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非遗游学:山西文化旅游新常态

275 0
发表于 2016-11-9 09:0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文化自信,根植于心

    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气质,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演变中,山西传统文化引领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影响力,深刻彰显了山西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山西,无愧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在10月31日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表示,“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骆惠宁说,“山西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他提出,要厚植精神沃土,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加强传统戏曲、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保护开发。
    山西人自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心深处对先辈的敬仰无比崇高,弘扬和传承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和精湛技艺,是每一位山西人的责任和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山西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文化引领,创新实践

    在国务院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非遗名录中,山西占了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居全国第三位。省级非遗项目达到403项,保护单位723个;截至2015年11月,在文化部已公布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山西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06人,省级传承人815人。全省11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近万项,传承人近万名。
    正是由于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坚持,对先辈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才使山西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才使山西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和完整。他们的贡献,值得每一位山西人尊重,也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尊重。
    山西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每一个县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美丽传说。可以说,山西县县是风景、乡乡藏故事、村村有传说。本报组织的“非遗游学”活动,就是要把全省市、县、乡、村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与当地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深度融合,把当地的吃、喝、玩、乐、行、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表演非遗项目,与游客互动体验,介绍非遗文化知识,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非遗游学”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线路,既能满足游客对“专、精、特、新”线路的高要求,又可以宣传非遗项目,帮助非遗传承人获得相应报酬。
    10月份以来,记者先后与清徐、寿阳、祁县、平遥、平定、孝义、晋源等晋中生态文化区内的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当地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将联合开发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以互动交流为目标,以文创精品为补充,游客参与性高、独特性强、记忆深刻的山西传统文化游学之旅。

文化传承,先行先试

    为了形成以“非遗游学”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本报将围绕“非遗游学”活动进行深度开发。本报将适时出版“三晋都市报非遗游学之旅画册”,将详细介绍每次“非遗游学”活动的细节,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非遗项目、优秀传承人和游客的精彩瞬间,甚至每次活动都聘请专业人士随团拍摄,剪辑成视频资料,制作成有收藏价值的画册和视频。
    同时,凡是参加本报“非遗游学”活动的家长,其孩子为小学生,都可以免费成为三晋都市报文化小记者,本报将优先刊发小记者们采写的文化领域的稿件,并可以接受本报记者的作文写作辅导。持本报小记者证的小朋友,可以优先并优惠参加本报组织的“非遗游学”活动。为了让“非遗游学”活动能够惠及广大人群,本报将把部分县市的“非遗游学”精品线路集中宣传推广,并制作“三晋都市报非遗游学一卡通”,老人、小孩、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为了让“非遗游学”理念能够较早深入人心,对山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报将与省内外旅行社、省内外媒体通力合作,共同宣传推广本报推出的“非遗游学”线路。另外,本报将联合全省各级政府、各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文化创意公司、非遗项目传承人、文化学者、大学教授、风投公司等各界力量,积极筹备成立“三晋都市报非遗游学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从创意、策划、营销、宣传、推广、投资、政策信息等多方面给予非遗传承人帮助,深度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非遗传承人收入较低的状况,传播山西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深知,凭本报一家之力,难以带动全省“非遗游学”活动的蓬勃发展。但是,本报愿意为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先行探索、大胆实践,这是本报应尽的社会责任。假以时日,在全省各市、县、乡、村一定能够形成数百条,乃至数千条地方特色浓郁、文化内容丰富的“非遗游学”线路,让非遗传承人和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丰厚回报,让山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1894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