著述,他的首重力行,因材施教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期间,秦楚吴越来求学者以百数,以致出现了“从教门外尘如海”的盛况,四方求学者日众,以致旅店客饯都容纳不下。
薛瑄的实学理论和学风,对明代“实学”思潮的兴起,起了直接的先导作用,形成了著名的“河东学派”。
从《四库全书总目》记载中可以看出,以薛瑄为代表的“河东学派”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姚江学派”,是纵贯明代理学思潮的两大主要学派,世称“南王北薛”。
薛瑄清廉奉公,忠于职守,敢于抗击权贵,伸张正义,为民请命,平反冤案,乃至遭受杀身之祸而泰然处之。
薛瑄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黜罚贪官污吏,铁腕整治朝纲,对于目前我们中国大力反腐倡廉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可取之处。建议每一位公务员不妨读一读薛瑄的诗文,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身在朝野,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百姓,造福天下苍生的国家情怀。
薛瑄身上所体现的河津人的骨气、勇气和正气,正是古中国河津人独具的人格魅力和标识。
龙门文化 教泽长流
河津历史上的三次设教讲学,是河津独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社会和历史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河津近代历史上曾书院林立,文事兴盛,学养至上,贤达辈出。
在近现代,河津依然文事文盛,文人辈出,明末清初的严慎修,留学日本,是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学者和教育家。清末民初,更有周自道、张献瑞等一代名宿,学养至上、书儒河汾、桃李缤纷,一代国学大师李亮工、爱国名教乔鹤仙、辛亥革命元勋姚以价等,都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河津人的敬仰和称颂。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脊梁与灵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存续和发展的经络和血脉。
在市场经济刚刚萌芽之际,河津大地的有识之士,便从龙门厚重的文化含量里,汲取了营养,于是“群鲤竞跃”的创业办学大潮,便在河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兴起。河津全市兴学育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永民中民、俊杰学校等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誉满河东,十多年来,河津市民间办学之风长盛不衰,高潮迭起,育红中学、晋清中学、文昕中学、育才中学等群星闪灿、桃李盈门。
河津的龙门文化,有着大禹精神的物质,有着鱼跃龙门的物质,由大禹精神滋养发展的文化内核,是河津五千年文明之脊梁,也是河津文化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的内在动力。
让河津因龙门文化走向全国,也让全国人民通过龙门文化进一步认识河津,走近河津是我们每个河津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河津的一位位圣人先贤,以及由他们而出现的“一圣育七贤”“一师育七宰”“一门十四将”的景象,更曾屡屡使得河津名动朝野。这一位位文魁武将,诗杰鸿儒,将星帅才,文人墨客,如旭日东升,似皓月当空,无论历史的天空如何变幻,他们依然以一颗赤子之心,呈现出五千年龙门文化传承的家国情怀,每每国难当头,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必然以拯救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为己任,忧国忧民,痴心不改。
天耀华夏!
星烁龙门!
立足现实 重新定位
在今天的河津大地上,虽然一代代先贤们已经远去,虽然那许多留在河津历史记忆中的老城、寺庙、古建筑早已灰飞烟灭,但那些历史文化遗产,始终涌动在我们的血脉中。
这就是文化的历史传承。
这就是文化的历史延续。
(柴建生/文 作者系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会会员、市建生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龙门
,
才子
,
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群鲤竞跃古龙门 秧歌舞动新时代
•
龙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
故乡的三白瓜_ 林智宏 文
•
秋日的故乡_张汉东 文
•
故乡秋之恋 _杨稳定 文
•
故乡四题 安武林 散文
•
故乡的月牙儿 袁有生 现代体诗
•
故乡的老井 杨永敏 文
•
大山霜红是故乡 胡春良 文
•
暮秋的故乡 张汉东 文
•
从故乡走向故乡(外一首) 马建峰
•
风吹故乡 寒冬 文
•
故乡的风景 马建峰 文
•
“登龙门”和“跳龙门”是一回事吗
•
雪花,故乡的小棉袄(外一首) 晓 寒
•
联 勇冠三军思虎将;功垂千古仰龙门。王彦平 撰 王涛 书
•
故 乡(组诗) 刘智杰
•
登龙门天梯 散文 王文平
•
秦晋四县(市、区) 作家深入河津龙门采风
•
又回故乡 樊官军 散文
•
故乡记忆 安武林 散文
•
思念,故乡那一湾浅流 高波 诗歌
•
故乡遥 王逸群 散文
•
石门不是龙门_任罗乐讲运城
•
龙门印象_傅晋宏讲运城
•
龙门遐想_散文_杨群群
•
故乡秋景无限美_散文_王志让
•
黄釉褐彩花卉纹卧虎枕:龙门遗粹入梦来_杨颖琦
•
大禹治水凿龙门_冯建国
•
卢纶大历十才子_冯建国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859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