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重文息武,奖励手工业生产,在钧台建立官窑,并把钧瓷定为御用贡品,钧瓷也由此得名,当王公大臣立下汗马功劳,黄金美女、高官厚禄不能表示皇恩浩荡的时候,皇帝才赐予钧瓷以示奖励。所以留下“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君赐)一件”的美誉。钧瓷是门综合艺术,以八美、五色、神、奇、妙、绝闻名于世。八美即:难、独、型、釉、音、玉、纹、景。
“难之美”是指钧瓷烧造之难。“十窑九不成”、“共计一手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因其难而愈显钧瓷艺人的辛勤之美,冷峻崇高不屈不挠民族精神在此追求实现,赢得“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
“独之美”是指神后钧瓷秉龙(大龙山)、凤(凤翅山)之灵气,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独一无二的钧艺富有流光溢彩、灵动透活的神韵,故曰“钧无双”。
“型之美”是指造型之美。或线条粗放、或须发清晰、或墩厚朴实、或精巧玲珑的造型,既继承传统,又创现代意识。使得五彩缤纷的釉色得以附就,韵味倍增。
“釉之美”是指釉面的玻璃化,五彩渗化的美感,钧瓷釉是窑变釉——一种二液分相釉,既保持青釉晶莹透澈的光亮,又有湿润如美玉的乳浊现象。使钧瓷“五彩斑烂”,精美绝伦。
“音之美”是指开片声像古筝叮铃,铃之清脆,雨击铜器的音质之美,恰如“玉涯金声”悠扬萦耳,如坠仙境。
“玉之美”是指晶莹剔透,光滑玉润的釉面产生的玉感,也称“钧玉”。誉为“千秋艺苑传钧瓷,白玉为魂艳不妖。
“纹之美”是指钧瓷的鱼子纹、珍珠点、蟹爪痕、冰片纹、袈裟片、孔雀衣、蚯蚓走泥纹、星辰满天、春风化雨等纹的形成起到了极强的装饰效果。这些纹路或像枝藤连接绿叶;或像树根撑起大树;或像春蚓松动土壤;或像鸥鸟夕阳唱晚。
“景之美”是指钧瓷釉面出现暮沉霞飞,长河落日,红梅傲雪,仙山琼阁等景观画幅而成为极品。被无数文人骚客倍加推崇,令人浮想连篇,思绪无限,使身心得到艺术的陶冶,尽享自然之神韵,超越诗、歌、画所能涵盖的内容,进入超脱世俗的境界。
欣赏钧瓷,观之,赏心悦目;听之,如雨击器;摸之莹润滑腻;想之,余味无穷,调动观者所有的感管,投入对钧瓷艺术的品赏之中——心灵净化,灵魂升华。民间流传:“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雅室无钧,不可夸富”而外国人更称之为:中国宝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