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大暑三秋近

317 0
发表于 2023-7-26 10:56: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大暑三秋近
当太阳如约抵达黄经120度与地球遥遥相望时,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便隆重登场,给人们带来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高温桑拿”模式的开启。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大暑则炎热至极。古籍《逸周书·周月解》中记载:“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长、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最多的节气,是万物繁茂、生长迅猛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有这样的注脚:“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大暑亦是如此。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变,它们怕热,白天避暑于草丛中,夜间才出没。夜空皓荡,星月璀璨,地上的萤火虫四处飞舞。一种诗意的虫儿,把闷热的夏夜撩拨出丝丝缕缕的清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来说,那穿梭的美丽流萤永远是闪烁在童年夜晚的一抹乡愁。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天气开始闷热,土壤也很潮湿。大暑时节,湿气浓重,令人十分难耐。三候大雨时行,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里,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民谚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等说法。老话说“靠天吃饭”,其实靠的是夏天吃饭。夏天,高温和适量的雨水对庄稼生长十分有利。盛夏时节正是百谷生长、万物造化的时候,秋天的果实主要得益于夏天雨水的滋养和孕育。

对于大暑之热,古代的文人雅士从不吝惜笔墨,纷纷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唐代杜甫的诗《夏夜叹》中有诗句:“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把大暑时节的炎热描绘得十分形象。宋代曾几的诗《大暑》写道: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火辣辣的太阳不知到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唯有用几卷经书、冰凉的瓜果来打发这漫长的时光。宋代司马光面对盛夏酷暑,发出了一番人生感慨,同时,也揭示了初秋将至的自然规律。他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诗写道: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苦夏时节,捧读脍炙人口的消暑诗,不仅能领略夏天的诗意之美,也能从书香中觅得一方清凉世界。

当炎热成为暑天主角的时候,人们开始通过美食来调剂身体,达到清热、祛暑的效果。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说在一些北方地区,民间有食饺子、面条、烙饼和鸡蛋等习俗。而在一些南方地区,除了食用寒凉之物以解暑外,还有食用温热之物以消夏的习俗,例如福建莆田地区,每年大暑时节,人们喜欢吃荔枝、温汤羊肉和米糟等。广东、台湾等地还有饮凉茶、食仙草、吃凤梨的习俗。

古语有“冬病夏治”。中医讲辨证施治,冬季阳气不足会导致许多疾病,三伏天的炎热能帮助人们将累积在身体中的寒、湿等致病因素排出体外,对治疗疾病有辅助作用。这是中医遵循自然之道的规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当大暑用骄阳似火全力演绎着夏天最后的风采之时,世间万物已悄然起身,准备向秋天进发。

马晓炜/文  (《兵团日报》)
21014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