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运城人
›
屈原与端午的相遇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屈原与端午的相遇
215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3-6-21 10:30: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顾炳鑫作品《屈原像》
安颜颜/文
端午虽然不因屈原而出现,但的确因屈原而闻名。汨罗江畔,高冠切云,长剑陆离,一首《离骚》诵声锵然……略微想一想这一幅诗人画卷,端午的意象便呼之欲出。若无屈原,单单一抹粽叶,几只龙舟,纵然香气怡人锣鼓喧天,只怕也承载不了一个厚重的端午文化。
站在21世纪的渡口回望历史,屈原与端午似乎天然无法割舍;只是屈原与端午的相遇,要比人们想象中曲折得多,也深沉得多。
未见屈原:
从《夏小正》到“恶月恶日”
将时间回溯至中华文明的起点,能发现端午文化的渊源有两端:一端是精英阶层的“礼”,一端是普罗大众的“俗”。
“礼”指的是夏朝就已成型的“夏至礼”,其形制可以从后世的文献中管窥。据《夏小正》载,夏代已确定“两至”,所谓“时有养日” “时有养夜”,“养”为“长”,“养日”即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了较为详细的“夏至礼”:“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
通过《后汉书》可知,在汉代,夏至前后需要用“朱索”“五色印”作为装饰,其原因在于这一天“阴气萌作,恐物不楙”。所谓“夏至一阴生”,北半球自夏至开始昼渐短、夜渐长,在阴阳家眼中这是“阴进而阳退”的体现,故而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扶阳抑阴”。夏商周三代朝廷均非常重视这个“阴气萌作”的日子,而汉代“兼用”了三代传统形成了更为丰富的习俗,而且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汉人虽然取夏至之意,但活动却转移到了五月五日。
为什么是五月五日?这就要提到端午文化的另一个民俗渊源:“恶月恶日”。“恶月恶日”指五月五日,早在《夏小正》中有这一日需“蓄兰沐浴、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说明“恶月恶日”早在夏代就已滥觞。不过“恶月恶日”真正的影响在于其如魔咒般的习俗。五月是毒虫疫病横行的月份,“暖气始盛,虫蠹并兴”,在医疗水平及公共卫生尚不发达的时代,此时出生的孩子本身就不容易存活,同时更会给母亲带来巨大的危险。孙思邈《千金要方》载“凡妇人因暑月产乳,取凉太多,得风冷,腹中积聚,百疾竞起,迄至于死,百方疗不能瘥”,王充《论衡》言:“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在中医观念中,妇人在产褥期极怕着凉,往往“浓铺褥,遮围四壁,使无孔隙”,这样的状态一旦遇到炎炎烈日,其痛苦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一恐惧演变成集体意识最终固化成习俗,就不足为奇了。
文化中的“扶阳抑阴”与生活中的驱邪禳灾相结合,自然将人们的视线转向药,《夏小正》中便已出现了“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传统。而这一天采的药也果然有奇效,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琐碎录》言“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于是五月伊始又成了采药、配药的良日。汉代夏至与五月五日逐渐融合,至西晋“端午”一词首次出现于西晋周处《风土记》时,“端午=夏至+五月五日”这一“端午等式”已基本成型。
这种印记直到明清时期依然强烈,很多地方志往往把端午习俗置于“夏至”这一条目来记录,如明代《绍兴府志》载“夏至……率数十人共一舟,以先后相驰逐”,这一融合过程恰能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合一呼应。
也因此,褪去龙舟的热闹、粽子的香糯,端午的“底色”归根结底还是求一份岁岁平安。薰苍术、饮雄黄、蓄兰沐浴、挂五毒幡、给孩子手臂上系“长命缕”……这些习俗都以祛病除灾为主,而且大多源于比屈原还古老的世界——而屈原与端午的邂逅,在漫长的历史中更像是一场姗姗来迟的意外。
既见屈原:
“诗人节”背后的端午再构建
朝鲜半岛、日本自古使用中国农历,在这一历法体系中,也不由得他们不重视夏至与五月五日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因而谱写出端午的另外两种可能:“江陵端午祭”和“男孩节”。恰如屈原这个“中国式”的意外,缔造了中国今天的端午。
在没有屈原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端午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那在中国,屈原与端午的邂逅又是什么样的呢?
《荆楚岁时记》《风土记》中虽然提到了龙舟和粽子,但并未提及屈原;直到南朝,屈原才与端午“牵上线”。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言:“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续齐谐记》本是志怪小说集,正史对屈原逝世日期语焉不详,从屈原绝命词《怀沙》的内容直指孟夏时节来看,屈原可能逝世于二月至四月,但不可能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水。“端午为纪念屈原而设”的论断,自然难逃古代史家的法眼。
考虑到文献记载与历史相比往往具有滞后性,屈原与端午的“邂逅”很可能发生于六朝时期。不过这一“邂逅”并不唯一,在不同地区,端午还有纪念勾践、曹娥、介子推、伍子胥的传说——于是中国端午的问题其实不是为纪念谁而设,而是人们为什么选择了屈原作为端午的纪念对象。
然而这很可能又是一个“伪命题”。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屈原的道德品格、气质才华的确更容易得到古代士大夫阶层的青睐,但这个前提是中国古代端午确实以纪念屈原为中心。但事实上却是,端午习俗直到明清时期依然以祛病除灾为主,借各类药物驱除瘟疫的期冀,要远远大于纪念屈原的诉求。《续齐谐记》中楚人“投水以祭之”的故事纵然为真,也只是屈原与端午之间一场很偶然的“邂逅”,而屈原与端午真正“结缘”的历史,不过百年。
1940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家依俗将“屈原殉国日”设立为“诗人节”加以纪念,并在第二年于重庆举行了第一届诗人节大会。节虽名为诗人,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节日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士气的效果。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再构建,屈原与端午之间的联系已经在大众视野中生根发芽。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文艺报》在社论《屈原和我们》中更将屈原的形象推向高峰:“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由这些而来的人格上的感人力量,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感动着我国人民。在艺术上,他也影响了我国文学两千多年。”
随着屈原地位愈加崇高,借端午纪念屈原的习俗便愈顺理成章。2008年,四大传统节日终于从民间走入官方视野,成为四个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节日习俗从来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沉淀、变化与再构建的动态过程。于是,近代文人崇敬的爱国诗人屈原,与古代士大夫仰慕的那个忠君谏臣屈原成为一体两面;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端午节在经历了“屈原殉国日”与“诗人节”后,为千年前的那个端午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涵。在今人的重构过程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强化,“祛病除灾”的说法则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而被淡化,这一倾向过滤至大众视野,自然形成了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印象,而《续齐谐记》中的惊鸿一瞥,也便成了今人眼中的历久弥新。
(《文汇报》)
屈原
,
端午
,
相遇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与南风相遇 张桃枝 散文
•
端午粽飘香 梁 冬 散文
•
诺亚财富24届春招:4300+美好相遇,开启诺亚全球招聘新篇章
•
端午小诗三首 诗歌 垣曲 席腾华
•
“端午情 蒲坂缘”文化进景区主题活动在鹳雀楼举办
•
盐湖区北城街道新桥社区“粽情端午,欢聚一堂”
•
盐湖区凤凰社区开展“端午情 聚民心”主题活动
•
河津市城区街道虎岗社区端午亲子 传承传统文化
•
盐湖区理想城社区、运城市公安局 沉浸式体验端午传统民俗
•
河东书房·北城街道馆 粽叶飘香 端午情浓
•
盐湖区学府名都社区 端午粽飘香 和谐邻里情
•
盐湖区马家窑社区 缝香包 吃粽子 过端午
•
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 粽情飘香过端午 关爱老人送温暖
•
黄河大梯子崖景区端午假期旅游热度攀升
•
河津莲池社区“情浓端午、‘粽’享安康”
•
运城市邮政分公司 入小区 过端午
•
运城市市场监管局 端午到 粽飘香
•
运城公路分局长直公路超限检测站 过端午 送祝福
•
盐湖区学苑社区 浓情端午 童心相约
•
盐湖区河东东街社区 多彩活动 共度端午
•
采桑子 端午 诗_
•
运城东星时代广场 这个端午 与“粽”不同
•
端午习俗知多少
•
盐湖区西花园社区 主题活动迎端午
•
盐湖区禹都花园社区 浓情“粽”意话端午
•
浓情端午的灵魂 散文_杨稳定
•
闻喜县桃李华都小区组织有包粽子、绣香包、画老虎等端午主题系列活动
•
临近端午,夏县街头用艾叶、朱砂等材料制成的香包琳琅满目
•
稷山县学苑小区开展主题活动迎端午
•
粽香与屈原 诗_王会亮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7321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运城影像
河东文学
运城快报
运城告示
百科进阶
讲运城读运城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