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这一梦,从少年到白头_郝惠亲

416 0
发表于 2022-11-30 10:0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父亲对文学的爱纯粹而执着,从二十岁至今天,今年他八十岁。
这一梦,从少年到白头_郝惠亲
    父亲十五岁入伍,在部队上识字,将热情投入到了文学作品的阅读上,退伍时,远路三千,坐火车搭牛车,一路颠簸,将一个装满书籍的皮箱,带回了阔别十多年一贫如洗的老家。

    文学对父亲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因为文学书籍,才使他有机会结识了我的妈妈,给了他一个一生贫贱与共,爱着他的所爱的贤妻。

    其次,因为文学作品,他心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这些亦真亦幻的人物给了他生活的希望和梦想,成为他迷茫困苦生活中的精神支撑。

    也是因为文学,使他眼光远大于同一时代的人,使他贫穷亦使他富裕。早年痴迷于文学创作,家无隔夜之粮,每到做饭之时,妈妈会愁得掉眼泪,这种阴影直到如今还缠绕着生病的妈妈,她还会在糊里糊涂中含着眼泪问我们:“这又到饭时了,咱们去谁家借面啊?”

    无论背炭、拉茅粪,无论太原开饭店还是做屋顶防水,九死一生受苦受难的生活,没有压垮父亲,却仿佛越挫越勇,做着各种生意尝试,并且一步一步走着上坡路。我私下以为,支撑父亲信念的,还是文学作品中那些卓越人物,因此物质上的匮缺和身体上疼痛,相比起坚韧丰富的精神世界,竟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也许他竟将这些苦难看作了体验生活。经商的成功也应该归功于文学的启迪。父亲作为一个商人,算是儒商,眼光独到而超前,投资项目极富前瞻性,1984年5月1日在河津县率先开办了首家建材商店,生意红火繁荣,成为八十年代初期凤毛鳞角货真价实的万元户。

    物质富足与文学事业在他心中,只是房子车子之于爱人,他还是选择了把自己交给文学事业,他很快就把商店撂给家人,自己去省城参加赵树立文学创作办的培训了,充耳不闻家事,对文学的痴迷让一个爱心足足的人变得如此“自私”。也许可以解释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现在只能这么理解。

    父亲为人处事纯善如婴儿,热情如婴儿,对与文学沾边的人和事的热情更加可以想像了。他自己在生活享受方面从不讲究,甚至是苛刻,但源源不断的资金皆应用于与文学有关的事和人。他的慷慨常常使商店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好在他有一个理解他的妻子,我妈妈总在别人埋怨父亲时,解围道:“让他花吧,他自己挣的钱,他就那么一个爱好。”1984年11月19日,父亲与他的同样怀抱文学梦想的朋友创立了“山西省河津县农民知春文学社”。1992年4月份创办《退稿报》,后改为《民风报》。1996年报纸停办后,父亲在家修养,他又腾出二楼做了图书阅览室,对外开放,每天接待城里村里老老少少爱好读书者,捐书给这里那里。他总是觉得书有作用,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从书中受益。

    人都会衰老,都会有力不能及的时候,尽管悲哀,却无能为力。

    近十年来,妈妈身体每况愈下,智力退化如婴儿,常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二姐病情时好时坏,父亲自己也渐渐出现老年慢性病。病痛剥夺了幸福生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父亲,他的生活起居失去了妈妈的照顾,反而需要他来照顾妈妈,父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变得痛苦异常。但对文学对读书的热情依然没有减少。每天看书记日记成为单调而痛苦的生活中惟一慰籍。

    父亲一直行走在梦境里,不依不饶的劲头,令人惊讶,也钦佩不已。我只希望,往后的每个日子,父亲脑海中还存有曾经给予过他生活动力的文学形象,如拐杖,伴他顽强走过老年生活。
18400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