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乡土之树与乡土作家

192 0
发表于 2023-5-16 08:52: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当目光与那株榆树在空中相遇时,起初我是有些惊诧的。

手中擎了一枝金黄色的菊花,我随着祭拜的人流,向着赵树理先生的墓冢走去。这是2023年暮春一个春风和煦的上午,无风,有温暖明亮的阳光在头顶照着,照着这个名作尉迟村的晋东南小山村:整洁干净的巷道、成排连片的民居、高下参差的绿树、绵延起伏的山峰,偶尔两三个在巷头观望流连的村民。

我们刚刚参观了赵树理先生故居出来。离赵树理先生故居不过一箭之地,是一个被苍翠树木环抱的山凹台地。台地依地势被规整为高差并不怎么显著的三个台面,如今是赵树理先生的长眠之所。赵树理塑像、墓碑及墓冢,均在台地的中轴线上。

在距离墓冢十几米远的地方,我就看到了那株榆树。看到那株榆树时,我感到一愣,刹那间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脚步也踟蹰了数秒钟。我继续朝前走去,那树越来越近,看得也越来越真切。没错,罩在先生墓冢上方的,正是一株榆树!

与周围的塔柏相比,它的树叶,是浅浅的淡绿,不够茂密,绿意不及塔柏那么浓重;它的枝条与树冠,略显散乱,不够圆润,不及塔柏那么规整有型;它的高度,与周围的塔柏相比,明显低了一截,也不及塔柏那么挺拔,那么气宇轩昂。

怀着端肃恭谨之心,我将手中的那枝黄花,插入先生墓冢前方浓密的灌木绿丛中。我对先生的那份由衷敬意,也永远留在这里陪伴先生了。

绕墓冢而行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株榆树:榆树长在墓冢的后半部,有碗口粗细,从根部往上,树干直溜溜的,再往上长,它的树冠开始变得微微倾斜,探向墓冢一侧,好像在用自己的身子为先生遮风挡雨。

榆树是华北地区最普通最常见的树种,我不曾料到,与先生灵魂如此亲密相依的,竟是这样一株普普通通的榆树。

如今,它就这样日夜守护着先生。风行风驻,树叶低声细语,似乎在与先生的灵魂交谈。

这种在华北农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随意栽种的榆树,如今和堪称树中礼兵的塔柏、雪松一起,组成了一个浓淡相宜的绿色方阵,拱卫着先生的安息之地。就像在肃穆庄重的调色板上,增加了特别生活、特别家常的内容,整个画面立即摆脱刻板僵化,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这样的布置,当然符合赵树理先生的性格喜好:他是个有趣的人,是创作出大量活灵活现文学人物的平民作家,绝对不喜欢千篇一律刻板教条。你看他笔下的人物,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铁算盘、李有才、常有理……哪个不是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呢?

榆树,是乡土之树,是把根扎在乡土、和老百姓最相依为命的那种树:饥荒年月,老百姓没有粮食,是榆树奉献出自己的花、叶甚至树皮,帮他们度过饥荒,从奄奄待毙的赴死路上,捡回一条命来。

赵树理先生,是真正的乡土作家。他是最熟悉农村、最了解农民的作家,是乡村变革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熟悉中国传统的乡村,看到了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也看到了乡村中代表进步因素的新人物。在他的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中,浓缩着中国乡村变革的影子,有代表新时代气息的小二黑、小芹,也有代表封建迷信、落后思想的“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结婚》的大团圆结局,寄托着他对乡村生活变革的理想。今天的赵树理,以作家身份而为世人铭记,被称为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的“铁笔”“圣手”。可能为更多人不了解的是,赵树理先生是在蒋介石大肆“清党”、血雨腥风的1927年毅然决然入党的早期党员,因此被阎锡山下入大牢,因无实证释放后流浪多年。1937年找到组织后,他坚定地重新入党。赵树理先生首先是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在他看来,文学创作是他工作的手段和方式,借以推动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在他那里,文学与工作、生活是密切融合的,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农村生活也绝不只是他文学创作的道具。赵树理先生是一个真正熟悉农村、真诚热爱农村的写作者,选择了为中国农民和中国乡村书写,他从变革乡村的理想出发,从生活的本真出发,从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出发,创作出鲜活生动、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反映乡村时代变迁的作品,走出了一条文学大众化的崭新路子,被誉为“人民作家”。

赵树理和乡村,有着天然的血缘及情感,他是村民们心中口中“我们的老赵”。作家康濯曾形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赵和我下农村……有个最根本的区别,即我去农村总还是‘下乡’,是从‘上面’回‘下面’,赵树理却毫无什么上下之分,只是‘回乡’‘回家’”。总想着是“下去”,是因为“心”还在上面,灵魂没有完全跟上身体一起行动;赵树理不同,他是“回乡”和“回家”——因为他的根和心,一直就在乡村,始终在村民们中间,他的灵魂和身体都在乡村。

赵树理先生是新中国极少放弃了工资、不报销差旅费的作家。他在北京有户口、有房子,回山西时把自己在北京购买的住房捐献了出去。最后,他的骨灰也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回老家——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

从尉迟村走出的人民作家赵树理,终于彻底回归生他养他的故土,一个有普通榆树在山脚旮旯、房前屋后随意生长的小山村。

乡土之树与乡土作家,赵树理与榆树——二者的精神气质是如此契合。

让作为乡土象征的榆树日夜陪伴先生,这样的安排,一定甚合先生心意。

王秀梅/文
20152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