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李甲才:缓释“三农”问题只有提高粮食价格

198 0
发表于 2024-2-5 10:54: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缓释“三农”问题只有提高粮食价格

  李甲才

  2014年1月25日

  现在,“三农”问题关乎7、8亿人的生计,解决的途径只有提高农产品价格,缓释几十年解散农业社后形成的越来越严重的价格“剪刀差”(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坐标图表形成一条斜线;其它产品也形成一条线,两线因涨幅的高低区别如张开的剪刀)。这是从一级分配(一级分配:指直接决定权在基层,农民、企业拿自己的产品进行交换所得的收益)上的解决方法。

  停收农业税、粮食直补、扶贫开发、农村合疗、农民养老全覆盖,是政府主导的“二级分配”(二级分配:指政府行为决定的补贴、补助、补偿),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也是个途径,但只有“蜻蜓点水”的功效。巨量的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寻求务工,由老人妇女留守农村种地,大量农田荒芜、投入不足就是证明。

  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农民种地,周期一年,风调雨顺,小麦玉米两季,减去各项投入、机械收种费用,每亩净收入1000元上下。水利设施在分田单干后基本毁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解放前几乎没有区别,遇到水旱灾害,入不敷出。务农处于薄利、无利或亏本状态,就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而出门做工,小工每天60到100元,大工100到200元,当日结算。由此形成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低。

  以粮食价格为例,1976年前,小麦每斤0.165元现在是1.2元,价格涨幅7.3倍。高等教育费用支出,由免费到高额学费,不知是增长了千倍还是万倍。治病过去是农村合作医疗,尽管“农合”负担大块医疗费用,农民自负的部分远远超过合作医疗时期。婚丧嫁娶招待客人每席由10元左右到目前200元上下。一碗面条由0.25元到8至12元。水由低价、无偿到高价有偿,化肥农药广泛使用,种地成本增加。其它的不胜枚举。单纯务农已不能维持最低的日常开支

  老田的《农民没有中国梦----三千年变局中的中国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论述很深刻、正确,深度的分析探讨,是为民请命之作。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中,还能干如此没有报酬的社科研究,非常感慨、欣慰,这是我们民族有希望的体现。

  “三农”矛盾有增无减、问题积重难返,亟应改变老生常谈的说法和做法。只要有为人民、为国家长远利益负责的品德和态度,认真解决农业问题,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日三餐须臾不断,农民种地知名度很高,产销衔接几千年,不见得农民富裕。“农民的出路就是不当农民”由此而来。社会综合平衡发展,国家就要补偿偏低的农副产品销售价格。

  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得拿出大手笔,解决粮食能长期稳定满足需求的正常供给,参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只有从提高种植养殖业产品价格入手,国家出资补偿,才能使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目前13亿多人,除农民自己消费外,城镇人口6亿,按每人全年500斤毛粮计算,国家收购粮食约3000亿斤左右,每斤小麦在1.2元的价格基础上先提高到2.2元,再逐步提高到3.2元,所需补偿3000到6000亿元,基本可以实现解决农民问题的长效机制。

  资金哪里来?稍微改变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投资去向就可解决。削减浪费性的锦上添花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能分流大量资金;农民收入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各类事件发生率降低,维稳费用节约部分也可转移支付;同国外经济往来的减税让利方面紧抠细卡一点;农村市场需求上升、内需旺盛,税源基础扩大、税收增加也可回哺价格补偿的支出。投资方向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基础设施和维稳费用是一次性消耗,补偿农业是生产性的,既可以实现物质财富的循环增长,又可以扩大农业、农资生产规模,还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推行城镇化战略,保持18亿亩土地,即使10亿人进入城镇,农村人口还有3亿,每人也只有6亩地.,仍然难以达到农业机械化的大生产经营,同美国地主庄园式的现代农业有很大区别。美国水资源得天独厚,河流分布均匀,低成本广种大面积收获是其天然的优势。精耕细作依然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而况达到10亿城镇人口有个不能准确预测的时间过程

  按照我国的地理状况,目前水资源贫乏地区很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是发展方向。未来农业人员必须向人少地多的西部迁徙,开发西部辽阔的无主土地,从外延上扩大种植面积是农业增收的低耗高效途径。改良土壤,防止板结、沙化、肥力降低到极限,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可偏废。拓展粮食种植面积应与退耕还林并行不悖。充分发挥人定胜天的主观能动性,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建造适合生存的美好家园。

  水资源短缺的地域不断扩大,不是大自然减少了给水的恩惠,而是人为的无限滥用、浪费,又在分田单干中急功近利的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合理投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主席的论断抓住了要害。水利和水害仅一字之差,干些好事也很简单。增加水利投资,合理布局水库建设,管理好毛主席时代仍然留下的8000多座水库。改造大小江河湖泊,疏通河道淤积,顺流通畅,避免严重的水土流失,逐步改变下雨涝灾,无雨旱灾的被动局面。这不但能使各种灌渠有可用的水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扩大劳动力利用,为失业者创造就业门路。

  “以农业为基础”的大政方针不能搁置,物质财富讲究协调平衡。有钱无粮咋办?用机器制造的方式可以解决穿衣的需求,粮食要人工合成却遥遥无期。中国如果出现大范围的粮荒,世界上任何地区也无能力保证粮食进口的供求缺口。地理位置和民族形成的自然隔膜,西方国家对中国有难以消弭的成见,搞不搞社会主义都一时无法祛除。粮食可以自给时低价倾销,缺粮时高价也不卖,立足自给稳妥。

  误把化纤项目成功腾出大量棉田地改种粮食,机械化普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粮油肉蛋奶、蔬菜充足供应,当成“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农业的出路问题,使“三农”恶化的主要原因。

  发展农业,转基因主粮品种宜应经过封闭试验后谨慎推行,走世界通行的方式,“敢为人先”的大面积种植不是科学的态度。目前应摈弃过分商业化的片面的利益追求。顾秀林等专家的意见不能置之不理,现在也只能从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严防死堵上判断其可行性。反季节种植变异产品不利于人们对食物能保证健康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就繁衍生息在中国的地域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没有选择的余地。1949年前的几千年,地盘不能说不大,人口不能说很多,毋容讳言,始终没有越过吃饭问题的生存基本线。“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把粮食和人命等量齐观。饥寒交迫、揭竿而起,衣食问题是农民起义的轴心。“饥寒生盗贼”说明吃饭穿衣与社会治安息息相关。无粮(缺粮)不稳,农业就成为历代政府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旗帜网赠书《毛泽东年谱》,读1961年7月到1966年9月的第5卷,农业合作化问题占了7o%左右的篇幅。其中,又有很多是长时间围绕着“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同走集体化农业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展开的“拉锯战”,凸现了要在农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路途上充满荆棘。社会主义结束了多数农民牛马式的生存惨状,但小生产习惯的影响,却使很多农民产生自发势力。囿缚在传统私有化农业上不能自拔的干部群体非常广泛,毛主席不得不耗费很大的精力据理而争,又耐心做各方面的工作。

  一个简单又非常明确的事实是,1949年前的几千年,什么时候不是土地私有化、单干搞农业,一直没有解决粮食短缺的积弊。贫苦农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是历史常态,寻求新的出路却如此的艰难曲折。

  著名学者老田在有关的著述中论证,农业社在刚刚解决了粮食和农副产品能满足丰衣足食的供应后,被强力解散“一刀切”,又“退到解放前”,非常惋惜亿万农民摆脱了灾难翻复循环后,很快又丧失了百年难得的到达理想境界的机遇,深为社会倒退重现农民的不幸而遗憾。

  此后,解决农业问题一直局限在治标上。

节选自: 李甲才   国民经济还要以内循环为主对外为辅 才是大国治理的上策——理应从依赖外贸外资的特色之策中解脱出来 (治标点滴见解)
23019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