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当代青年学子的“大格局”

507 0
发表于 2016-12-12 18:32: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崇尚行胜于言,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烧激情;或扎根基层,放飞梦想;或携笔从戎,筑我长城;或投身主流,谱写青春;或创新创业,乘风破浪……他们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选择了更加厚重的人生——

    扎根雪域高原 做块“雪中炭”

  任霄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届硕士毕业生,2007年本科毕业时曾赴西藏支教一年,硕士毕业后赴西藏基层工作,现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乡长。

  见任霄泽时,他正在北京昌平的一家康复中心陪女儿治疗。女儿在医生鼓励下艰难地练习站立,任霄泽弯腰站在一旁,眉梢眼角都是父亲的慈爱与不舍:再过3天,他又要回西藏了。

  “我上大学那会儿,也是奔着去外企、国企工作的,光鲜,挣钱又多。如果不是去西藏支教一年,我走的肯定不是如今这条路。”任霄泽说。

  2007年本科毕业时,任霄泽加入了清华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被分配到了位于拉萨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刚刚成立,任霄泽作为第一批志愿者,是班主任、授课老师,又是团委干事,生活忙碌而充实。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学生洛松次仁哭着告诉任霄泽,他要退学。原来,洛松次仁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心脏病卧床不起,懂事的孩子得卖方便面、收废品挣钱养家。“我想着,研究生毕业后是不是能帮他们做点事情。”不少和洛松次仁一样的贫困家庭学生,让任霄泽揪心。

  离别时,学生献来的哈达一条又一条,沉甸甸地挂满了任霄泽的脖子。“我在想怎么才能把你们留下来!”时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阿齐对任霄泽说。短短一句话,触动了任霄泽。毕业后,他选择了西藏,义无反顾,“我在清华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毕业后没有理由只考虑自己的小生活。去发达地区,自己仅仅是一朵‘锦上花’,在西部的大舞台上才是一块‘雪中炭’”。

  西藏基层形势复杂,工作忙,压力大,但没让任霄泽喊过一句苦和累。唯有一件事,让任霄泽对妻儿心存愧疚。由于妻子孕早期在西藏陪伴他,长期缺氧使得孩子早产,因病无法正常行走。面对这样的境况,同是清华经管硕士毕业的妻子袁淑颖辞掉了工作,把家从杭州搬到北京昌平的一家康复中心附近,方便照顾孩子,也能让丈夫踏踏实实在西藏安心工作。

  两个月的假期很快结束了,假期后,任霄泽便要离开妻子和女儿回到几千公里以外、近4000米海拔的西藏,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但对于任霄泽来说,今年他最需要考虑的,是想办法让亚堆乡的782名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蒿枝坝的守望者

  刘晓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辞去设计院的工作,志愿赴云南省彝良县荞山镇官房村蒿枝小学支教一年,2014年9月回到官房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晓帆在微博上看到“云南彝良县荞山镇中心学校急需支教老师”的消息。那时,学建筑的刘晓帆已经如父母所愿,在苏州一家设计院工作。“未来的路一眼就能看到头,想到这些,生活就变得无趣。”刘晓帆决定为现在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说服父母,辞掉工作,一个月后,刘晓帆出现在蒿枝小学。

  这里有着和苏州迥然不同的环境,经常一个月20多天见不到太阳,一到11月就开始结冰,冰层厚达两三厘米。而且,当地太穷了,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植玉米和土豆。而蒿枝小学,是荞山镇17个教学点中最偏远、最落后的,一共有一到三年级3个班,100多名学生。

  两层红砖小楼,窗户没有玻璃,男孩子在烂泥里打滚,女孩子用草搓根绳子当跳绳,见到陌生人,脏兮兮的小脸往后躲。除了硬件设施的极度缺乏,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也令刘晓帆吃惊:“二年级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加减法都不会做。”

  见此情景,刘晓帆下了决心。除了必修的课程,他给孩子们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课。没有篮球架,他就把废旧的锡锅掏掉底,用两根绳子固定在墙上,当做篮筐;学生基础太差,他就周末去家访补课。学校用的煤炭、蔬菜、肉,刘晓帆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背回来,下雨天裤腿卷得老高,还常常一身泥。

  向父母承诺的半年支教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没想到,送别的时候,100多人将蒿枝小学挤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送来煮熟的土豆、鸡蛋、牛奶。学生彭远艳的奶奶为他做了一双布鞋,“贴着钱来教我们的娃娃,小伙子好人呐!”

  见此情景,刘晓帆犹豫了,在选择留下来继续支教半年后,他做出了一个让父母意想不到的决定——报考村官。2014年9月,刘晓帆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如愿被选聘为荞山镇官房村的大学生村官。“哪怕是能帮到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我都觉得自己的努力有意义,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实在,很幸福。”刘晓帆笑道。

  情怀可以当饭吃最幸福

  巨彪: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2016届博士毕业生,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加工。毕业后赴西部某军工企业基层车间工作。

  热加工车间十几台大炉子,700—1200摄氏度的高温24小时不停地烧着,工人要穿着特殊的隔热服才能在里面作业。“所以我们有吃不完的雪糕。”巨彪笑着说,他浅蓝色的工作服全是汗水。入职20多天,巨彪负责跟踪并解决影响某产品质量的生产问题。

  2007年,巨彪从西安郊县农村考上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攻读博士学位。9年的大学生活让他有了一种情怀,将所学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于是,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西部某军工企业,生产和研究航空材料。“本科时,我得知我国飞机制造之所以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材料问题不过关,当时便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大学期间,巨彪保持良好的学业和科研成绩,课余大多数时间则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中,巨彪理解了“影响力”一词:“一种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力量,利他的力量”。

  工作后的一件小事让巨彪记忆深刻。一次聚餐后,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知道吗,前段时间我们国家上天的大飞机,里边的材料就是我们做的!”老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让巨彪进一步坚定了人生选择:就应该把理想抱负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我的工作虽然在西部、在艰苦行业,但在那里,工作与情怀可以最好地结合在一起。换句时髦的话来说,当情怀可以当饭吃的时候,那是最幸福的。”巨彪说。
2354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