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文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苏羊肉”应作“酥羊肉”,“胡卜”疑为“糊卜”,咬文嚼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苏羊肉”应作“酥羊肉”,“胡卜”疑为“糊卜”,咬文嚼字河津话
56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12-1 11:03: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sǒu羊肉”,简称“sǒu肉”(sou依河津方言),是河津民间宴席上由来已久的“八大碗”之一的羊肉食品。可是长期以来,许多人常把它写作“苏羊肉”,我以为,这个“苏”字是个别字,“苏”字在这里万无着落。作“苏醒”讲吧,根本沾不上边;作地方“苏州”理解吧,这道菜显然不是苏杭一带的特产。其实依据这道菜的特征及给人的口感是一松二软,这正好切了“酥”字的本义,所以这个字应为“酥”而非“苏”。
应该联系到的是关于“苏锣”、“苏钹”的那个“苏”字。那个“苏”字才是指苏州,因为这些铜器都是从苏州传来,即都是苏州货,是以产地命名。这两件打击
乐器
常被用在民间花鼓或蒲剧伴奏里,其音色松散而低沉。河津三迁村的锣鼓里就曾经用过这两种乐器,而且正是因为采用了这些民间花鼓的配件,才使得三迁锣鼓显得别具特色、与众不同。
“胡卜”,或曰“羊肉胡卜”,河津传统名菜,大家都这样写,但是不是写作“糊卜”才对?
第一,如果将这个“胡”字理解为“胡地的”即“胡人的”,因为历史上习称北方或西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而那里又盛产羊肉,所以保不定这种菜就是从那里传来的,名之为“胡卜”,倒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还是从这道菜的特点,特别是给人的口感去推猜,因为它的状态以及口感是“糊糊的”,而不是“离离的”,那么这道菜的名堂又何尝没有可能是“糊卜”?
第二,其实无论写作“胡”还是“糊”,如搞不清那个“卜”字的含义,最终还是无法明白这道菜的整个含义。
在“糊卜”一词里,“卜”的土话念bò,在“萝卜”一词里,又念pù,两个读音相近,应将pù视作bò的音转来读。所以“糊卜”里的“卜”很可能就是指的“萝卜”。事实上,凡“糊卜”,都少不了“萝卜条”这一食材(萝卜条,在山下又称“萝卜zhàn zhàn”),何况,正是这个萝卜的皂味才足以解腻,更足以让“糊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往往都忽略了它的这一特效,对它熟视无睹。
原艺文/文
苏羊肉
,
酥羊肉
,
咬文嚼字
,
河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咬文嚼字河津话
•
“古垛”村名不能这样写,咬文嚼字河津话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5847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