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功不可没

504 0
发表于 2016-11-9 09:09: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精彩、最生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群众,被人民群众所喜爱。山西则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是璀璨华夏文明的“摇篮”,其间藏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贝可谓数不胜数。目前,山西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6项。
    一眨眼,于2006年12月成立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满十周岁。
    近日,在对该中心主任赵中悦进行访问之时,他向记者介绍了累积了十年的深切体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和核心,是对传承人的保护。2013年3月15日,文化部非遗司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十二五”时期实施方案》,启动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数字化记录工程,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把传承人掌握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
    “非遗保护任务是非常重的,要对我省的国家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包括5小时以上口述史的音频、视频,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片、综述片,每年记录十位。今年做的十位传承人中,已有两位去世,两位躺在床上不能动,还有的已不能说话了……”此时,赵中悦的话语中透着沉重与无奈,“非遗保护的最佳手段即认定、记录及解答,而最好的传承就是将其技艺传授给徒弟。我们就是希望把老艺人心中掌握的技艺记录下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住,不让它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主要以口传心授为其传承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农耕文明条件下,如采集文明和游牧文明时代的口头精神产品。由于广大社会成员、下层民众中不识字的人众多,他们为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发明和创造了许许多多手工技艺,他们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宇宙、天文、历算知识,有些是与生产有直接关联的,有些则是生活中经验的总结。
    “除了做好抢救性记录工作,我们还按类别开展了培训。但受到专家质疑,认为对民间技艺进行规范教育会抹杀传承人的个性,担心同一化,失去其多样性。不过,文化部认为他们也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认为正规教育是传承人走向辉煌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家已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办过,今年6月曾在山西大学开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暨山西首期普及培训班(髹饰技艺)’。”赵中悦坦承道,走过这充满艰辛的十年,虽然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但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更加理性与深刻,保护思路也更加清晰与有效了。
    谈到一个特殊的现象,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在非遗领域,你可以看到难得的百家争鸣,听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可畅所欲言,不怕唱反调的人多,争议有助于非遗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这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有益于推动社会进步。我相信会慢慢渗透到其他领域,这种文化的力量非常了不起!”
    提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赵中悦认为,“传统与现代其实就是‘一家人’,并非对立关系,传统始终是在现代之中得以提升、发展,但其间难免会有个别被淘汰,步入现代社会,我们照样离不开手工技艺”。
    近年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省文化事业大发展的环境中,在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记录、建档、保护、传承、开发等展开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山西非遗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赵中悦告诉记者,“当前,全国范围内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非遗事业的发展大有好处。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越来越多,省文化厅主要领导对于非遗工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这为山西非遗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我省各级政府做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主体之一,在资金、政策、土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他说,“山西丰富、多样、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精神动力。”

1894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