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我的劳动课 随笔李红伟

323 0
发表于 2024-3-26 09:45: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现在,不少孩子衣食无忧,愿望总被家长尽力满足,不知稼穑之苦,不懂得珍惜感恩。回想起小时候劳作的情形,已不觉其苦。是啊,劳动强健筋骨的时候,也让人磨砺了耐心,锤炼了品德。

我的劳动课,就是我的劳动经历。生活中的劳动课,没有条条框框,该干就干,累了就歇,歇好就干,到时间总要干完。

上小学以后,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带孩子们做煤片。学校给班级分发了煤炭,老师和孩子们用小平车拉来黄土。一声令下,老师和孩子们忙起来,铲三铁锹煤炭,铲一铁锹黄土,搅拌均匀,扒拉成圆圆一圈,中间低平,周围高高的,就像环形山一样。孩子们跑到水井边,把水桶扣在井绳挂钩上,摇转井轱辘,放到井中打水,再摇转井轱辘打上来,用木棍子抬着铁桶过去。老师提起铁桶,慢慢倒水,边倒边看。然后,带着孩子们把圈外搅拌好的土煤,一点点铲到刚刚扒拉好的环形山中,看着土煤浸了水,吱吱响着,冒着泡。不一会儿,中间的土煤不那么稀了不流了,接着把外圈的土煤翻到里边去,一层层往里翻。大家用铁锹平压着软软的湿土煤一层层扎来扎去,扎匀了,铲起来翻个个儿,再一层层扎来扎去,再翻个个儿。最后,和好的湿土煤被孩子们用铁锹铲了,摊到撒了炉灰的平地上,老师再用抹子抹平,很快,一大片湿土煤黑亮亮地抹好了。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老师用铁锹在抹好的湿土煤上划出均匀的横线和竖线,许多方方正正的格子仿佛印上去一样。好多天以后,湿土煤晒干了,变硬了,就成了煤片。老师用铁锹在煤片底部轻轻一铲,铲离地面,孩子们把煤片搬到教室,一层层摞起来。教室里的土炉子,也是老师和孩子们和好泥,一砖一砖砌成的。天寒地冻的时候,土炉子里烧着煤片,红红的火苗子暖暖的,从室外进来,一下子就不冷了,心里也觉得暖。劳有所得,劳有所乐,岂不快哉?

在小学,栽树也是孩子们喜欢干的活儿。桐树,杨树,都栽过。以前学校条件不好,墙腿子、墙围子、门窗围子裹了一层砖,其余部位都由黄土夯实的胡墼坯子砌成,墙面抹一层白石灰。这些砖瓦房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屋檐下的白石灰墙面上大都写着有关教育的标语,字体方方正正,很耐看。操场是土操场,路是土路,平时踩着硬实,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了。树木很少,花带也是窄窄一条,窘迫得很。万物复苏的时候,学校往往领回一批树苗,有时是桐树,有时是杨树,分发到各班。老师给同学们指定位置,这几个同学在这里栽几棵,那几个同学在那里栽几棵,要求树坑挖多大多深,树坑底部的土要蓬松。一声令下,同学们抡起三齿镢刨土,再用铁锹把刨松的土铲出来。树坑挖好后,用铁锹铲松坑底,然后两个人把树苗放进去,扶正,其他的人开始往坑里铲土,铲一会,用脚踩实,再铲一会土,再用脚踩实,最后把铁锹倒过来,用铁锹柄把树坑里的土夯实。同学们终于欢快地提着铁桶拿着木棍奔向水井打水,左手抓着铁桶顶部的铁环,右手抠着桶底缓缓往上一提,“哗”一声,清冽的水仿佛唱着歌一般,奔涌进树坑,打着旋儿,冒着泡,吱吱吱响着,树苗一下子就精神了。多年后,大路边,教室前后,原来的大树遮盖了天空,后栽的桐树枝杈壮实,叶片肥硕若伞,后栽的杨树直冲云天,又绿又亮的叶片在风中呼啦啦地响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不也是育人重要的一环吗?

那时候,学生帮老师家收割麦子也很平常。以前,孩子并不那么金贵,家里人对孩子也不娇惯,老师带孩子劳动没有心理负担,该批评就批评,该指教就指教,家长也说该打就打好好管。本来在家里就做农活,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帮老师家收割麦子也不觉得奇怪,况且不用困在教室了,就像五柳先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样心情舒畅。小学时在村北那片麦田里帮权老师割过麦,初中时在外村村东帮卫老师割过麦,高中时在县城边帮张老师割过麦,人多干活快,挥汗如雨但不觉得累,还在老师家吃过饭,干得自自然然,吃得自自然然,在老师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从那时起,我就尊重爱戴老师,他们那辈人教学扎实,要求严格,表扬直接,批评不含蓄,带学生劳动也无顾虑,不论做煤片还是栽树,或者割麦子拾麦穗,或者冬天在窗户上钉塑料布,或者在校园里平整菜地,都在教我们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事就要流汗吃苦,做人就要守住本分。

人不能总活在以前,要向前看。但前行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初心。以前日子苦,条件差,大部分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还要为牲口割草,要放羊,要帮父母割麦收玉米、摘棉花、摘绿豆,在学校参加各种劳动。大家汗流浃背坚持着,干累了歇,歇好了干,被考验着,也成长着,舍不得浪费,却懂得珍惜,因为吃过苦所以更懂得感恩。

现在条件好了,许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小,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了;也有的父母觉得干活不如学习重要,孩子多干一会活心里不实在,多学一会,心里就美滋滋的;孩子帮别人干活了,不是怕受伤了,就是觉得在时间上吃亏了,不能体谅父母辛苦,我们有没有反思家庭教育是否缺少了劳动这一课呢?

过去没有专门的劳动课,幸运的是生活给我们开了这一课,老师和我们挽起袖子上好了这一课。近年来,国家将劳动单列成课程,就是要为所有孩子补上这一课,愿孩子们都能学有所得、成人成才。
23844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