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钟建民:拆了机器用零件不叫解放生产力

189 0
发表于 2023-11-26 16:35: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一个基础性的产业,连它的从业人员自身的再生产都保证不了,连它的从业人员都留不住,振兴乡村也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了!

  谈到我国农村推行责任制的改革,有些网友分析认为,最大的好处不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而是解放了生产力,让农民自由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这种看法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说农村改革解散了生产队,从而使农民可以个体选择经营方式,这是解放了劳动力,而不是解放了生产力。

  一,一位网友的质疑。

  有位网友(今日头条:2023-11-19 16:32·接不了轨)就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说包产到户是解放生产力了?》为题专门谈了这个问题:

  “解放生产力这是由于劳动工具的改变而发生的。包产到户后中国大地上一下子把刚刚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机械化工程彻底废掉,重新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直到2010年农村的机械化程度才赶上生产队后期。显然从这个角度说解放生产力是说不通的,万万没有的事。那他们口中的解放生产力是干什么了?他们说是农民可以外出打工了。打工是干什么?这个只有打过工的人是知道的。但这和生产力怎么能扯上关系了?

  那些年农村的生产力是一点也没有提高,至于打工,我见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听过的没有一个能过上好日子的。除了牛马般的劳动,很难得到劳动报酬不说,很多人很多时候都面临着各种危险。受伤几乎是天天发生的事情,有了问题连个说话的地方都没有。希望那些污蔑毛主席的人有有一天会良心发现,不在说这样的话。”

  这位网友事实上是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二,现在的农业面临的现实是什么?

  如果我们说的解放生产力是农业生产力的话,那么,解散生产队只是解散了集体形式的农业生产力,而使农业生产回到原始的个体生产力状态。是的,生产队的解体确实使农民自由了,这种自由不仅可以让农民有选择如何种田的自由,同时也给予了农民选择打工、做生意因而可以把耕地抛荒的自由。现在我们看到,人多地少的大国,一方面是大量进口粮食,而另一方面是农村空心化、农民老年化、耕地抛荒的现象日趋严重,而更致命的是,我国现在的种田成本高昂,农民如果单纯依靠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尚可,但要解决就医、抚养孩子等基本需求却满足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连劳动力再生产也不能维持了,这与生产队时期一对夫妇抚养3、4、5个孩子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什么?就是农业的边缘化。农业,如果连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连自身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那么,它整体行业的发展就必然会趋向衰退和淘汰。而对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的年轻人可以远离农村,依靠打工过日子;我们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解散生产队恢复自由,从而沾沾自喜。但是,你如果稍稍把眼光放大一些,想一想如果之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进口粮食不能持续的情况,那我们又会面临一种什么状况?

  三,拆了机器用零件,不是解放生产力,只是恢复原始生产力。

  我国的改革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口号下进行的。但是,对于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才是解放生产力、如何才是发展生产力却不甚了解。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叫做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事实上就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生产队的集体生产方式解散了,因而农村的劳动力也就没有了束缚。这如果可以称为解放的话,那是解放了劳动力。而如果从生产力的角度说,则是解散了农业生产的集体生产力。

  生产力是有现代生产力与原始生产力的区别的。

  农民个体经营的生产力,这种采用个体劳动+简易工具所形成的生产力,就是原始状态的生产力。而采用分工与协作的有组织的生产力叫做现代生产力或社会化的生产力。采用行政手段解散人民公社,恢复农民的个体经营方式,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把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拆除,还原个体劳动的原始方式,形象一点说,就是拆了机器用零件。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能够战胜封建社会的小农生产方式,靠的就是分工与协作的社会生产力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机器大生产。在使用机器大生产之前,产生了工场手工业,就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佣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资本论》第十一章:协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具有个体农业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生产具有分工基础上的协作而形成了生产方式的整体性。什么是协作呢?“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马克思 《资本论》第十一章)。协作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使个人劳动具有了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一是协作节约了生产资料。

  采用生产队的方式,让农民进行集体生产,让擅长撒种老手来撒种,让有文化的年轻人做农技员,让精细的人做会计,让长于管理的人做队长,让年轻力量大的劳力做重体力劳动,让妇女和年老之人做轻松的农活,使整个生产队的社员取长补短,把各个分散的个体变成能发挥各人长处的有机整体。这就如形成了一台更有效率的机器。这是把零件组装成机器,形成了大于个体劳动生产力相加总和的整体性的功能和效率。这也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能够战胜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

  生产队类似于集体生产的工场手工业,是形成了整体性功能的社会化生产力,而分户单干的个体经营则是原始方式的生产力。因此,推行承包制的改革、并发展为分田单干的变化,其实质不是解放生产力,而只是把具有整体性功能的社会化生产力恢复为原始生产力。

  四,个体经营的恢复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小农个体生产模式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是十分强大的。许多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在纪律约束条件下的集体生产方式,他们有一种不习惯;同时,对于人民公社这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家庭生产方式相比是一个新东西,使囿于传统观念人看不惯、不舒服;因此,在解散生产队那一刻,许多农业劳动者会有一种轻松感,终于可以自由自在了,而一些习惯了产权思维的专家、学者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与此同时,农村的干部也省心了不少,粮食多得少得,都是各家各户的事,再也不用做领导的去操心了。因此,把一堆零件组装成功能完备的机器是千难万险,但把一台机器拆了却是非常容易。

  但是,随着单干模式的展开,实际问题马上出现了:

  1,分田单干形成了额外开销:

  譬如一个生产队,三十户左右的人家,一百多口人,200多亩地,本来生产队用一大一小两台脱粒机(四工位和两工位的各一台)就可以解决队里的脱粒问题。但是,在分户单干之后,虽然每户的责任田多的只有五六亩地,少的是二、三亩地,那30户人家每户都要买一台脱粒机和一只马达,需要七、八百元的费用。这在当时粮食价格很低的情况下,承包户靠几亩责任田,需要多少年、增产多少斤粮食才能补回这多出来的开销呢?

  假如我们认可推行责任制的改革多打了粮食,那么因为这种改革多增加的成本费用能不能与增产的粮食相平衡?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这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浪费生产力?

  对于这种得失应该如何计算?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虑这样的问题?

  2,回归原始种植状态:

  还有,到推行责任制时,许多生产队都已经有拖拉机了,但分户单干时,谁有钱买来使用?如果大家都买不了,怎么处理?本来生产队已经实行了半机械化,但分户之后,别说拖拉机,连耕牛也用不起(一家几亩责任田,养一头耕牛也不合算),于是只好再回到人工翻田、斩土的原始种植状态。

  3,分户单干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虽然只有几亩地,但人工翻田毕竟很吃苦。于是,有人便想出了简化作业环节的做法,称之为懒种田:例如,原来种麦子,需要在稻子收上来之后,翻耕,把泥土打碎,施肥,撒种、盖麦,挖沟等工序才能完成。分户种植之后有人便想出了节省的做法:在稻子还没有收割之前一星期即撒下麦种,待收割稻子时,即已经长出麦苗,挖个排水沟就算完事,至于化肥则乘着那个时候下雨了撒一下,麦子就种好了。至于如此施肥的效果如何,管它呢,反正自己的责任田自己做主,旁人也不会说什么,至于产量高低更与别人无关。许多人说,为什么生产队一年干到头,有干不完的活,包干到户怎么干个一两个月即完事了?原因就是分户种植自由了,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层出不穷的种植方式都出来了。于是效率大大提高了。

  4,为什么耕地会被抛荒?

  农村耕地被抛荒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的、现实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农村,农民仅靠种田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生存发展需要而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的农村,农民靠种几亩田,只能度个温饱,若要培育子女、让自己的孩子顺利成家立业,甚至还要抚养老人的话,那微薄的种田收入已经远远不够。也就是说,现在农村的农民,仅仅依靠农业生产已经不能维持最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了。

  基本原因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基本没有什么发展;而农民的生存环境,随着市场化改革,其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生活成本大大提高。过去虽然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但每个农业劳动力也可以种个几亩地;而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却没有多大提高,在不能实现以大块田为基础的高度机械化的情况下,许多地方一个农民所能种植的也还是那几亩地;相反,农业生产成本却大幅提高,因而农民的收入相对而言是减少了。所以,解决温饱沿可,但你不能生大病,因为现在的医药费太贵了;你不能培养孩子,因为现在的教育费用负担不了;你买不起房,因为现在的房价太高了。你仅仅靠种田,生了儿子,却不能供他读书;买不了房又娶不了媳妇。这就是许许多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抛下妻子儿女外出打工的现实原因。

  于是,家里有老人的,则老人承担了种田的责任;家里没有老人的,那耕地也就只能抛荒了。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如果说真的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那它同时也解散了已经形成的集体形式的农业生产力,从而使农业生产回到了原始的、一家一户的种植状态,由此带来两个明显的结果:田块的碎片化限制了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可能性,而局限于一家一户的规模则限制了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的可能性。而没有高度机械化的实现,农民的种植的劳动生产力难以提高,当然农民收入也难以提高,这是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原因所在,也是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没有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实现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也难以朝着农、副、工全面展开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难以实现的根源所在。

  农村改革,从最终结果上看,事实上是解散了农业生产力,不只是解散了集体生产力,而且部分解除了原始状态的个体生产力。

  一个基础性的产业,连它的从业人员自身的再生产都保证不了,连它的从业人员都留不住,振兴乡村也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了!


钟建民 · 2023-11-26 · 来源: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公众号
22057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