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河东文学
›
冬至的饺子 美文 垣曲 席腾华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冬至的饺子 美文 垣曲 席腾华
246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3-12-19 16:24: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节日。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家乡这块叫冬至,也有叫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节的。
冬至和清明节一样,又被称为活节。为什么它有如此称谓呢?是因为它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称其“长至节”,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
天。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变长了。甚至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或者称其“亚岁”。我国有的地方更有
把冬至当作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
因为,冬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它可以上溯到周代。当时国家即有于此日祭祀神鬼的活动,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的说法。到了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
祭,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这个规矩一直沿袭。魏晋以后,冬至贺仪“亚以岁朝”,并有臣下向天子进献鞋袜的礼仪,表示迎福践长;唐、宋、元、明、清,各朝都以冬至和春节并
重,百官放假数日并进表朝贺,特别是在南宋,冬至节日的气氛比过年更浓,因而有“肥冬瘦年”之说法。由上可见,由汉及清,从官方礼仪来讲,说冬至是“亚岁”,甚至“大过年”,绝非虚话。
究其原因,主要是周期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而冬至日总在十一月初一前后。此外,也有古人认为冬至与“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观念有关。
冬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记得小时候,那年的一天早晨,我刚起床,看见母亲买回了羊肉、洗好了萝卜、白菜、葱······我好奇地问:“娘,弄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
母亲说:“儿子,明天就是冬至了,弄这些菜就是要包饺子啦。”
我听完母亲的话,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虽然以前也吃饺子,可我从来还没有吃过自己亲手包过的饺子。于是,我问母亲:“娘,今年冬至的饺子是不是能让我亲手包个尝尝?”
吃过中午饭,母亲就开始忙了起来,她首先剁好了饺子馅,我说:“娘,是不是让我先学第一步,和面?”
母亲说:“可以。”
于是,娘教我把面倒进和面盆里,然后一边往面盆里浇水,搅动面粉和面,我照母亲说的程序做,可是一会儿两只手就被湿面粉粘住了。娘立马往我的两只手上撒了些干面粉,让我两只手揉
搓着,才把湿面筋弄干净。以前我看着娘和面时的动作,看着挺简单。今天这面到了我手里和着,咋真难呢?接下来我在娘的指导下,笨拙地使了好大劲,才把面揉到一块。
紧接着是把和好的面团,拿到面板上,揉面和擀皮。娘教我在面板上把面揉匀,切成几个小块,又把一小块搓成长条,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压扁。娘怕我弄不好,先给我做了个示
范,她左手捏着压扁的面团,转着小圈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一个小面片。我拿起擀面杖,学着娘的样子做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小面片一到我手上,就变得不听话了,我右手拿着擀
面杖,左手拿着面饼,可是怎么擀也擀不圆,不是面片粘在面杖上,就是不听使唤地擀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我说:“娘,我做着,咋真难呀?”
娘包着饺子,鼓励我,说道:“挺好,挺好。”
听着娘的鼓励,我一个面片比一个面片擀的好。
学会了擀饺子皮,紧接着我开始学包饺子,我右手从面板上拿起一块面片,放在左手上,右手拿起小勺子剜了一块饺子馅,可是,这边捏好,那边露馅了。
我想:我再包一个试试,就少放了一点馅,捏好一看,虽说没漏馅,可放在那里,给娘包的一比,就像一个半圆的面饼,难看极了。娘看着我泄气的样子,就手把手地教起来 ,她让我拿起一
块面片,放上馅,然后把面片合起来,先在中间一捏,再向两边捏,直到没有缝了,就成。我学着娘的指导,包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娘说我有进步,我的心里才美滋滋的。
在母亲和我的共同努力下,饺子终于包好了。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娘又教我怎样煮饺子,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要开锅了,娘首先盛了两小碗,插上筷子,让我端在“家庙”牌位
前的桌子上,并点上了三炷香,烧了纸钱,她让我跪在“家庙”的牌位前,祷告说:“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席门的祖宗三代、列祖列宗们,今日冬至,都回家过冬至了。”
给“家庙”烧了香纸,磕了头,祷告完,才能坐在小桌前吃饺子。今天的饺子,我吃着感到特别的香,因为这碗里有我学包的饺子,吃着特别的开心。
一家人吃着饺子,用娘的话说:流传在民间,有句民谣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童年时代的我,不懂得那么多,只知道冬至不吃饺子,要冻掉耳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
地我才知道:“冬至吃饺子,它的说法是:”不能让后人忘了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之恩,冬至才吃饺子的。
张仲景(约公元150年至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
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铭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后来张仲景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因为他返乡时,正值冬季。他深入民间,访病问医。当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个个面黄肌瘦。是饥寒交迫,把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感到心
痛。
次日,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擀面皮包成耳朵样
的“娇耳”。等到煮熟以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赐给的“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被治好了。于是,后人学着“娇耳”的样
子,包成食物煮着吃。这种食物后来就叫“饺子”或“扁食”。
这大概就是冬至吃饺子的缘故。不过,仔细想来,颇有道理。冬至以后,北方天气十分寒冷,人们的耳朵很容易被冻伤,吃饺子少不了辣椒,再用羊肉做馅,又好吃又保暖,可以有效预防耳
朵被冻伤,的确是很不错的选择。
为此,冬至那天吃饺子,别忘了吃的是水饺,因为水饺的汤必须是羊肉汤的,才能祛寒防病。
日子一年一年在过,每年都会有冬至这个日子,老伴接替了老娘的工作,每年一如既往的在这一天包饺子,吃饺子,如今,改革开放,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为了不把耳朵冻掉,也为了家庭的
圆满和来年的财源滚滚,进超市买两斤鲜羊肉,称两斤大葱,拿回家,美美地吃顿羊肉水饺。
冬至吃水饺,益处多多,吃的不仅是一种
美食
,而是一种民俗文化。
朋友们,让我们尽情享受冬至节日的快乐气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朋友们,回忆过去,在那苦于温饱的日子里,除非年节,饺子是百姓餐桌上难得一见的美味。因为稀罕,冬至的饺子便成了我小时候的奢望,今日的思念。
冬至的饺子饱含着父母的疼爱与亲情的厚重,揉进了悠悠岁月与浓浓的亲情。我认为:冬至的水饺是有感情、有灵性的。从童年到现在,从贫穷到富有,我们所过的每一次冬至、所吃的每一
顿水饺,何尝不是自己的情愫和亲人的牵挂!何尝不是历史的见证和日月的光华!
今日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
,
饺子
,
席腾华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豆腐的美味 散文 垣曲 席腾华
•
无恨村的历史文化 散文 垣曲 席腾华
•
家乡的滋味 美文 垣曲 席腾华
•
瑞雪落舜乡 风景美如画 散文 垣曲 席腾华
•
飘飞的雪花 诗歌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宅在家里就是贡献 随笔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商家的嘴脸 散文 垣曲老农民 席腾华
•
写在中国农民的丰收节 随笔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诗歌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村戏 小说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小诗三首 诗歌 垣曲老农民 席腾华
•
老伴 随笔 垣曲老农民席腾华
•
豫剧《双官诰》 戏曲评论 席腾华|
•
骂街 随笔 垣曲老农民 席腾华
•
洋槐花儿 散文 席腾华
•
初夏抒情 ·诗歌 席腾华
•
我家的祖孙三代 小说 席腾华
•
抓阄 随笔 垣曲老农民 席腾华
•
饺子传递临猗县合欢社区联合共驻共建单位的关爱
•
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
•
冬至 诗歌 樊晋英
•
冬至 散文 李文晓
•
难忘那年冬至夜 散文 垣曲 杨志强
•
饺子三唱 散文 管喻
•
永济饺子晋级“美食文化节”
•
谢谢你 灶王爷 戏剧文学 垣曲 席腾华
•
党员冯强 小小说 垣曲 席腾华
•
山西新八福食品八福饺子,流出的尽是运城味道
•
新八福食品前身是盐湖区姚孟八福饺子加工厂
•
母亲的芭蕉扇 席腾华 散文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51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