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童年麦收季 _王会亮

330 0
发表于 2023-6-20 11:48: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每年的农历四月、五月份,正是北方许多山村夏收的黄金时期。此时此刻,触景生情,禁不住就会想起童年时期收麦的场景……

我的家乡位于中条山腹地,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的孩提时代,家乡还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农耕基础设施差,基本上都属于人工劳作。尤其是进入仲夏,山村这个时段的麦收,成了一道不可忽略的工序,书写了一首壮观的劳动赞歌。

遍地麦黄,秀女下床。夏收时节,天空骄阳似火,太阳是一轮火辣辣的毒日,千万条“火箭”刺射着大地,万物“生烟”。这时候的农活最忙,这时候的村民最辛苦。在金色的麦田里,麦浪滚滚,人头攒动,赤膊上阵、银镰挥舞,勤劳的山里人是钢铸铜造、铁骨铮铮的硬汉,低头弯腰,对日视而不见。一天三晌,手不离镰、镰不离手,田间—路上—麦场,构成了三点一线,忙得时间没有了空隙,生活失去了规则。喝了这碗汤,忘了那顿饭,是山村夏收屡见不鲜的事情。太阳抹黑了山里人的肌肤,却亮了他们的心膛。道路上,牛车上阵,四轮欢唱,尘土飞扬,一辆一辆小平车或拖拉机载着农人丰收的喜悦,垒成了麦场上一个连一个的麦垛。

火麦连天,龙口夺食。缘于抢收,山里人最关心的是天气预报,最担心的是暴风骤雨。一阵飞机的嘶鸣,也会使人疑云顿生、提心吊胆,而此时的天气又偏偏是喜怒无常的娃娃脸,变化多端。一阵风儿刮,一片乌云来,暴雨也就为期不远。这时,视粮食如命的山里人,久经考验临危不惧,一边掩盖麦垛,一边唠唠叨叨骂老天爷黑了心、瞎了眼。当然,有时也会让人虚惊一场。怕就怕遇到那倒霉的连阴雨,没完没了,说不定还得尝尝麦芽的“甜头”。

其实,小麦割倒、拉到麦场,只是夏收的前半场“戏份”,还有一项重要的工序就是碾麦。现在的山村发展了,交通便利了,大型收割机基本上都能开到田间,整个夏收变得速度而轻松,碾麦早已成为过去的故事了。但在我小时候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碾麦的重任是由人、牛和碌碡共同完成的。在山村的麦场里,两头大黄牛被父辈牵着,角上缠着防晒的湿布,拉着一个沉重的碌碡,一圈又一圈地碾压在厚实的麦秸上,一转就是两个多小时。那慢条斯理滚动的碌碡发出的吱吱咛咛的声音,就仿佛唱着一首优美的歌谣,在山村的各个麦场此起彼伏……

记忆中有一年夏天,我因为骑在碌碡上,遭受了奶奶的巴掌。奶奶训斥我:夏天是不许坐在碌碡上的,否则庄稼就会减收的。也许是应了奶奶的话了,这年夏天偏遭连阴雨,好多家的小麦都出芽了,我家因为劳力少,出芽的麦子更多。于是,这一切的天灾就牵强地怪罪于我骑了碌碡。我清楚记得,那些日子,奶奶每天都是阴着脸色,整个夏季没有一丝笑容。

1985年之后,在改革开放、百业俱兴的时代浪潮催生下,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渐发生了改变,村民们购买的四轮拖拉机、三轮蹦蹦车、小麦脱粒机、扬麦机数量逐渐增加了,机械化操作的夏收韵味愈来愈加浓了。再后来,山村的道路越修越宽广、农田越建越平整,大型联合收割机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顺利入田,既省时又省力,以前耗时一个多月的夏收在一两天之内就顺利地完成了。正是缘于此吧,农家的麦场就渐渐变得清静了,为夏收出力的碌碡也彻底被村民冷落,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岁月似歌,记忆如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中国人奋斗的年轮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如今,再忆再议过往那些年夏收的琐碎片段,我的心里突然激荡出一种沧桑巨变、祖国伟大的深深感动……
20633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