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旧耿国与新耿国(二)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旧耿国与新耿国(二)
420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2-12-30 12:48: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张俊祥/文
原来夏商时的赢姓“旧耿国”,何时变为西周的姬姓“新耿国”呢?据光绪版县志载:“河津古耿地……周初为候国”;宋、元年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曰:“耿,姬姓”;1931年5月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耿,周国名,姬姓,春秋时灭于晋”;《晋国史》云:“古耿国也是西周的姬姓候国。”仅此足以说明,新耿国是武王或周公所封的108个周王室子弟之一,是姜嫄脚下所生之神——后稷之后裔。
根据西晋杜预《十三经注疏》上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和《中华文明史》等史书载云:西周是空前统一,极权鼎盛的王朝。它分封诸候和分封给诸候的疆土,都有一套严格的原则和
政策。其政治体制主要有三:一、君统宗法化:“文王子孙,本支百世”;二、王权专致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三、封国宗亲化:“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对诸候
的疆土又分为内服和外服:京都四周五百里之内为王畿,即内服;以外广大地区称外服。周王室和周宗姬姓子弟多数分封于内服和条件优越之地。如文王之子封于霍(霍州)、郇(临猗)等
15国为候;武王之子封于韩(今河津)等四国为候。地处京郊的冀、耿等河东17个候国,史书虽未一一载明是何王子弟,但都应该在武王所封的55个“皆举亲也”候国之内,或在“周王子孙,不
狂惑者,即为诸候”之中。据《尚书·周书》、《注疏》上册等史书载:武王、周公分封时,也关顾了昔日友邦;同时也追思远古先圣王,并关顾其后裔。对于“友邦冢君”与“远古帝王之后”,一
般分封于外服。但对于商朝方国旧君臣,一般都得迁离原封地。如《晋国史》详叙的商时方国之芮国,在文王时是周的同盟国。但在此次武王实施的社会大变动中,仍将旧芮国君臣一锅端,
迁到今甘肃华亭一带,原来芮国的国号不变。新芮国君臣,由周王室子弟取而代之(详见《晋国史》)。为什么呢?因为西周是以血缘关系为统治纽带的。不能因为旧情而违背这一根本性的
政策,给国家安全埋下隐患。将旧芮国君臣迁到西方边陲,仍然封为诸候、大夫。应该说,这已经是对“旧友邦”的一种特别关顾。同样,旧耿是商朝时的赢姓方国,商朝后期,叛商附周,支持
文王灭商。但并未因此而受到特殊照顾,武王仍然将旧耿国君臣全部迁于他处,由周王室姬姓子弟取代。因为新的耿、韩、冀、郇、晋等国诸候,都是周王室的嫡系子弟,在王朝说话顶事,
所以影响力大;这些候国又地处京畿之处,是周王朝的“护城河”;同时,水丰土沃,物阜民安,对王朝贡献大。因此,它们都受到周王朝的特别青睐,在列国中影响较大。除此,东周早中期,
晋献公灭耿后赐给御戎赵夙为食邑,但赵氏家眷仍住在晋国都城内。自赵夙起,一直到赵献子迁至中牟至,历十代,计238年。自赵夙起传到第五代孙赵朔,春秋中叶东周之候国晋国的景公,
听信谗言,诛杀尽赵朔等全族300余人。惟赵朔惟一孤子幼婴赵武,被一位伟大的大仁大义哲人,以自己独子幼婴替换之,义士幼婴被杀,赵武幸免。这起震惊东周列国、感动中华、流传世界
诸国的赵朔全族被诛事件和赵氏孤儿故事,与耿邑作为赵氏十代采邑有直接关联。因此,也进一步提升了古耿的美名百世流芳。
三、山王村出土的三件文物,证明耿候为周王室子弟
据俞伟超、高明二位史学家1985年《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云:周代的用鼎制度是整个礼器制度的核心。不论是祭祀、宴享、丧葬等,所有礼仪活动,都要按等级使用以鼎为核心的成套青
铜器。天子九鼎,诸候或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并有与之配套的其它礼器。2007年1月,山王村出土的鼎、盘、壶(此非已出土和当时使用礼器的全部)青铜器与天子所用礼器基本相
符。经省、地文物专家鉴定、稽考、译释,认定此三件应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鼎上四行20个金文是:
共王繄扈自作口鼎共
万年无疆 子子孙孙永宝享
根据周代用鼎制度,这第七个字可能是“九”。第九个字“共”是关键词(字)。“共”,古通恭、供、拱。这里的“共”,与之无关,也非共同的“共”。这里的“共”,应指共王。第19个字“宝”,泛
指一切珍贵的礼物。第20个字“享”,旧通“飨”。东汉最著名的经学大家郑玄在注释《诗·小雅》中曰:“享,献也。”这就是说,共王用宝享献神祭祖,以保佑共王社稷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享
用。耿国君候,能得到西周天子赐给的如此珍贵的礼品,既说明耿候治国有方,又说明耿国君候确系周王室嫡系子弟。
山王村出土的青铜盘上四行金文是:
中大师作孟 姬旅盘用卣(you)
鬯即示(祈)寿妥(绥) 福宜孝以異(祀)
青铜壶盖上两行金文是:
中大师作孟姬 尊壶用卣
鬯即祈寿绥福宜孝以祀
以上六行39个铭文中关键词是:“即示(祈)寿绥福”和“宜孝”。窃以为:孟姬既不姓孟,也不姓姬,而是指长女。中大师是耿国卿大夫。他不可能向耿国君后“宜孝”(应当行孝);更不可
能向本夫人“宜孝”。根据清末民初史学家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云:西周宗法制度有“同姓不婚之制”,王候、大夫等,也不能娶遮民女为妻。据此,笔者推猜,孟姬有可能是周王室姻亲中非姬姓
某贵胄之长女;同时也可能是耿国国君太后。这就是说,中大师作为晚辈,宜向长辈孟姬祈孝;宜祈祷神,求之降福,以安绥孟姬健康长寿。
那么,中大师何许之人?《尚书·序》云:京畿之地,除周王室子弟为君候之外,这些候国的大夫,多尝与王室卿士、元老重臣。比如西周初期的晋国(初称唐,位翼城)君候是成王之
叔,称唐叔虞。西周时期的晋国卿大夫全为周王室姬姓卿士。被封于河津北坡一带冀国遗邑作为采邑的晋惠公心腹公卿卻芮及其子卻缺(在冀国遗邑时为庶民,后升为公卿,谓河津八宰之
首),原本为后稷之后裔,周王室的姬姓子弟。由此推导,处于京郊的耿国卿大夫,包括中大师,都是周王室姬姓卿士子弟。 (二)
旧耿国
,
新耿国
,
耿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古耿国的兴亡与“一都四国”的终结_河津文史
•
史研学者考证 耿国建于夏朝_河津文史
•
耿国遗存知多少 _耿国的故事
•
赵氏孤儿案真相探析 _耿国的故事
•
柿饼的传说 _耿国的故事
•
古耿国的建立_耿国的故事
•
旧耿国与新耿国——兼议古耿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力
•
“古耿名都”,耿国——古中国在河津的历史标识
•
河津古耿国的建立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2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洞见运城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