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王之涣与《登鹳雀楼》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王之涣与《登鹳雀楼》
384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3-2-16 11:31: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王之涣与《登鹳雀楼》
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周宇文护造。李翰有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倒影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洲。……唐世诸公,尤多题咏。
————《蒲州府志》卷三,古迹
在这个长长的诗人名单中,少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
不是无意疏忽,更不是有意轻慢,他的名字,不能拥挤在一行长长的名字中。唐代诗史的舞台上,不论多少匆匆过客,不论多少名家巨擘,舞台中央最高处追光照亮的地方,应该是他的位
置。不论是对于唐诗,还是对于蒲州,他的名字都太重要了,都应该特别郑重、特别隆重地写在诗史上,写在蒲州的史册上。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年),原籍太原望族,北魏时他的高祖王隆之官任绛州(今新绛县)太守,举家迁至绛郡,遂为绛州人。他年轻时不安于学塾苦读,耻于走科场考取之路,而是结交豪门
子弟,习武练剑,架鹰打猎,开怀饮酒,慷慨悲歌,颇具侠士之风。后来他改变志向,读诗作文,经人举荐当了冀州衡水县(今河北冀县)主薄,就是秘书记室之类的职务。工作期间,遭人
诬陷,要辩白,要澄清,要说清楚,要请求从轻发落。他不耐其烦,索性弃官而去。他不屑于科场,也看透了**,于是书剑飘零,周游天下。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遍览祖国大好河山,赏
尽漪旎的自然风光,也接触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是自然的精灵,趴在书桌上写的那不是诗。山川河流,晨曦晚霞,在他的笔下,都是一首首壮美的诗章。十年之间,他诗名大震,成了
盛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他比李白、王维大13岁,比杜甫大24岁,比王昌龄也大10岁。在他们面前,他已经是老资格的前辈诗人了。
戎马戍边,是多少男儿的志向。王之涣虽然没有能够从军,但他的足迹,也走进了西北边塞。大漠戈壁,孤烟直上,胡笳劲吹,铁马金戈,诗人热血奔涌,诗人豪情奔放。一组《凉州词》
喷薄而出,最著名的一首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出塞》
远处的黄河蜿蜒而去,仿佛悬挂在白云之间,眼前的大漠戈壁簇拥着巍然高耸的关城,劲风传来胡笳羌笛哀怨的曲调,戍边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氤氲蔓延。这一切感动着诗人,也感动着千
万个读者。诗人笔下荒凉的边疆,孤苦的环境,戍边的责任,思乡的心情,使读者眼前出现了一幅苍凉而悲壮的图画,使读者耳旁响起一支凄楚而昂扬的乐曲。这种边塞诗,在当时很流行,
许多诗人都写过很好的诗篇。比如王昌龄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还有王翰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独占鳌头,成为唐诗的翘楚,也成就了诗人顶尖级别的诗坛地位。
他的诗被谱入乐曲,到处传唱,街头巷闾,酒肆茶楼,还有青楼歌榭。那时候的诗,都是能唱的。《凉州曲》是当时的流行曲调,而他的诗,就是为这个曲子填写的歌词。盛唐时代,所有
文化形式都是繁荣的,除了诗和传奇,还有音乐。特别是首都长安,丝竹管弦,燕语莺声,不论白天黑夜,都在四四方方的长安城上空缭绕。
有一天,长安城一处繁华大街,一家酒肆旗亭来了三个举止洒脱的人物。掌柜的认识他们,知道他们是有名的三位诗人,就殷勤地招待他们。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位衣饰华贵的客人,还带
来几个歌女,就坐在邻桌。酒菜上齐,歌女们调弦弄管,就要开始唱了。三位诗人中年龄较次的一位建议,今天最美丽的那个歌女唱谁的诗,谁便是诗坛老大。其他两位觉得有趣,欣然同
意。一会儿那边开始,器乐果然动听,歌声果然婉转。第一个歌女唱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寻封侯。
——王昌龄:《闺怨》
年纪较次、提出建议的那位诗人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就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接下来另一个歌女唱的是: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歌女唱的诗记载不一,这里从《隋唐新传》说——辽宁少儿出版社)
最年轻的那位诗人,简直就要跳起来,也去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又有两个歌女轮流唱过,唱的分别还是王昌龄、高适的诗,年纪较轻的和最年轻的两位又轮流高兴一回,又去作了一次记号。只有年纪最长的那位,还在静静的喝酒,耐心的等着。这时
候,最年轻的诗人对最年长的诗人说:“每次比较,都是我们甘拜下风,今天比试,老兄就名落孙山了。”最年长的诗人满有把握地笑了:“我们说的是那个最美丽的歌女。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
诗,我就再也不和你们比试了。”说来也是,那位容貌仪态最美丽的歌女,直到这时还没有开口呢。
等到最后,终于轮到最美丽的那位歌女唱了。伴奏的乐工更庄重了,衣着豪华的客人也都停下吃酒与谈笑,神情专注起来。当然三位诗人也都注意地听。只见那个美丽歌女款款站起,慢启
樱唇,声音果然不同凡响:
“黄河远上白云间……”
最年长的诗人笑了,另外两个诗人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一连唱了三首。唱完后,衣着华贵的人物和歌女们看见他们举止不凡,品诗谈笑,就打听他们的姓名。酒肆掌柜赶紧给大家介绍。原来这三位诗人,年长的是王之涣,其次是王昌龄,年轻
的是高适,都是当红的诗坛明星,长安城里,正流行歌唱他们的诗呢。她们今天唱的诗,恰巧都是他们写的。
旗亭比试之后,王之涣向王昌龄与高适告别,他要回故乡了。游历已久,他要回去看看家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存在心里很久的想法,回家途中,一定要去蒲州一游。
于是,唐代诗史中最重要的一首诗,就要诞生了。就像登山队员已经开进喜马拉雅山脚下,向珠穆朗玛峰的冲刺,就要开始了。
鹳雀楼,矗立在蒲州城西南黄河中流的沙洲上。楼高三层,台基坚固,重檐翘角,楼体巍然。它俯视黄河滔滔,远眺条山巍巍,十分壮观秀丽。特别是映衬着周边的山川形胜壮丽风光,更
显得它高耸巍峨,使它成为祖国北方登高览胜的著名楼阁。鹳雀楼修建于北周(557-581年)时期,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其时军事频仍,为便于瞭望军情,就在黄河中洲修建了这座
三层楼阁。黄河滩涂有一种水鸟,称作鹳雀,有黑色,也有白色,两腿修长,其喙尖利,伫立浅水滩一动不动。小鱼小虾不知危险,放心游来,就成了它们的美餐。河边居民把它们称作“老
等”。这些鹳鸟常常成群结队栖于楼上,遂改名为鹳雀楼。到唐时,鹳雀楼经过整修,越发工制壮丽。蒲州表里山河,景观密集,而鹳雀楼,更是蒲东风光之最。
这天黄昏,我们的诗人来到了鹳雀楼下。游人已经散去,喧闹的景区已经安静下来。偌大的台基上,似乎只有他一个人。他仰望楼顶,在想些什么呢?他来到蒲州地面,来到鹳雀楼,就仅
仅是要消闲游览一番么?他是第一次来还是已经来过多次?是**繁冗游宦外乡缘悭一游?还是来过多次不敢轻易下笔?现在,他不再是当年任侠仗义笑傲江湖的青年游侠,也不再是沉迹下
僚才士困厄的落魄书生。他的思想已经十分成熟,他的性格已经十分稳健,更重要的是他的诗名已盛,他已是唐代诗坛顶尖级别的诗人。这一次来到蒲州,来到蒲州风光之冠的鹳雀楼,他按
捺得住胸中奔涌的诗情么?
他还有一层一直念念于怀而又没有说出口的心思。他十分钦佩的前辈诗人王勃,龙门人氏,是他的同郡老乡,也是他心仪已久的楷模。那真是一代少年早慧,冠世英才啊!真不愧是唐代诗
风的开创者,不愧是“初唐四杰”的领衔人物啊!他从小就读过这位前辈同乡的诗: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他觉得,这位同乡的诗,简直就是为他而写的。他已年近半百,安定居官的时候少,出游江湖的时候多。他结交了多少文朋诗友,又有多少次相聚和离别啊,那辛酸和喜悦,那无奈和洒
脱,都写进这首诗里去了。更引起他衷心敬服的,是王勃写的那篇《滕王阁序》,那奇思异想,那绮辞丽句,真是文采风流,凌云健笔啊。这篇写于他出生12年前的名篇佳构,许多精辟名句
都深深铭刻在他的心里: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前辈同乡成了他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的高峰。一座滕王阁,尽管它坐落在洪州之郊,赣江之畔,尽管它绿瓦红柱,重檐尖顶,原本也不过一座普通楼阁,一篇《滕王阁序》让它名扬天下,
成为江南名楼。而今我登鹳雀楼,可不可以像前辈同乡那样,有一番作为呢?
还有, 不久前他在长安听到了一则诗坛佳话,也在炙烤着他的心。诗友们在津津乐道的时候,只有他在一边暗暗思忖。一位比他年轻得多的诗人崔颢,去长江岸边武昌城游历。一个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的诗人,到了武昌,自然要去登登黄鹤楼。没有想到,这个在诗坛并无多大名气的诗人,竟写出了这样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真是好诗!遥远的神话,眼前的美景;鹤去楼空,白云悠悠;千年沧桑,心内寂寞;暮色沉沉,乡愁淡淡……都被他信手写来,何等心胸,何等笔墨!说实话,他被这首览胜诗震撼了。作
为老一辈诗人,他结识了多少诗人?读过多少好诗?这样年轻的诗人,写出这样的好诗,真是后生可畏!他一向自负自己坐在当今诗坛顶尖位置,见到这首诗,他有了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
更让人们饶有兴味的是那位后起之秀、当红诗人李白。听说李白也登上了黄鹤楼,看到了墙壁上题写的崔颢的诗,心中叹服。他原本是要写诗的,看了这首诗,只觉得俯瞰沔汉,远眺长
江,汉阳绿树,鹦洲芳草,此情此景都被崔颢说尽,修已不须修,补已不须补,添已不可添,减已不可减,再怎么写,也无法望其项背。于是李白扔了笔,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有诗在上头。”然后怅怅不已,怏怏而去。王之涣不由要想,要是我去黄鹤楼,能不能写呢?是不是也要和李白一样,有景道不得呢?
——如果我登上另外一座楼阁,能写下怎样一首诗呢?
这是他这一阵子心里挥之不去的情结,是他登鹳雀楼前的思想背景。现在,他的心绪,像黄河波浪一样翻滚,也像江河行地一样确定:如果我的人生也有一个辉煌季节,那么,这个季节也
许就在蒲州,就在鹳雀楼上。
终于,他定了神,静下心,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这次历史性的攀登。
第一层,只见河水汹涌,蒲草翻浪。
第二层,只见城郭市井尽收眼底,梵宫道庙历历在目。
累么?累了。年过半百的他,已经气喘吁吁,已经腿脚沉重。但是,他的诗还没有酝酿成熟,他还没有找到诗情奔涌的出口,就像火山爆发的那个出口。
上,再上,登上顶层去。鹳雀楼是他诗歌的顶峰,也是他人生的顶峰。那上面,是泰山极顶,有红日喷薄;那上面,是峨嵋之巅,有金色佛光。
鹳雀楼——珠穆朗玛!那上面,有风光无限!
一级,再一级……还有五级。
上!五、四、三、二、一!
到了!第三层!果然极目八荒!果然四面来风!时已黄昏,太阳已没有了炙热和火红,就像一轮白色的铜镜沿着中条山西端渐渐落下;滔滔黄河,奔涌不息,仿佛一条黄龙朝着远远的大海
滚滚流去。什么城郭村庄,什么市井人家,反而看不见了,在这高高的顶层,只有这天空,这远山,这落日,这大河。
这才是自然的大景观!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是诗人的有意选择,还是冥冥中艺术之神的特意安排?斯楼,斯人,斯时;此思,此情,此景——一颗艺术钻石这才千年一遇地即将迸出生活的矿床。
站在鹳雀楼顶层的西南方向,阵阵河风扑面,阵阵涛声灌耳,极目远望,他的心也仿佛跳出了胸腔,腾空而起,向远方飞去!
蓦然,灵光一闪,像热泉喷涌,如神思飞来,从他心的最深处,流出了滚热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只前十个字,便写尽诗人眼前广袤大地,秀丽河山:远处,一轮夕阳渐渐落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晚霞给逶迤的山势勾勒了一道金边,映衬了一幅胭脂红的天幕;近处,浩浩荡荡的黄河
似乎从天边奔泻而来,在暮霭中仿佛古铜色的河水波翻浪涌,奔腾激荡,向着东方的大海滔滔而去。天空,大地,远山,近河,全收眼底;落日山河,壮阔苍茫,尽在笔端。仿佛一幅画,辽
阔壮美,意境深远。后两句诗,由前面的景物描写转入情感抒发,揭示了朴素又深邃的哲理,含蓄双关,婉转深刻:极目才可骋怀,站得高才望得远。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了他旷达豪放的心境,也表达了诗人冲破名缰利锁的人生态度和高远超拔的思想境界,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襟怀。真是“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
千里之势。”(清,佚名)
诗人的一生是萎顿坎坷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书剑飘零放浪形骸的一生,满腹的诗书却没有金榜题名,志大才高却没有得到重用,一般的文人,早已牢骚满腹唉声叹气,早已颓
唐萎靡消极混世,何况,他已是50岁的人了。按照当时的一般情况,已是快要名将还山贤臣归里的时候了。而我们的诗人,还是这等胸襟,这等境界。什么官高职显,什么家财万贯,什么高
车大马,什么俊仆艳婢,不都是过眼烟云?岁月如流,人生如梭,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境界才是人生要义。诗人的追求是诗,是艺术。孜孜苦苦,梦寐以求,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人人意中
有,人人语中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也就是要登上那至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论得意失意,不论达官穷儒,这是多少文人诗家的一生追求,又有几人能
达到这样的境界,实现这样的成就呢?
王之涣达到了,王之涣实现了。艺术女神的彩球,落到了他的怀里;艺术之巅的明珠,拿到了他的手中。不论当时还是后人,在唐诗的高峰巡览,目光都会锁定他的《登鹳雀楼》。无论怎
样评价它,都不会过高。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觉出这每一个字的热度。这是因为,这每一个字,都是用心血铸成。
这二十个字,加上《凉州词》的二十八个字,共四十八个字。
四十八个字,压倒整个唐诗!
是蒲州玉成了他。没有蒲州,没有鹳雀楼,便没有这一诗中极品。
于是,鹳雀楼,就荣幸地成为唐诗高度的标志。
《登鹳雀楼》很快就风靡全国。鹳雀楼成了诗人们的艺术圣殿,成了诗人们心目中的耶路撒冷。许多诗人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纷纷来到这里,也争先恐后地写下一首首登鹳雀楼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畅当:《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丁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萧鼓随流水,魏国山河伴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李益:《鹳雀楼》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鸟独迷。
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耿炜:《登鹳雀楼》
尧女楼西望,人怀太古时。
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鸟道残红挂,龙潭返照移。
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
——马戴:《鹳雀楼晴望》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司马札:《登河中鹳雀楼》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张乔:《河中鹳雀楼》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吴融:《登鹳雀楼》
……
这些诗人都是名重当时,他们的诗,应该说都是好诗。但是,把他们的诗同王之涣的诗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就立见高下。他们都是喜马拉雅的山峰,而珠穆朗玛,就是珠穆朗玛!
《登鹳雀楼》,不可超越的高度。
王之涣
,
登鹳雀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足以不朽
•
金文大篆《登鹳雀楼》——李保生
•
王之涣_河东名人馆展陈人物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代第一支放眼看世界的短歌
•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_曹旭
•
王之涣——河东名人吟咏(60)
•
王之涣的判案智慧
•
击剑狂歌王之涣
•
王之涣是诗人,也是“法官”
•
王之涣,诗名远上白云间
•
登鹳雀楼_王之涣诗话河东
•
登鹳雀楼_卢骅
•
王之涣与锅炮鱼
•
鹳雀楼和人生赢家王之涣
•
鹳雀楼和人生赢家王之涣
•
登鹳雀楼,观黄河 随笔 李少君
•
绛州王之涣_王友明讲运城人的故事
•
王之涣登鹳雀楼_冯建国
•
史书中的唐代诗人王之涣
•
登鹳雀楼兼_诗歌_ 师红儒
•
三晋风烟何壮哉——重读王之涣《登鹳雀楼》_诗歌_吴农荣
•
登鹳雀楼_诗词_王崇庆
•
望海潮·登鹳雀楼_诗词_肖炬
•
壬午秋雨中登鹳雀楼_诗词_段惠民
•
登鹳雀楼_诗词_蔡志鹏
•
壬辰夏登鹳雀楼有作 五言排律_诗词_孙临清
•
登鹳雀楼_诗词_ 曹效法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0160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