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阳村街道太阳堡村柴时兴、闫美菊19000余件毛主席像章彰显家国情怀

346 0
发表于 2023-3-29 09:47: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阳村街道太阳堡村柴时兴、闫美菊19000余件毛主席像章彰显家国情怀
15000余枚毛主席像章,伟人画像、丝织像600余幅,各个时期的纪念章300余枚,红色书籍1000余册……收藏了19000余件红色藏品的红色展览馆因义务宣传红色精神,广受赞誉;一家四代19口人,3名军人、9名党员,孙辈8人中有5名党员,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全国最美家庭、河东最美家庭、运城市最美退役军人……种种荣誉,是肯定,更是多年来坚守初心信仰、赓续红色血脉的见证。
阳村街道太阳堡村柴时兴、闫美菊19000余件毛主席像章彰显家国情怀
这就是河津市阳村街道太阳堡村的耄耋夫妻柴时兴、闫美菊。“信仰坚定,为国尽忠;本分做人,为亲尽孝”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他们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去年8月1日,两位老人将自己收藏的红色藏品全部捐赠给河津市委、市政府。河津市新规划了土地,正在加紧建设红色展览馆,让红色藏品惠及更多人。

坚守信仰 报答党恩
阳村街道太阳堡村柴时兴、闫美菊19000余件毛主席像章彰显家国情怀
3月10日,记者见到柴时兴、闫美菊夫妇,两位老人精神矍铄,腿脚灵便,思维敏捷。

“之前有外地企业和政府想要买我的这些收藏品,我都没有答应,我是想把这些留给河津人民。去年和河津市委、市政府完成移交,也算圆了我的一个心愿。”柴时兴说。

1940年出生的柴时兴,至今仍记得日本侵略者当时在离他们村子不远的地方扫荡、人心惶惶的可怕场景。也正因此,1957年,当听到征兵消息时,已经工作两年的柴时兴毅然报名参了军。在部队,他参加过十三陵水库劳动,之后又转战于海拔4500米的高山上,工作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山冰地里,与战士们长期流动作战,多次出色完成测绘任务。

感念党的培养之恩,24年的部队特殊经历,让柴时兴深深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他现在的一切。1981年,转业到原河津县水利局的柴时兴,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农田建设、防汛抗旱、水保治理……他勤劳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一线,为河津水利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0年,柴时兴光荣退休,继续发挥余热,先后担任了乡里的老干部管理组组长和关工委主任。在部队时,他就喜欢收藏毛主席像章等,后来回到老家,他时常带着这些藏品到学校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让更多人受到红色文化教育,他决定把红色教育办好。

【自费建馆 红色教育】

可以想象,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柴时兴和闫美菊的工资,除了给父母的养老费、孩子的学费,几乎全都用在了建馆上面。为此,他还专门考取了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参加工程师培训,取得了监理证,增加收入。他参与完成了河津水利、城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并将所有报酬,都用于红色教育中。

闫美菊说,老伴“只要看到红色藏品,不论花钱多少,都会想办法买回来”。有时碰到合适的藏品,他还向战友、朋友求助,甚至向儿女们借钱,大家也都很支持他。为了搜寻藏品,柴时兴跑遍了全国多个红色教育基地。

慢慢地,藏品越来越多,15000余枚毛主席像章,伟人画像、丝织像600余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各个时期的纪念章、功勋章等300多枚,红色书籍1000余册……汇成了一本丰厚的红色革命教育的生动教材。

近些年,夫妻俩对藏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自己院里创办了家庭红色珍藏馆,让更多人能够直观地感受红色教育。2013年,该馆被当时的阳村乡政府命名为乡红色教育基地;2018年,该馆被批准为河津市毛主席像章展览馆,同时被命名为河津市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河津市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近20年来,慕名前来参观展览馆的人太多了,他们共接待了全国各地游客17万余人。有时,他们也选择走出去,先后在周边20多个村庄,以及河津市区等地进行巡回展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好红色故事,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孝老敬亲 爱党爱国

展览馆的兴建,有柴时兴的功劳,也有老伴闫美菊的功劳。

闫美菊比柴时兴小1岁,两人1960年结婚,婚后的闫美菊,一直是这个家的坚强后盾。为了让柴时兴在部队安心工作,闫美菊孝老敬亲、侍奉公婆,照顾着一家老小。婆婆去世那天,柴时兴正在北京执行任务,不能赶回来,老人的后事都由闫美菊一人操办。

经部队批准,闫美菊还曾带着孩子随军过一段时间。在部队,她不仅照顾3个孩子,还常帮战士缝补衣服、拆洗被褥等,吃苦耐劳,毫无怨言。面对条件比较困难的战士家属,她还经常把粮票赠给对方。“五好军嫂”“爱兵模范”等荣誉,是大家对她的肯定。

柴时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到军师团和大军区奖励13次,1969年还作为军区代表,到北京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他打心底感谢自己的老伴,正是因为有了老伴这个坚强的后盾,才能有这一切。

后来,俩人为照顾老人,回到河津,虽然在城里上班,但一直住在村里。为了方便照料老人的一日三餐,闫美菊放弃了城里的工作,申请到邻村的水站上班。闫美菊对老人的孝心,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同样,柴时兴也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岳母多年,被评为河津“十佳孝子”。

展览馆举办展览时,两位老人经常自己制作展板、条幅。为了条幅美观,闫美菊经常要把数以万计的像章一个个取下,再排列成一个个字,既耗时又费力。

孝老敬亲、爱党爱国的夫妻俩,身体力行地为3个孩子树立了榜样。

一家四代 赓续传承


在柴时兴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非常大的伟人画像。柴时兴说,每次小孙子进门,都要深深向伟人鞠一躬,表达自己的敬意。

每年春节,回到家里,孙辈们都非常积极地参加柴时兴开设的党课,并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悟。他们从学校或单位归来,整理展览馆、宣传红色教育是必修课程。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孙辈们是这样,柴时兴的两个儿子更是这样。他们高中毕业后,就自愿参军入伍。在部队,他们时刻以父亲为榜样,处处奋勇争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父亲要办展览馆,没有场地,两个儿子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他们还将一个院子腾出来,装修一番,上面两层、地下一层,专门做展览馆。

每次有人前来参观,柴时兴和闫美菊都热情接待,最多的时候一天十几波,从天明到天黑。有时儿子们在家,也会担任讲解员,介绍藏品。

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俩精力大不如前,为了让这些藏品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们决定将自己的所有藏品全部捐出,把展览馆交给党和政府,让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永远铭记历史。

去年8月,展览馆顺利交接,柴时兴的19000余件红色藏品全部转移,仅用车拉就拉了七大车。采访中,两位老人还特意带着记者参观了曾经的展览馆,以及目前留存的一些书籍。

柴时兴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展馆,里面各个地方曾放着什么藏品,他都如数家珍。“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柴时兴说,接下来,待新的展览馆建成,会培养一些讲解员,他会尽心尽力讲述这些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一座红色展览馆,承载着历史,丰富着未来,就像是一座精神丰碑。柴时兴、闫美菊两位老人多年来的坚守,用初心和行动,赓续红色血脉,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奉献之路。

记者 王捷 见习记者 杨颖琦 文 / 记者 卫行智 图
19682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