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诗国古蒲州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诗国古蒲州
48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3-2-17 09:24: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唐代(618-907)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在这一代的文学领域上出现了极繁荣的景象:诗歌的成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只要略有一点文化,没有不知道诗的。
诗,是最早的文学体裁。人类幼年时期,随着劳动的节律,形成了音乐和舞蹈,还有诗 。
诗是什么?诗是生活的反映,诗是灵魂的飞升,诗是心灵的写照。生活是百花,诗就是蜜。文学是树丛,诗就是乔木。灵魂是乐章,诗就是华彩。
中国传统文化的早期成果,排第一的要数《诗经》。“诗三百”,“风”、“雅”、“颂”,收集的是2500年前500年之间的诗歌作品。没有比它收集年代更早的作品集了。
蒲州是人类早期繁衍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当然也是诗歌的重要发祥地。《诗经》里的《魏风》,就是诞生在蒲州一带的诗。最著名的,当是《伐檀》和《硕鼠》。
诗歌与历史一起发展 ,《诗经》——楚辞——汉乐府,再到魏晋诗歌,诗歌已成为非常成熟的文学体裁,成为表达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汉乐府的名称来源于“乐府”。“乐府”是
一个专门音乐机关,是汉武帝设立的,就是收集和创作诗歌的。汉武帝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安疆防远,国家十分强盛,文化也得到很大发展。他鼓励经学文学,自己也创作辞赋——辞赋也
是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种类。对于蒲州地境的后土祠,他十分崇敬和重视,以为事关民生和天象,竟先后五次前来祭祀。那时候黄河与汾河河深水宽,舟楫便利。汉元鼎年间(-116——
111年),据今2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汉武帝乘着龙舟从黄河顺流而来,进入汾河。黄河是汹涌而澄清的,汾河也是汹涌而澄清的。河流两岸,树木蓊郁,野草蕤葳,庄
田充满生机,汉武帝的心情当然是欣喜和豪放的。巡幸后土祠时,他诗情洋溢,要来了竹简,挥毫写下这首千古流传的作品: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桂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雄才大略,再有这样的诗流传后世,就不算“略输文采”,也够得上千古一帝。后土祠现在万荣县荣河镇境内,汉时唐时都属蒲州辖地。为纪念汉武帝这次巡游,纪念这首气势不凡的
御制诗,荣河人修建了一座“秋风楼”,形制庄严,巍然高耸,到如今仍然吸引着远近游人前来瞻仰。登秋风楼,吟《秋风辞》,多少沧桑之感和豪迈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蒲州实在是风雅得很,在它这块土地上,在孕育人类的同时,就孕育了诗。
到了唐朝,诗歌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代。
仿佛一年四季到了春夏之交,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仿佛一条大河进了逼仄峡谷,飞流湍急,汹涌澎湃。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顶峰,若把诗歌比作山,唐诗就是喜马拉雅。我们奋力攀登,到了峰顶,就会看到世界屋脊的无限风光。
而唐代的蒲州,也是诗人辈出如星光灿烂,佳作频传如大潮奔涌,成为一时之盛,成为诗的国度。前面我们已经列举过蒲州藉的十位诗人,也说过他们攀高援顶的创作成就和诗坛地位,现
在,让我们进入诗国古蒲州,如数家珍般地浏览这些不朽的收藏。
唐代诗坛,有“仙、圣、佛”之说,“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诗佛”则是王维了。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生于武后时期,原籍太原祁县。他的父亲当时任汾州司马,并不在蒲
州,但他看中了蒲州的城市规模和居住环境,把家搬到了蒲州,就像现在有钱有地位的人纷纷把家搬到北京上海一样。于是王维就是蒲州人了。他的父亲早丧,留下母亲和弟妹五个在蒲州艰
难度日。蒲州城外的黄河滩涂条山脚下,就会印满他们打鱼砍柴的足迹。王维的母亲崔氏,一生笃信佛教,曾拜禅宗北宗领袖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为师。王维受到佛教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和
字就是从梵语“维摩诘”而来。王维从小聪慧,加上蒲州文化氛围和著名诗人的影响,他九岁就能写诗了,二十岁以前,就有许多作品流传于世,受到诗界重视。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
及第,进京做了官,任大乐丞,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方面的工作。王维和弟妹们特别是弟弟王缙感情很深,时时挂念,常有书信问候。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这时候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里的山东不是山东省,而是华山之东的家乡蒲州。兄弟们和母亲留在蒲州,往年重阳节这天都要登高避邪,采摘许多茱萸回来插满屋里屋外。茱萸,是一种植物,多为野生,可入药。古
代风俗,九月九日这天,要佩茱萸囊,攀登高处,可除邪避恶。今年重阳,只有自己一人在外,登高插茱萸,就只少自己一个人了。这感情真挚自然,亲情浓郁。“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千古
名句,至今我们也常用来表达思念亲人的感情。蒲州,是诗人一辈子念念于兹的地方。登高的去处,当是万固寺、栖岩寺这些中条名刹。王维有灵,当记挂着家乡香火繁盛的佛寺,记挂家乡
满山遍野茂密的茱萸。诗人的感情,都是深沉而浓烈的。王维三十岁时妻子亡故,再没有续娶,他写的《相思》,就不单单是思念亡妻,而是思念更多的朋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婉转蕴藉,情深谊厚,现在还有人互相题赠。另一首送别诗,是为他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的临别赠诗,更是千古绝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多少送别诗,都是悲怆凄楚,而这一首却健朗明快,思念、留恋和劝勉融于清丽的景色之中,融于一种清爽健朗的感情之中,不消沉,不颓丧,意境新奇,情景交融,兴味无穷,余音袅
袅,成为送别诗的典范,历代诗界评价很高:“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之前所未道。此词一出,一时传颂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
耳。”(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唐以前没有,唐以后再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会当绝顶,不可攀援。这首诗唐时就被谱入乐府,歌唱时反复吟哦“西出阳关”一
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被称为“阳关三叠”,是唐代音乐名曲。
王维更多的、成就更高的诗是山水田园诗。中年之后,他厌倦**,一心向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更加热爱大自然和田园风光。他的田园诗静谧清新,朴素自然,格调高雅,立意新
奇,意境高远幽深,山水通人意,林泉俱含情。苏轼赞赏他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明了他的极高的艺术水平。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以王维的作品为最
高峰。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当之无愧的领袖。
王维一生醉心于诗,关键时刻也是诗挽救了他。开元中,张柬之为相,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后来张柬之罢相,朝政日渐松弛。王维是张柬之器重的人物,因而情绪也受到了影响,政治上
变得消极了。安史之乱中,王维没跟上玄宗西逃,被叛军所获,强迫他担任伪职。叛贼在凝碧池举行音乐活动,乐工歌女们想起被迫逃离的皇上,纷纷落泪。一位著名的乐师摔坏
乐器
拒绝演
出,被当场肢解,十分惨烈悲壮。这个事件王维没有在场,是他的朋友裴迪来告诉他的,王维听了,感今追昔,感情激动,就随口吟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情: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在伪朝,这当然是不可公开的。平叛后,担任伪职的人都受到朝廷处罚,而由于这首诗,表明了他的立场,加上他平乱有功的弟弟王缙要求以自己的功劳为他抵过,就免于处分,给予信
任,继续担任各种职务,后来还官至尚书右丞。尚书右丞是尚书省的**,分管工、刑、兵三部的工作,历史上就习惯称他为王右丞。王维就死在尚书右丞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再回蒲州来。
但他的心一直怀念着蒲州,牵挂着蒲州,有那么多反映蒲州山水田园的诗作为证。
另一位大诗人柳宗元(773-819年),虞乡人,也是少小离家游宦。他21岁举进士,26岁授集贤殿书院正字(校书郎),31岁任监察御史,后又擢升礼部员外郎。这期间,他加入了王叔文的
革新集团,参与了一系列朝政改革。朝廷政治得到改进,也触及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不久,改革失败,改革集团首领王叔文被杀,他和另外一些参与改革的**被降职下放到边远地方担任闲
职——司马,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就说的这件事,他就是“八司马”之一,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来,他又调任柳州刺史。仕途真是坎坷。而文章憎命达,愤怒出诗人,**不幸文场幸,中国因此
而产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淡而深远,清新而简峭,情感深沉,意味悠远。后来的文学大家苏轼说他的诗“似淡而实美”,“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评价的确中肯,我们最熟
悉的一首诗即是明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不屈的精神和孤愤的心情,都蕴含在这如画的江雪图中。说是写景,人格都被他写出来了。他祖藉蒲州,生前身后都被称为“柳河东”,对家乡的认同和感情比王维就更深一层。王维是怀念
母亲兄弟,他在家乡已没有了母亲兄弟,他就只怀念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若能像佛祖那样将自己化作一千亿个身子,一千亿个身子都会站在峰头遥望故乡啊!还有比这更深切的思乡之情么?身在千里之外的任所,他已厌倦**,总在想着家乡的事: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春怀故园》
遥远的故乡池水啊,我多么想回去作灌园人,但欲归不得,劳你空等了!诗情浓浓,思乡之情也浓浓。故乡是诗的国度,多么欢迎他这位流落在外的诗人啊,而故乡等回的,已是他的尸
棺。他四十七岁那年(元和十四年,819年),病故于柳州刺史任上。他一生清廉,迁棺埋葬的费用,都出于蒲州老乡、观察使裴行立。大文学家韩愈为他写了墓志铭,大诗人刘禹锡收集编辑
了他的遗著,名《柳河东集》。柳宗元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写作了大量的文章宣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批判唯心主义和天命论,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也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家、哲学家。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他们努力扭转六朝以来追求华丽辞藻忽视思想内容的文风,提倡朴实流畅的散文,对我国文风改革和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散文、
文论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宗元的祖茔,就在虞乡镇北郊柳家坳,柳氏后人尚有余续。现在,距蒲州老城不远的文学村,存有一块刻着“宗元第”的砖雕门额,这当是柳氏家族的一脉
分支。柳宗元当时是政治问题,就像后来的“反党集团”,这一脉家族离开老家迁居60多里以外,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当年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逐时为避免家族受到牵累,曾吩咐柳氏世家分
散外迁。还有一脉分支竟“弃府始徙至沁”,远迁到山水之隔的上党郡沁水县去了。沁水现在仍然人丁兴旺,家族民居成了一处文化景观。这里20世纪中叶出了一个大作家赵树理,是不是因袭
了唐代文宗的一些遗风,也未可知。蒲州也好,沁水也好,远迁归远迁,他们仍以柳宗元为骄傲。蒲州这一脉以“文学”做为自己的村名,在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柳宗元的朋友吕温(772-811年),几乎和柳宗元同年,也在朝里做官。他们和王叔文、刘禹锡等人都是好朋友,政治观点更相一致,对朝廷弊政深深忧愤。王叔文担任宰相,朝政革新,
柳宗元等具有革新思想的**都得到升迁重用,他出使吐蕃,就没有升迁机会,心理就不平衡。没多久,新的皇帝即位,王叔文集团受到很大打击,参与者几乎都下放外地,而他却没有受到
牵连。吕温做官有清醒头脑,注重农业生产,反对过分盘剥农民。他的诗也多有抨击时政、揭露豪门权贵生活腐化之作: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天下大旱,禾苗枯萎,滴水似油,而权门显贵却在扩建花园,移栽芍药,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移芍药。”作者心忧天下,同情民生的心情,
尽在笔端。揭露统治阶级腐朽,反映人民苦难,不在杜甫之下。
大历十才子,是说唐大历年间最著名的十位文人,蒲州就有两位:卢纶和耿炜。卢纶(737-799年)一生科举不顺利,但才名远播。他的诗文被宰相元载推荐给代宗皇上,被任命为阌乡
尉,后升任检校户部郎中。这中间他一段时间因病回乡,河中节度使珲减知道他的才名,亲自到卢纶家中请他担任元帅府判官。后来又有人向德宗皇上举荐他的才能,皇上问他现在在哪里工
作?回答是在蒲州府。皇上想见见他,就下诏令用驿马迎接卢纶进京,谁知恰恰这时候卢纶却刚刚去世了。到了宪宗皇上时候,还派人寻访收集卢纶的诗文。卢纶的边塞诗,写得气势雄恢,
可追高适、王昌龄:
其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这一组诗是在蒲州写的,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将军形象。他是珲减的元帅判官,对珲减有了一定的了解。珲减武功高强,却不像别的节度使那样飞扬跋扈,深得朝廷信任,主政蒲州十六
年,注重文化
教育
,宦绩斐然。卢纶笔下的将军形象实际是对珲减的颂扬。卢纶还有一首《蜡日观咸宁郡王部曲娑勒擒虎歌》,写的是珲减部下少数民族将军娑勒擒虎的事。珲减是节度使,
又是河中府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组织围猎,是娱乐也是训练。他的部下娑勒赤手空拳活捉一只猛虎,显示了珲减部队的威猛豪气。围猎想来是在中条山中进行的,作为蒲州人,在家乡
进行这样的活动,又是他崇拜的对他有着知遇之情的珲减组织的,他的心情肯定是喜悦的。这首诗刻画了少数民族将军的威武形象,写得准确生动,生气盎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叙事诗。卢
纶死在本土,就埋葬在栖岩寺的东侧。他的四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为他弥补了终生遗憾。四个儿子也都工诗文,影响也很大。到了文宗(827-840年)时代,文宗皇帝更喜爱卢纶的诗,还问
宰相李德裕卢纶有没有儿子。得知卢纶儿子们诗文也写的好,都在朝中做官,就派宦官到他的家索要了500余篇,自己欣赏。一位诗人受到四代皇帝的赏识,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耿炜比卢纶幸运些,宝应元年(762年)中进士,仕途也较顺利,官虽不大,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他年轻时喜欢习武,舞刀弄剑,演习阵法,有叛军作乱,他就参了军,很受人们敬佩。
《唐才子传》对他有很高评价。他刚开始写诗时,诗坛上是“钱刘”(钱起、刘长卿)闻名天下。他的诗知名后,与司空曙、卢纶、李端等十人并称于世,号“大历十才子”,诗名压倒了“钱刘”。
他虽然在京城做官,但对人民疾苦十分同情,写过许多伤老惜贫的诗。《代园中老人》是他的代表作:
佣赁难堪一老身,皤皤力役在青春。
林园手种惟吾事,桃李成阴归别人。
被人雇佣的一位老人,终年勤苦劳动却享受不到劳动果实。诗人为老人代言,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质朴无华,平淡自然,而意义深沉,有着一定的人民性,与杜甫、聂夷
中、李绅等诗风相近。
在卢纶、耿炜之后,蒲州又出现了一位大腕诗人——杨巨源。杨巨源生于天宝十三年(755年),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贞元五年(789年)举进士,考了个第二名,就是榜眼了。做过太常
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都是和文化教育有关的职务。他擅长用诗教育学生,学生都成了材,因此很有名气。他退休后,当时的宰相还很推崇他,以为他的文儒之名对朝廷有好
处,报告文宗皇帝给了他一个蒲州少尹的官。这是个名誉职务,不上班,只领工资,就是要他的文化影响。而他也确实是个独具慧眼的教育家和诗人,他不人云亦云,趋凑热闹,而是洞察深
微,善于从人所共见之处说出人所未见的情理。他的《城东早春》便是这样: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不是在写景,而是在论诗。这首诗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对于新诗人,新作家,新发现,新事物,你不能等人家“花似锦”了才去“出门看花”,才去肯定和叫好。你要在人家“绿柳才黄半未
匀”的时候就去发现,就去支持和爱护。有着这样的认识水平和爱才意识,当年他做教育工作当然是称职的,让他白领一份工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诗作当然还很多,写蒲州的诗作也很
多,前面提到的普救寺那首便是。元稹和表妹那一段“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他就是知情者,还写了诗来记这件事。杨巨源对家乡是十分怀恋的,退休后并不贪恋京城的繁华,立即回归乡
里。他青壮年时到了京城,宦海沉浮几十年,回到家乡,指着一棵树,说这是我先人栽种的;来到一处水边,说这是我幼童时钓过鱼的地方。乡人都为他的浓浓乡情所感动,都告诫子孙要学
习他不忘乡土的品德。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送杨巨源少尹序》的文章来纪念他回归乡里的事。
蒲州诗人,多是忧国忧民的,这是蒲州文化从小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原因,也是他们互相之间影响的原因。论起反映劳动人民疾苦,更要说平民诗人聂夷中。他的悯农诗,在唐诗中独树一
帜。聂夷中(837-?)是晚唐著名诗人,家庭贫寒,一直在蒲州乡下务植农桑,深知农民的艰难。咸通十二年(871年)他34岁,中了进士。但中进士不等于就是官,而要有权力部门和权威
人士推荐才行。他家境艰难,没有力量置办礼物巴结权门,就是现在说的没钱跑官,就在京城滞留了下来。这一滞留就是一、二十年,直到晚年,才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华阴县尉。他一辈子虽
然连个七品县官也没有当上,但他却是唐代顶尖级别的诗人。我们都熟悉他的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伤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田家》
反映农民惨遭剥削的痛苦生活,是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作品的重要内容。他的诗以朴素生动的语言,描绘鲜明的艺术形象,通俗流畅,音节和谐自然。还有那首更著名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首的著作权未定,另一说是李绅的。李绅仕途平顺,官至宰相,一直**得意。尽管也写些悯农诗,但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与自身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亲身从事
艰苦劳作经受苦难生活的人的深切感受,是会有极大的差别的。我们体味这首诗,从两个人的出身、经历和社会地位来判断,判定为聂夷中的作品才更合乎情理一些。诗人对种田的不易和粮
食的珍重,没有种过田的人根本难以理解,更不要说表现了。当然聂夷中想不到家乡蒲州现在是国家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蒲州农民发愁的是卖粮难,需要兴办企业进行粮食深
加工提高农业效益了。
晚唐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也是蒲州人。有特别意义的是,他是唯一一个以自己的诗和生命殉唐的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我们以后要专章写到。
还有王驾、柳中庸、阎防、卢简辞、卢简求等等许多蒲州藉诗人我们不能一一介绍。我们知道,是他们共同撑起了蒲州的诗的大厦,是他们共同书写了诗歌发展史上诗国蒲州的辉煌一页。
诗国蒲州,当然还会吸引更多的诗人慕名而来。
韩愈来了,写了《咏蒲州》: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冈。
宋之问也来过,写了《登逍遥楼》: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此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唐玄宗也来了,写了《晓渡蒲关》、《登逍遥楼》;王昌龄也来了,写了《驾幸河东》; 李益也来了,写了游《栖岩寺》;杜牧也来了,写了《驾幸河东》……我们还可以写出更多彪炳诗
坛的名字,他们都来了,都到蒲州来了:温庭筠、李商隐、元稹、张说、张九龄、宋憬、王建、储光羲、岑参、姚系、顾飞熊、唐彦谦、殷尧藩、薛能、李山甫、吴融、司马札、马戴、许
棠、张乔、项斯……
他们,以来到诗国古蒲州为荣。
诗国古蒲州,也以他们的到来为荣。
诗国
,
蒲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三朝太宰一代师臣蒲州杨博
•
武则天、太平公主与蒲州的渊源
•
大唐河中蒲郡的诗国酒都
•
走近永济蒲州新媒体视频团队
•
《中国文物报》“运城行”长与蒲州作胜友
•
长与蒲州作胜友
•
颜真卿蒲州擘窠大书碑现迹
•
清代蒲州知府周景柱 在河东的文化贡献
•
蒲州年产优质山药2000万公斤
•
蒲州陶工艺品再现蒲州窑千年传统魅力
•
明代蒲州城里的藩王
•
永济市公安局基层(蒲州)派出所建设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
永济市公安局基层(蒲州)派出所建设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
蒲州孟盟桥:已然远去的烽烟
•
盛唐蒲州的光辉一页
•
许浑诗中的(蒲州)乡愁品味
•
杨孟冬永济话蒲州
•
一座州府的繁华与沧桑——蒲州故城
•
先望立功勋——蒲州杨家的文化遗痕
•
千年古镇蒲州简史
•
永济蒲州“鱼”民同乐河鲜文化活动举行
•
蒲州杨家的文化遗痕
•
蒲州张允龄墓探访记
•
古蒲州戏曲文化
•
蒲州毁于金元河中之战
•
偏关县滑石涧堡蒲州印记
•
蒲州位列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
•
长城滑石涧堡城门出现“蒲州”字样
•
形意拳创始者乃蒲州姬际可
•
蒲州地名沿革考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