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见闻

191 0
发表于 2023-10-26 11:04: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见闻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薛民在讲解为村民办实事情况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见闻
西磑村女子威风锣鼓队在西磑广场表演节目

记者 苏黎原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位于河津市北大门,209国道和稷西路纵横穿村,素有“耿地咽喉”之称。这里背靠吕梁山,南眺汾河,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也是远近闻名的“小曲之乡”。

西磑小曲是西磑村群众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创作流传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有生活歌、情歌、诙谐歌等类型。多年来,西磑村村民秉承本村先辈流传的“盘山渠”精神,艰苦朴素、热情奋进,从过去背炭、拉炭到如今跑运输、搞养殖、谋产业,家家都有奔头,生活越过越红火,也唱火了西磑小曲。

进入新时代,西磑村村“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方法,破解发展难题,书写了这个“小曲之乡”的新乐章。

镜头一:特产

吃饭穿衣亮家当。人民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好,从吃穿上就能看出来。

10月8日,中午,吕梁山下,西磑村北,村民陆陆续续来到刚落成的第二便民餐厅吃席。这是一座四合院样式的现代建筑,院中间有喷泉,四周是隔成小间的餐厅,整洁大方。

菜品由一条龙服务队承办,全村一个标准,干净卫生,口味家常。馒头则由帮扶车间试生产,颇受欢迎。当天,有关部门正在验收这个帮扶车间,村集体重点发展的馒头产业就要诞生了。

说到馒头,有故事要讲。西磑村全村共993户2711人(常住人口2200人)、65名党员、4个居民小组、80名村民代表,2022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但主要依靠青壮年男子进厂务工或外出创业。妇女大多没事可干,十分渴望村集体组织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村里有许多身怀剪纸、花馍、根雕、荷包制作技艺的手艺人。同时,现有的第二便民餐厅有空闲房间,水、电、气等设施完善,可以改造成食品加工车间、手工艺加工车间,可以动员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规模化制作手工制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民说。

西磑村说干就干,迅速成立帮扶车间,一笼笼雪白的馒头走上红白事的餐桌。帮扶车间投入正式生产后,预计可带动数十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至2000元。

馒头只是开始,在村“两委”的长远目标里,只要馒头蒸出了名堂,下一步就生产花馍、油糕等特色食品,再接着就挺进面粉产业,让西磑村食品成为附近乡镇的特色品牌。并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在线上搞销售。目前已建成一座电商工作室,计划建设三个小店,都来售卖西磑特色产品

发展第三产业,是村“两委”对村情深思熟虑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西磑村有600亩地陆续出租给企业,现今村里的耕地仅有160多亩。既然农业没了前途,村“两委”就利用企业每年交付的60万元租金,发展基础设施,为村民创业提供条件。

2020年,村“两委”三名主要干部以自己的50万元存款为担保,为40个农户从银行贷款300多万元,帮助大伙发展养殖和运输业。村里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协调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如今,养猪专业户的规模普遍达到三四百只,养牛专业户存栏大约三四十头。其中,村民范聪民贷款10万元养猪,现存栏200多只,2022年收入10万元。

镜头二:说事

为了畅通言路,西磑村村“两委”高度重视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上的“村民说事”栏目,对群众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及时回复,认真研究解决。

9月13日,村民宁丽华在平台上发问:最近村里水龙头流出的水老有杂质(木头渣、小石子),水也小了,能否安排人看看是什么情况?当天,薛民公开答复:范军奇(负责水电的村干部)办,对水库分别进行清理,彻底解决问题。9月17日,范军奇公开答复:西边蓄水池已清理消毒完毕,东边蓄水池过几天予以清理!9月22日,范军奇再次公开答复:东边蓄水池清洗消毒完成,两个蓄水池里的杂质都被清理出去!

下面这件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作了报道,广为人知。西磑村有个风俗,谁家有人结婚,除了婚礼当天要摆宴席,婚礼筹备的过程中还要请客吃饭,少则十来桌,多则20多桌,按照村里每桌六个碟子八个碗的习俗,最少要花1万多元。大家对此都有意见。村民薛效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发出去,没想到书记看了以后立马进行议事。”只用了5天的时间,红事前议事不摆宴席就形成了决议,写进了西磑村的《村规民约》。

而在使用这个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之前,西磑村和河津市其他的村庄一样,在乡村基层治理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西磑村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大屏幕就设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工作情况一目了然。早在2005年,西磑村就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尽心尽力地落实上级惠民政策,认认真真开展便民服务,形成了对上服从、对下尊重的良好传统。

西磑村的便民服务,实现了干部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工作从“减负”到“增收”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就是原来是干部让村民干,现在是村民让干部干。位置的变化倒逼干部转变了作风,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个转变,“减负”就是减轻群众负担。村“两委”代办许许多多群众的私事,比如二代身份证办理、宅基地确权、医疗保险的缴纳,等等,村民只要来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能代为办理。

村“两委”专门购买了三台打印机,专门为全村的学生打印学习资料,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5岁以上老人在此一日三餐仅需4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多年来,村“两委”还陆续建成三栋住宅楼,优先提供给分户的年轻人居住。为村民“减负”,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安心在外创业或务工。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就是“增收”。

镜头三:乡愁

石板老街存历史,青砖旧院记春秋。

因为地处交通要冲,西磑村拥有长达1000多年的建村史,镇磑堡门楼距今已有1570余年历史。在村东的文化游园北侧,西磑村投资160万元,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村史馆,如今已投入运营。

村史馆占地3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外观似低矮民房,着意突出千年沧桑。以文化为魂,内设解放后生活馆、四十年代生活馆、人文历史馆、历史沿革馆、董其武将军馆、范居江馆、非遗馆、农耕文化馆八大展馆。搜集了从北齐始建的土城古堡到建国初期村民使用的农耕用具、老物件等123件珍贵藏品,展示了西磑村花馍、面塑、馓子、手工布鞋、荷包、布老虎、根雕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描绘出西磑村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将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化,凝聚乡土情怀、留住乡愁乡情。在村史馆巷道内逗留,循环播放的西磑小曲令人思绪万千。一个村史馆,留住了西磑小曲,留住了千百年来的历史,也留住了西磑村群众的奋斗精神。

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西磑村投资83.8万元,正在打造一座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西磑民宿,以期用胃的享受、农家的滋味留住游客。发展庭院经济,让时鲜蔬菜以最短距离走上餐桌。同时,上级政府投资500余万元,在西磑村建设三个驿站,形成小型汽车服务区。游客到西磑村自驾游,进村后,车可以放到驿站里清洗保养,逛完了、吃美了,再开车回家。

西磑村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50户、四星级文明户359户、三星级文明户60户;开展“四好家庭”“好媳妇”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成风化人。现在,西磑村已经形成全民参与卫生清理的氛围,“每天早起十分钟,保持全村常干净”从一句口号成为一种常态。

近年来,西磑村先后荣获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运城市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面红旗”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年,西磑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表彰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迅速声名鹊起,全国各地考察者纷至沓来。今天,徜徉在西磑村的大街小巷,听小曲,话家常,品历史的沧桑,享农家的恬淡,深深感到,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就要展翅高飞了。
21762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