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阎逢春《芦花》劝人母

678 0
发表于 2022-12-13 11:58: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王振川/文

这几天读《阎逢春评传》,时不时会有些新发现。读到其中《海誓山盟,坎坷不渝》一文,很受感动,但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太费劲了,不如稍稍转述一下。

阎逢春1975年去世后,因为尚未平反,葬礼规格一时难以确定,很多人都不敢去吊唁。那天,灵堂忽然挂出一幅两丈多长的蓝布挽幛,上写“海誓山盟,坎坷不渝”,落款是“西安薛绍生”,一下子就提振了葬礼的人气。

多年后,评传作者寻访到了年逾七十的薛绍生,听他讲了自己和阎逢春的故事。

薛绍生是临猗县卓里村人,家境贫寒,自幼失母,继母待他不好,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年,阎逢春所在的戏班到卓里村演戏,阎逢春当时还年轻,小有名气,民间人称“小胡子生”。戏班子在庙院进餐时,薛绍生饥肠辘辘,在旁边逡巡不去。阎逢春看见了,就招呼他吃了一顿饱饭,另外多给了一个馒头。两人通了名姓,从此就算是认识了。

阎逢春知道薛绍生受继母虐待,在家吃不上饭,戏班演《芦花》时,就弄了两张票,让薛绍生带着继母来看戏。《芦花》这出戏原本就是教育继母的,薛绍生的继母看了戏,果然大受感动,从此开始善待孩子了。后来,本村的学监听说了这故事,也深受感动,就不收学费,让薛绍生去念书。

薛绍生的命运因阎逢春而改变,他无以为报,就发愿要认阎逢春为大哥。

几年后,薛绍生跟着乡人到西安学做生意,在银号做学徒,阎逢春也因战乱流落到了西安。薛绍生到戏园子寻访阎大哥,意外听说阎逢春“倒了仓”,住在李二老的家里。他又寻到了李二老家,终于见着了阎逢春。

李二老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就做主让他们义结金兰。阎逢春说,只有两个人,没法结义。最后,加上筱兰香和朱全盛,四个人在老童家羊肉泡馍店正式结盟。阎逢春是老大,薛绍生是老四。这就是“海誓山盟”那四字的来历。

薛绍生后来在西安成家立业,离开银号,拉小平车在西安和咸阳之间跑运输。得了空,他就去戏园子看大哥阎逢春的戏,两人的交情维系了一辈子。

《芦花》讲的是孔门弟子闵损的家事。闵损受继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花棉袄,根本不能遮寒。他父亲闵德仁发现后,立即就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劝父亲留下母亲,因为母亲在家,只会有一个儿子受寒,母亲离开了,几个儿子都要受饥寒。闵损的孝心感动了全家,父亲留下了继母,继母也善待闵损了。这故事是“二十四孝”之一,流传很广。蒲剧中有大段的唱腔,非常动听,也非常感人。

这戏可能不是阎逢春的代表作,所以后世没有留下录音。没想到,他早年还用《芦花》劝善教化,救助弱小,发生过那么感人的故事。

阎逢春去世后,他当年救助过的小兄弟,用一幅巨大的挽幛来悼念他,给他们两个人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故事有名有姓有地点,大框架应该是真实不虚的。后人如果想以阎逢春为题材编戏的话,这个故事素材是非常好的,既体现了阎逢春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他的德行。
18614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