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王通究竟在何处设教授徒?

253 0
发表于 2023-5-23 10:42: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吴晓征/文

    在河津历史上,有过三个著名的设教授徒典例,一是卜子夏西河设教,二是隋末大儒王通设教,三是明朝薛瑄设教。这三例设教授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中国历史进程。

    其中,王通设教授徒地在何处?这个争议随着旅游开发热,在稷山和河津之间都有研究。

    前几年,河津一些作家学者去稷山佛峪口东的山上拜谒文中子洞,并刊发游记。此事后,稷山人认为文中子洞在稷山境内似乎无疑。而据清光绪版《河津县志》记载,文中子设教处在河津北山的旁通峪。

    近日,笔者翻阅民国版《乡宁县志》,发现河津至稷山北山一带还真有两个文中子洞,只是王通讲学授徒地确实在河津一侧的旁通峪。

    据《乡宁县志》“山川考”记载,“康熙旧志载,双柏朴峪,在县正南八十里,有王通洞”。而乾隆旧志对此予以否定:“乾隆旧志云,今县南并无此峪名。县文中子洞二,一在旁通峪,一在佛峪东。”

    “山川考”中对旁通峪是这样记载的:“旁通峪,古碑作庞通峪,俗名庞统峪,九十里。在黄颊山半峪口,东西对峙。入峪,有新旧石城,石壁高四丈,中开罅,相距尺许,内有石潭似仰瓮。泉涌洭为池,名莲花池。缘半壁行,下盘道,碑名盘道。循峪出,即白牛溪。溪上名和尚缠,有永兴寺,明季山塌寺废。”

    而在“古迹考”中,县志对文中子洞是这样记载的:“文中子读书洞,额名‘飞云’,天生石龛,深三丈,阔四丈,中塑文中子像;暖阁东西土床二,东山石壁千仞,壁半,石如手形,土人名为‘仙掌擎月’。”旧《通志》(即《山西通志》):文中子讲堂在黄颊山。王绩《游北山赋》:“北岗之上,东岩之前,讲堂犹在,碑书宛然。”今无矣。

    而对稷山境内佛峪口东的“文中子洞”记载仅一句话:“文中子读书洞,百里。”

    从以上记载来看,足以说明王通讲学处在河津北山旁通峪,并非稷山的王通洞。

    文中子洞为何在《乡宁县志》中记载呢?是不是可以作为佐证?也许有人对此存疑。乡宁西南与河津和稷山相连,以紫金山为界。按过去地理界线划分,半山以上为乡宁地界。也就是说,文中子洞实际处于河津与乡宁的交界处,所以对此记载详细,其真实性也就毋庸置疑了。而乡宁与稷山也以紫金山为交,王通洞也在交界处,县志中有记载,也在情理中了。

    最近几年,不少人研究唐朝著名诗人、王通胞弟王绩为何称“东皋子”,普遍倾向于因地名而来。但东皋地在何处,却无人能说得清。民国版《乡宁县志》对此亦言之凿凿,说东皋之地原来也在河津北午芹后的旁通峪内。

    《乡宁县志》载,黄颊山,即旁通峪,峪有永兴禅寺,明季山塌寺毁,即文中子授经地也。多断碑,有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今全亡)。由峪北上,路峻,名阎王坡,数里复折东北,有石楼,上狭下广,状方正似楼,东山壁立,崩崖尤峻削,有文中子洞,洞北百武,由佛殿陟石梯而上(今殿在西北,亦名永兴)。又架木桥,桥西为王绩洞,峪外即东皋也。东皋下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东皋子栖此,赋之:“独居南渚,时游北山,西穷马峪,北达牛溪。”马峪,即遮马峪。牛溪,即白牛溪也。刘禹锡《王通碑》云:“在隋朝诸儒,惟通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士。”(碑今不存)

    从该志中我们可知,旁通峪中有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有王绩洞,洞外之地名东皋,“东皋下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东皋子栖此”。由此可见,王绩与其兄王通就生活在此,并设教授徒,所以自称为东皋子。
20233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