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大唐虓将薛仁贵_寻根问祖探龙门(之二)

455 0
发表于 2022-12-26 11:27: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二)“武虓将”指的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大唐虓将薛仁贵。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县大黄村(今河津市黄村、修村一带)人,官至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



大唐虓将 薛仁贵

     薛仁贵是世人敬仰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单田芳的评书《薛家将》、电视剧《薛仁贵传奇》等等,都生动演绎了一位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大唐战神形象,时人称赞他“勇冠三军,名可振敌”,为李唐王朝江山的稳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薛仁贵从平民到将军的非凡经历,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内涵。其卓越军事才能和敏锐政治远见,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经久流传,深得历代赞颂,笔者总结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一是出身草根,崇德向善,自强不息,忠贞爱情。薛仁贵出生于隋朝末年,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薛安邦的七世孙,属于河东薛氏家族。其父薛轨早丧,由此家道中落,后继无靠,以种田、射雁维持生计。但是他并不消沉气馁,而是刻苦努力,读书明礼,崇德向善,拜师练武,加之天资聪明,力量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因家境贫寒,薛仁贵到离家二十里外的柳员外家扛长工,柳员外的女儿柳英环看中薛仁贵忠厚善良,勤快能干,有才有德,并且同情他的穷困处境,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目睹薛仁贵衣衫单薄,便将自己珍爱的红袍私下赠与。员外得知后大怒,将薛仁贵驱赶出府,柳英环对薛仁贵的爱慕坚贞不二,趁父亲外出逃离家门,跟随他一起住进破窑洞,同甘共苦,相依为命。

  唐太宗准备御驾东征,日夜思虑,一天夜晚梦到一首诗:“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军师徐茂公解梦说:这位应梦贤臣是山西龙门的薛仁贵。随即派遣大将张士贵到绛州龙门招军。柳英环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遇,便极力相劝说:你胸有大志,又会武功,如今皇帝亲自出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此乃立功扬名的好机会,你一定会驰骋沙场,名扬天下。而她自己则苦守寒窑一十八年,艰辛度日,志节坚贞,精心抚养儿子长大成人。他们的纯真爱情故事广为传颂。诸如《仁贵回窑》《汾河湾射雁》等戏曲在民间舞台随处可见。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修村村东的土岗上,寒窑即大唐名将薛仁贵与其贤妻柳英环居住过的土窑,今灶坑犹存。寒窑南侧有一窑洞,名曰“白袍洞”,建于清乾隆六年,洞中仁贵夫妇塑像高大挺立,栩栩如生,洞口对联“三箭定天山,将军威名千秋重;一戟安社稷,英雄气概万古传”。尽显薛仁贵之威仪。寒窑西南方有白虎塔也称射雁塔,属宋代建造,是薛氏后裔为纪念薛仁贵汾河滩射雁而建,塔高7米,为八层八面实心砖塔。


薛仁贵寒窑

     薛仁贵、柳英环夫妇的寒窑文化内涵深邃,凝结着华夏赤子的爱国情怀;彰显出龙门儿女忠于爱情的高尚节操;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传统美德和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史学家评价说:“诸葛亮茅庐、杜甫草堂、薛仁贵寒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三寒历史文化”。薛仁贵精神与寒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是黄河龙门文化的一面旗帜。

     二是生逢盛世,幸遇明主,忠心耿耿,得以善终。薛仁贵一生战功卓著,高瞻远瞩,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著名虓将。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颇得李世民、李治二帝的提拔重用。薛仁贵从唐贞观十八年(644年)随唐太宗东征,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足智多谋,武功超强,征战数十年,所向披靡,深得唐太宗、唐高宗信任赞赏。他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关键时刻两次拼命救主的事迹,更把这种忠诚爱国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救驾是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由于高句丽长期占据辽东地区,且有不臣之心,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军行至安地,唐军先头部队被围,薛仁贵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斩敌将头颅系于马鞍,威名大震。攻打安市的战斗中,唐太宗及主帅被高句丽的盖苏文派兵25万,四面包围,形势异常危险。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执方天画戟,腰挎两张硬弓,率先杀入敌阵,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唐军乘势反击,彻底击败高句丽军队。唐太宗站在高处远远望见大喜,急问:“穿白衣打先锋的是谁?”左右回答:“薛仁贵”。战后,唐太宗特意召见薛仁贵,大加赞赏,提拔他为游击将军。班师回朝途中再次召见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虓将”,又提升他为右领军郎将。从此“白袍虓将”的威名在军中盛传。

     第二次救驾是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高宗驾临万年宫,丁丑夜,突然天降暴雨,山洪大发,洪水直奔万年宫的玄武门。卫士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四散逃走。薛仁贵见状气愤地说:天子遇到大难,臣子怎能贪生怕死,临危逃脱呢?面对汹涌洪流,他奋不顾身,攀上城门的横木,向宫中方向大声呼喊,高宗被惊醒,立即出宫登到高处,避过一场劫难。山洪过后,高宗十分感动地说:“幸亏有你及时呼喊,使我免遭洪水危险,我现在终于知道,这世上真的有忠臣啊。”特赐御马一匹,以示嘉奖。

     从薛仁贵舍身救驾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品读出薛仁贵精忠报国、矢志不渝的高尚品德和其骁勇善战、不顾生死、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这是我们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火和宝贵财富。我们应当把薛仁贵的这种忠诚爱国、临危不惧的精神广为宣扬,大力传承下去。

     永淳二年(683年)农历二月二十一薛仁贵病逝,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令官府为其打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史书评价“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薛仁贵祠庙、冢墓遍布全国11个省市,至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亮节高风。薛仁贵是“争强好胜、勇为人先”河津人的形象代表,自唐代以来,他从平民到将军的传奇经历与当年贫居的寒窑,伴随着他的赫赫战功,远播海内外。他“爱国亲民,忠勇善战”的高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光耀千秋。

     薛仁贵的贫贱不移体现在:穷困中他矢志不移,意志坚定,正直高洁。薛仁贵与王茂生是贫苦患难中亲密至交,深厚情谊胜过亲生兄弟,即便他功成名就后,依然如故。相传,薛仁贵投军时曾忧虑担心妻子的生活处境,王茂生敞开胸怀地劝告说,兄弟你尽管放心去,家里再大的困难,我们夫妇都会共同担当照料。薛仁贵衣锦还乡,当地**富豪绅士纷纷奉承祝贺,他规定下属,凡是带礼物的一概不收。王茂生带来两坛酒,打开后发现是水,薛仁贵深知其意,当众喝下了满满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从此传为美谈。

     薛仁贵的富贵不淫体现在:他地位显赫后,仍然节俭朴素,保持低调,洁身自好,更不为声色所迷。薛仁贵东征时,与美丽动人、文武双全的昭阳公主在战场相遇,昭阳公主看到薛仁贵马上英姿威武,气宇轩昂,十分喜爱。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后,有意给他们赐婚,薛仁贵心念家中糟糠之妻,婉言谢绝。薛仁贵不论身份地位发生多大变化,从来没有忘了家中寒窑苦守的夫人,柳英环深明大义支持丈夫事业,他们对爱情如此忠贞坚守的故事,广为后世称颂。

     薛仁贵的威武不屈体现在:他不怕强权,勇敢无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部落,俘获了被贺鲁部落关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质。薛仁贵力排众议,直言上疏,劝谏唐高宗把泥熟部落的人归还泥熟,这样泥熟部落就会痛恨贺鲁的残暴,感念陛下的恩德。唐高宗采纳了薛仁贵的谏议,把战争中俘获的泥熟人全都送归泥熟,泥熟部落非常感激唐朝的恩德,主动请求为唐军效力,从而增强了唐军的战斗力,强化了大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

     薛仁贵的亮节高风体现在:他地位显赫时淡泊名利,品格高尚,崇德向善,不居功自傲。即使遭受谗言陷害,蒙受冤屈,仍是一如既往地忠于使命,奋战疆场。大非川之战的失利,是副帅郭待封急于邀功,擅违军令所致。因郭待封是名将郭子仪之后,家族位高权重,唐高宗不愿意深究,遂一并治罪,将薛仁贵流放象州。薛仁贵没有怨言,仍慎终如始忠于唐王朝,平叛制暴,安抚百姓,巩固了大唐江山,造福了一方百姓平安。

     四是爱国亲民,治理有方,开疆拓土,立业建功。薛仁贵不仅是开疆拓土、英勇善战的一代名将,也是善于治理地方朝政、爱国亲民的典范。

     薛仁贵的爱国亲民,治理有方主要体现在:薛仁贵受命安东都护后,治所在平壤,后移新城。这一时期,是薛仁贵一生辉煌的顶点。他既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担任安东军政长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战争结束后,他带领当地军民,立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他倡导抚养孤儿,赡养老人,严惩盗贼,提拔重用安东的贤士良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之士,使得安东士民安居乐业。薛仁贵的事迹,在安东一带流传很广,至今,安东还有薛仁贵庙和当年征战的遗迹。薛仁贵谪居象州两年期间,面对饥民遍野、盗贼四起的惨状,他一面奏本朝廷开仓救民,一面动员富家大户捐粮济荒,同时组织百姓防御盗匪。他亲自深入匪巢,劝告一大批匪徒弃暗投明,又单枪匹马,剪除了天盖山恶霸,为当地百姓铲除了祸害。百姓赞颂薛仁贵“防暴安良,好善乐施,渡延蚁命,世代沐恩”。上元三年(676年)十月,薛仁贵遇朝廷大赦,准备回归,象州百姓放鞭炮,敲锣鼓,挥泪为他送行。得知薛仁贵病逝后,象州百姓特为薛仁贵建了一座衣冠墓,一座白袍庙,四时祭奠,永世怀念。

     薛仁贵的开疆拓土,立业建功主要体现在:薛仁贵勇于力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句丽”“脱帽退万敌”“良策息干戈”“爱民象州城”等诸方面的赫赫功勋,无疑是“盛唐军魂、盛唐军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和“降伏高句丽之战”。


     三箭定天山。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降伏高句丽之战。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六月,唐高宗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句丽。同年十二月,唐高宗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薛仁贵也参与了此次征高句丽之役。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句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高句丽军,斩首数百级。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会师。对此,唐高宗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金山的战事,贼兵非常多,你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非常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应该好好地建功立业,成全这美名啊!”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获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于是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起初由魏哲出任安东都护,魏哲于总章二年(669年)三月死于任上,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由于高句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句丽人都非常喜悦。


薛仁贵故里景区

     五是文韬武略,忠勇善战,将门世家,旷代传颂。薛仁贵的文韬武略、忠勇善战主要体现在:薛仁贵是一位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儒将,逢战必胜,不是单单凭靠武功,更是与他的智谋和策略分不开。他自幼勤奋好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身经百战而笔墨不辍,熟读《孙子兵法》。他对《周易》情有独钟,编撰《周易新本注义》十四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在安东主政期间,他亲笔撰写《致新罗文武王金法敏书》,是唐代致君王书之经典。薛氏族谱中记载的《薛仁贵家训》,内涵深邃,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闪烁着薛仁贵的文韬武略,诸如“从军报国、责无旁贷、为将为帅、精于谋算、兵胜在义、败归民怨”等等。

     在征战高句丽的战斗中,薛仁贵展现了高超的用兵技巧和谋略。开耀元年(681年),突厥不断侵扰唐朝北境,唐高宗念及薛仁贵以往功劳,再次召见,封薛仁贵为瓜州长史,不久又授予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前往云州出击犯边突厥。突厥将士在阵前问:“来者唐将是谁?”答:“薛仁贵”。突厥人又问:“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经去世,怎么会复活呢?”薛仁贵当下脱了自己的头盔,让突厥人看,突厥将士看清后,相顾失色,慌忙下马行礼,并赶紧逃跑,薛仁贵率军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将门世家、旷代传颂主要体现在:由薛仁贵及其子孙五世十二人组成的“薛家将”群体,历时217年。其中有第一世薛仁贵;第二世二人:薛讷、薛瑶;第三世五人:薛徽、薛畅、薛岌、薛嵩、薛崿;第四世三人:薛平、薛昌朝、薛昌期;第五世一人:薛从。他们对初唐的开疆拓土和后来的平定安史之乱、稳定朝政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说:“其于武勇,则有叙唐之薛家、宋之杨家及狄青辈者……盛行于里巷间。”鲁迅先生讲的“家”自然是指群体,“唐之薛家”就是指“薛家将”这个群体。只可惜人们过去只注重讲薛仁贵本人,往往忽略了“薛家将”这个群体,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薛仁贵作为一代“战神”,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的传奇战绩;忠心耿耿、爱国亲民的高贵品格;舍生忘死、身先士卒的牺牲精神;廉洁奉公、不求功名的人格魅力,千古流传,旷代传颂。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忠诚善谋、爱国尽责”的河津担当,他们夫妻的爱情故事更是体现了“质直好义、崇德向善”的河津情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   (未完待续)

寻根问祖探龙门(之二)
——关于黄河龙门文化的思考与启示

中共河津市委副书记 李昭阳/文
18710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