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河东文化的精神特质(下)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河东文化的精神特质(下)
202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3-12-28 09:53: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秦建华 杜刚辰/文
“义”的固化是超越之策
虞舜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美好的形象,尧舜情结在中国人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难以磨灭。“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一心为公的虞舜大帝永远如日中天、彪炳千秋。尧舜情结与虞舜“仁平天下”是分不开的。《孟子·离娄下》载,“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并指出,“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尸子·君治》也说舜是“兼爱百姓,务利天下”的榜样。孔子说:“仁者爱人。”虞舜之仁首先就是他的仁爱之心、爱民之心。
关公,在华夏文化中更是义的化身,是孔子春秋大义的践行者。在关公精神的诸多含义中,义的含义最丰富,涵盖面也最为宽广。关公文化的义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含义是正义、义气,这是比较接近义的本来意义,是义的一般意义。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义的原义是指合乎一定的道或理,符合某种标准。符合某种标准的行为就称为义,可以引申为正义。它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道德观念和标准的总概括。这种义又具有先秦时期的侠义精神,关公与刘备、张飞结盟之纽带就是一个义字。义伴随了刘、关、张的一生,以结义始,以死义结。这个义就是“同心协力,救国扶危”的誓言所表达的堂堂正义,也是彪炳千古的兄弟义气。
关公的侠义最明显地体现在两件事上。其一,他在家乡怒杀豪霸,为民除害。此事即为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记“亡命奔涿郡”的原因。按一般情况,杀人是触犯律法的,但人们却把它看成义行,就是因为它体现了社会下层民众所推崇的行侠仗义精神。其二,是许田围猎时欲杀曹操。这件事《三国演义》有详细描写,《三国志·关公传》正文未记载,但在注释中记述了这件事:
“《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摇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关帝全书·圣迹图志·许田愤奸》也记述了这件事。
关公的义气,最令人折服、被人称道的还在于他华容释曹。对这种纵敌行为,人们不仅不予以谴责,反而歌颂道:“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原因就在于此举突出了关公知恩必报、一诺千金、义重如山的品格。关公被俘后,他在曹营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其对刘备的义,赢得曹操高度评价。曹操就曾三赞关公的义气。第一次是当关公提出要曹操退兵,让他回城向二位嫂嫂报告投降一事时,谋士荀彧怕有诈,操曰:“云长义士,必不失信。”第二次是当曹操赠袍与关公,关公却把旧袍罩在新袍之上,以表示“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操叹曰:“真义士也!”第三次是当张辽说,关公“终不可留”时,曹操又一次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关公一生对刘备做到了“义不负心”,在麦城之败后,终于“舍生取义”。关公的正义、义气,是关公文化中义的基本内容。
关公文化中义的第二方面内容,即忠义、仁义、信义、礼义等,是引申的义,特殊的义。桃园结义的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是忠义的内容。辞曹归刘是关公忠义最集中的表现。
此种意义而言,关公的义,有着最大的包容性,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有被社会上层拥护的方面,又有代表社会下层群众利益的一面。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关公的义上求得了共同点,这就是关公之所以世代被官民共崇的内在根源。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无不极力推崇关公,为他封谥不断,虔诚祭拜,归根到底,就是看中了关公的忠义。因此,关公的义深得人心,在百姓中有着深厚基础。忠义作为封建社会有主导意义的价值观念,曾吸引无数的志士追求“忠义双全”的境界,如岳飞就是一例。惟有关公实现了忠与义的完美结合。你看他,辞曹归刘,忠得多么彻底;华容释曹,又义得多么潇洒!真是“彻底一忠”“义贯千古”,树起了一面忠义的旗帜。
“韧”的践行是成功之源
“韧”即“坚韧”,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河东文化中,关于“韧”的内涵也颇为丰富。
先说大禹治水。禹的父亲叫崇伯鲧,是舜时的水官,因他只知水来土掩,当堵不疏,致使水患不绝,被虞舜治了罪。禹接任父亲之职继续治水,但禹却是以疏导为主,让水流入大海。于是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凿龙门,不畏寒暑,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受到了万民拥戴,舜帝也把君主之位禅让给禹。
试想,大禹治水十三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没有坚韧不拔、勤恳不懈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品质,就不会有洪水归道,水患始解,百姓乐业。
再说虞坂古道。古虞坂是尧、舜时代开凿的一条盐运古道,有关它的信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与中华民族文明史结伴而行。《太平寰宇记》记载:“太行山有路,名曰虞坂,周武王封吴泰伯之弟伯雍之后虞仲于夏墟,因虞为称,谓之虞坂。”虞坂古道全程约50千米,宽1.5米—4米不等,当地人称“青石槽”。古道今日仍存,站在那里向前望去,古道上串串马蹄坑蜿蜒,盐运车铃声声,仿佛就在昨日发生,盐运古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盐业博物馆,让后人惊艳于瑰丽的盐文化遗产。那刻在岩石上的串串印痕,深浅不一,见证着多少盐民忍辱负重、踽踽前行的背影?如果没有足够的韧劲,恐怕半途而废者有之,临阵脱逃者有之。
再看白茫茫的盐池吧!盐丁的苦役令人难以想象。烈日当头,三伏酷热,多少盐丁赤膊下池,埋头劳作。倘若缺乏韧劲,结果又会如何?
众所周知,河东地区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地。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仍是政府极为关注的重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只有亲力亲为方能真正知晓与体悟。可是在远古年代,当中国农耕始祖后稷“恩文配乎天,树八百年王业之本;率育命之帝,开亿万世粒食之源”时,其中的坚韧精神又多么令后昆感佩!《史记·五帝本纪》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稷山县志》也载:“稷是为古梁地,背藐姑,右玉碧,据稷峰为障,连汾水以为襟,俗尚淳朴,勤稼穑。”足见后稷教民稼穑之勤勉。
诚然,河东人的“韧”劲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一脉相承。《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不衰,君子应当像天那样,坚韧不懈,努力自行。作为个人品格,“自强不息”是进德修业、自立成人的根本;作为民族精神,其是中华民族强盛不衰的精神力量。
“中”的提倡是治理之道
在“十六字心传”中,其核心要领是“允执厥中”,即推行“中”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说文》:“中,内也,从口,上下通。”徐锴本《说文》:“中,和也。”钮树玉《说文校录》云,《集韵》《类篇》《韵会》引《说文》该条俱作“中,和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又认为:“中者,别于外之辞也,作‘内’,则此字平声、去声之义无不赅矣。”
“中”的观念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易经》中有明晰的表现。在《诗》《礼》《春秋》等经典中,“中”字也多次出现。儒家将“中”“中行”看作高尚、正直之德,进而确定为处事、从政的原则。
而儒家最推崇的历史人物是虞舜。虞舜是“执中”“节中”的体现者,是“中”的象征;也是“执两用中”的先驱与模范。在文献典籍中,有关虞舜“执中”“用中”的资料颇多,这里略举两例。《论语·尧曰》:“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中庸》云:“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那么,“执其两端”究竟该如何做?《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对此进行解释云:“焦氏循《补疏》,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唯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向焉。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所疑,得所宜则为中——孔子所叩,即此也;竭之,竭此也;舜执之,执此也;用之,用此也。”按照孔子自己的说法,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先见之明,即使是山野村夫来求他解答疑问,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叩问疑问的两端,再从“中”找到一个适宜的答案。因此,“中”就是“宜”,“宜”也是“中”。而要找到“中”之所“宜”之处,关键的做法是“叩其两端”,“叩”也是“权”,即权衡利弊。《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可见,“执中”并非只是简单地取其“中间”,重要的是在“权衡”;没有权衡的“执中”,与执其一端没什么两样。
“执两用中”的思维模式,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化解很多二元对立的矛盾。譬如,在宗教上,有人与神之间的对立,也有不同宗教的神与神之间的对立,还有宗教内部派别与派别之间的对立。“执两用中”的思维模式追求以适宜为度,既不必尊天抑人,也不必尊人抑天;既不必因尊己神、己派而抑他神、他派,也不必因尊他神、他派而抑己神、己派。要做到天可尊人亦可尊,我信奉的神灵可尊,他人信奉的神灵也可尊,如此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才是适宜的。在哲学上,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执两用中”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作为主体的人,既不应该是客体自然及其规律的奴隶,也不必是其主人,而应该成为朋友,人类必须平等地对待自然,友好地善待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融洽相处,才能把握规律,获得自由。在社会中,有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对立,对立的根本点就是利益的选择,“执两用中”的思维模式就是要权衡选择最为适宜的利益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和谐共赢。有了这个平衡点做基础,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便不难找到化解的途径和方法,社会的和谐也不难实现。
恩格斯曾说过:宇宙中的一切吸引和一切排斥,一定是互相平衡的。从根本上说,“执两用中”也就是为了保证一种适度的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多个方面:就个人而言,既指性格的平衡(如“直而温,宽而栗”),也指心态的平衡(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社会而言,既包括物质需求的平衡,也包括精神需求的平衡;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既体现在尊重客观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上,也体现在对规律的掌握和适度利用上。总而言之,“执两用中”的价值目标就是以满足民众的需求为基础,实现个人的心境平衡、社会的需求平衡、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了这三大平衡,也就实现了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社会和谐。这也就是“执两用中”的实践价值与社会效果。
河东文化
,
精神特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运城市“河东文化大讲堂”昨日开讲
•
运城市“河东文化大讲堂”文旅专题讲座举办
•
《映像》杂志河东采风 寻找河东文化基因
•
河东名人馆建成将组成河东文件的重要宣传阵地
•
剧作家裴军强——在河东文化时空骋怀放歌
•
绛州木版年画中的河东文化
•
运城人寄语旅发大会:讲好河东故事 传播河东文化
•
平常街夜游诠释河东文化
•
简说河东文化
•
六字简说河东文化精神特质
•
河东文化的精神特质(上)
•
河东文化的根与魂
•
河东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
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不断增强河东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河津市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工作室)成为传播河东文化的 靓丽窗口
•
冯建国的河东文化情结:放歌河东四十年_淮战科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9238
+ 关注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