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闻喜东宋村古堡与名吏同辉

253 0
发表于 2024-3-22 10:1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闻喜东宋村古堡与名吏同辉
古堡北门

闻喜东宋村古堡与名吏同辉
老堡沧桑

闻喜东宋村古堡与名吏同辉
新村气象

闻喜东宋村古堡与名吏同辉
文化队伍

前段时间,记者走访了清代知府翟凤翥的故里——闻喜县桐城镇东宋村。当天阳光明媚,映照得东宋村前的大路愈发宽阔,路旁村舍的红色大门在蓝天的衬托下很是耀眼。翟凤翥为家乡修筑的城堡,经历百年风雨,如今只剩北门亭和南门楼,仍稳稳地守护着村子。路边,村里的老人们吃过午饭正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见到记者便热情地为我们找寻懂村史的村民。

一代名吏 造福一方情系桑梓

到东宋村口时正是午饭时间,路上少有行人。忽见一位中年人骑着自行车往村中走,经他带领,记者敲响了村口路东第三家的门,这里居住着翟凤翥的一个直系后裔翟儒林。可惜的是没人应声,幸运的是电话联系得知他正在村委会里编写村志。

去往村委会的路上,一座沧桑古朴的堡门赫然出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名人故里果然存有文化历史遗迹。

堡门造型奇特,东边城墙不是直的,而是向东稍微弯了一些,呈现弧形。堡门前边有一座文物保护碑,上写:闻喜县文物保护单位东宋堡门。文物的级别虽然不高,但是它的存在证实了这座堡门已经进入当地文物保护视野,其背后是有历史传承的。

古堡门楼四四方方,门洞不大,但土黄色的墙砖、下部被水浸湿留下的碱痕,堡门上边高高低低的荒草,还有门洞上方镶嵌的方石上的字,都传递出一种沧桑与厚重感。

村里老人告诉我们,以前城堡还完好的时候,几代人都从这道古旧的城堡门里进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狭窄的门洞已经过不了小汽车,村民们便在城堡旁边开了一条大路,大家从那半边绕着城堡进出。

问及古堡的来历,路旁的村民说,是村里的先贤翟凤翥修建的。而且闻喜县城与翟凤翥有关的古建不少,有红鹤楼、廻澜塔等。

说起翟凤翥,虽不知其生卒年,但其事迹却非常清楚。他是顺治三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他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劝课农桑,常讲学于家乡之涑水书院,并著有涑水编五卷、文四诗一、《四库总目》传于世。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江西景德镇任职时,下令用纸人代替祭祀的童男童女,在当地重农重学,改善民生,深得百姓爱戴。据其后裔翟儒林回忆,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几百年间村子里都有江西那边送来的陶瓷制品,十分精美。

翟凤翥在外勤政23年,情系桑梓,不仅主持营造红鹤楼、廻澜塔,建大清观、桐园等,还为安亲保邻,历时3年在故里东宋创筑堡城,置办田地,修建朱雀塔,办学堂修宿舍,筑环堤设粮仓,可谓“居官泽民,居乡泽乡,视天下事若家事”!

一座古堡 守护乡亲承载记忆

关于古城堡为何不是四四方方,而是有些弧度,东宋村的文化人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各村都修有城墙和城门,形似城堡,位于官道旁的东宋村也不例外。翟凤翥任布政使后,便着手为村里修建城门、城墙和城堡。关于修城堡还有个小故事,本来城墙是直的,因为村东那里是翟凤翥的舅家。他的舅家姓薛,早年从万荣迁过来。为了把村东边的舅家和书院教书李先生的家也包在城堡内,城墙便往东边绕了一段。

采访时,恰好编村志的文化人里有位名叫薛江敏,正是翟凤翥舅家那一支的后人。历史虽然邈远,但是认真续写传承起来,我们每个人之间似乎都有关联。翟凤翥写的《创筑本庄堡城记》中,清楚地记录了百年前城堡修筑的原貌,“周四百四十丈,厚二丈二尺,高倍之”。也就是说城堡足有7米宽,且长1500米,里面不仅有住户,还设有学堂、宿舍、粮仓等。

如今的城门楼上“永固维和”依旧清晰可见,下面是新贴的对联:“门迎紫气步古韵今风一脉人文传凤翼;业启小康赢天时地利千秋祥瑞续龙章。”老人们热情地告诉记者,北边城墙还有很多,尤其是西边的城墙很长。记者一行穿过村庄,走到村子北边,果然看到了北堡门,一样的规制,城墙确实很长,静静地卧在村旁,述说着一个村庄曾经的安全保卫史和防护史。

这就是古堡存在的意义,其虽不言,但村民都知道其来历,能感受到先贤的气息,自然会把自己跟久远的先贤联系起来。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够得着。文章告诉我们,记录历史人物功绩的意义在于,前人的高度为我们树立了目标,而且因为在同一块土地上成长、出走、建功,这些沉甸甸、闪光的曾经,告诉我们后来者,一样的起点和路途,我们可以够得着他们的高度。人生,特别需要许多够得着的目标,召唤我们,激励我们稳步向前。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正月十八,几位热心文化的老人自愿聚在一起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的原因。他们的共同目标是编写一本《东宋村志》,收录明清时代的官宦名人和近代村中的人物、事件、风物。

一支队伍 传承文脉编写村志

令人感动的是,这支义务编修村志的文化队伍,平均年龄已经70多岁。他们出力、出钱、出工夫,以乡贤的情怀和作为,孜孜不倦地编写着《东宋村志》。因为他们的记录,东宋村近代历史上的辉煌得以留存下来。

据介绍,除了翟凤翥,东宋村明代时还有一位名叫翟绣裳的guan员。他曾任朝廷钦差,分守辽海东宁道兼理边屯田、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参议,参与修建了明代辽东长城大奠(甸)堡,碑记上留下了他的名字与籍贯。这位guan员与翟凤翥同村同姓,官阶比翟凤翥高,只是工作方向与成绩不一样,翟凤翥在家乡修建古迹,翟绣裳则在边关建立功勋。

“作为翟氏后人,我有义务将自己知道的村史和故事传下去。”翟儒林说,自幼就从长辈口中得知翟凤翥、翟绣裳的故事,也被要求以他们为榜样。而受先辈影响长大的人们,更将编修村志视为光荣使命。

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本村志就像是一扇窗口。他们希望通过文字,留住东宋村的根与魂,诉说乡村的前世今生。可对于已经70多岁的他们而言,修志并非一日之功。翟儒林、李甲申、仇全来、薛江敏等人,到处走访、搜集资料,一一考证东宋村的村庄变迁、人口繁衍、文化传承、口耳相传的故事等,认真梳理,最后将这些资料汇编成册。不会使用电脑,他们就请村里的年轻人帮忙归档,然后打印出来。这些初稿上,满是老人们的标注和修改痕迹。他们说自己是没有文化的人,但在那一刻,文化不再是识字的多少和文章的厚薄,而是那颗敬重与传承文化的心。

“村‘两委’特别支持我们工作,编修村志不仅能把我们村的历史留下来,还能让后辈了解自己的来处,建好村子的未来。”李甲申说。

谈及家乡的现代发展,老人们笑容满面。因为东宋村距闻喜县城仅两公里,南同蒲铁路、太风三级路、大运二级路和大西高铁从村穿过,村东是大运高速收费站,村西是大西高铁闻喜县西站。地处交通要道,条件十分优越。

这几年,东宋村计划发挥交通优势,办电商物流中心,建物流集散地,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据了解,东宋村附近有一家企业,村子里不少年轻人去那里工作了。村子里还有50亩草莓园,奶油草莓已经上市,带着一份动人的甜蜜。

记者 张建群 薛丽娟 杨颖琦 文图
23791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